【引言】
1960年创作的《挑担茶叶上北京》这首歌流行起来后,有个农村老汉一下子成了热门人物,不少乡亲大老远跑到老汉家,想让他讲讲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每到这个时候,老汉总会略带腼腆地说:“我就是个乡下人,现在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得感谢毛主席啊。”
说到毛主席,老汉略带愧疚地低下头说:“那时候我眼光太浅,没跟着主席闹革命,现在还得让主席照顾我呢。”
这位老汉究竟是何人?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的诸多亲戚朋友都期望主席能给他们安排一份风光的工作,可主席一概拒绝了。
毛主席为何对那乡下老汉特殊照顾呢?《挑担茶叶上北京》又与这老汉存在何种关联?这一切呀,得从那个酷热的午后开始说起……
【那是我的兵】
在一个酷热的午后,湖南有位老汉,赶集中途突然口渴难耐。他略带羞涩地拽了拽衣襟,走进乡公所,就想讨口水喝。
乡公所的小同志很热情地招待了老汉。老汉喝完水后将水杯搁在桌上,刚要走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墙上的画像吸引住了。
老汉看着墙上的画像,若有所思,嘴里嘟囔着:“这是润之吧。”可他不明白,他润之兄弟的照片为啥会被挂在墙上呢?于是,老汉疑惑地问乡公所的小同志:“墙上挂着的照片是谁啊?”
小同志瞧了瞧老汉,说道:“他呀,正是咱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呢。”
老汉头一回见到毛主席,心里满是惊喜。老汉老是听人讲,是毛主席领着全国人民站了起来,使人民过上了好日子呢。
但一直都不清楚毛主席的模样,现在终于见到心心念念的人了。没想到多年前他还和毛主席称兄道弟呢,毛主席那会儿还是他的手下。
老汉略带自豪地瞅了瞅照片,然后对小同志讲:“小同志,他就是毛主席啊,那可是我的润之兄弟,以前还在我手底下当过兵呢。”
小同志听了老汉的话,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这老汉到底啥身份啊?毛主席怎么还曾在他手下当过兵呢?
曾追随毛主席闹革命之人,建国后皆功成名就,于各个岗位上发挥光热,怎奈这位老者却一副乡下人的装扮?
乡公所的小同志心生好奇,就缠着老汉讲讲他和毛主席昔日的故事。老汉实在推脱不过,便寻了个凳子坐下,讲起记忆里的润之兄弟。
【兄弟情】
彭友胜老汉生于清朝末年,家境贫寒,做过多种工作,短工、矿工都干过。
彭友胜的日子苦不堪言,为了能填饱肚子,他才决定参军。提及此事时,彭友胜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
彭友胜为果腹而投身湖南新军。他年少时读过几天私塾,彼时队伍里能识文断字者寥寥无几,于是受到上司赏识,很快就被擢升为新军副班长。
辛亥革命爆发后,众多有志青年纷纷投身军旅,致力于创建一个全新的共和制国家,彼时正在湖南长沙求学的毛主席也受到了这股热潮的感染。
后来,毛主席就读的学校里,有革命党人进行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在台下聆听演讲的毛主席深受触动,当下就决意弃笔从戎,投身军旅报效国家。
毛主席满怀着报国的一腔热忱前往湖南新军投军,结果却被拒之门外。那时投军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得有熟人担保才行。
但在此之前,毛主席还只是一介书生,并不认识当兵之人。毛主席觉得这个规定极不合理,于是当即就和把守的士兵争辩起来。
毛主席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作支撑,说得那把守的士兵无言以对,可那士兵就跟个木头人似的,自始至终只对毛主席回了一句话:“这就是规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