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刘一明,字晓霞,号悟元子,是清朝著名的内丹学大师与道教学者。他生于1734年,卒于1821年,一生致力于道教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尤其是在内丹修炼方面有独到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通关文》是刘一明的重要著作之一,此书主要探讨了内丹修炼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强调了心性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修炼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净化与提升。
在《通关文》中,刘一明详细阐述了“通关”的概念,即通过修炼达到身心灵的全面贯通,实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书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涉及了大量的修行技巧和方法论,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刘一明主张修炼者应当遵循自然规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通过不断自我反省和实践,逐步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通关文》不仅在中国道教界有着重要地位,其思想也逐渐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哲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书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视角,为人们理解道教文化及其精神实质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编辑搜图](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10/1ba87011j00smqhs30049d200u00190g00ao00g0.jpg)
二,妄想关原文
悟真曰: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又曰: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着於文。要知口诀通处,须共神仔细论。
太虚真人曰:他人说的行不的,偏我行的说不的。
此皆言道必真知实行,非空空妄想而可得也。
![编辑搜图](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10/1defb371j00smqhs4005dd200u00140g00ao00e8.jpg)
盖道至尊至贵,极高极大,最深最幽。必须用工细辨,由浅及深,由近达远,深造自得。岂可妄想片言只语而能明,一步两步而即成者?特以至高至大之事业,还要至高至大之丈夫,而后能做。
道在天地之间,人人有分,人人不能。人人有分者,人人秉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有阴阳五行之理,为万物之首,理气俱备,谁无个道,谁无个性命?有此道,有此性命,即可以了此道,全此性命,为圣为贤,作仙作佛。所以谓人人有分也。
人人不能者,人为世情所迷,名利所惑,恩爱所牵,认假弃真,立不起志气,振不起精神,用不得功力。顺其所欲,一任识神作殃。方要向前,即便退后;方欲为善,却思作恶。所以谓人人不能也。
![编辑搜图](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10/b8232e0ej00smqhs4003sd200u0016gg00ao00f3.jpg)
果是丈夫,以性命为重,认真辨事,勇猛向前,终始如一,志念坚固,穷究道理,寻师访友,真履实践,走过一步是一步,行过一事了一事,昼夜匪懈,时刻用心,只尽自己之事,而不预期他人之事,积功累行,屈己尊人。至於明道成道,听其自然,随其天缘,绝不妄想。
即今生无有功行,无有福分,大道难知,亦不怨天尤人,至死方休。如此存心立志,祖师暗中自有安排。
世之糊涂学人,自己身边事情未曾了的,打混过日,只图吃好的,穿好的。昼则浪荡闲游,夜则高眠稳睡。方便不行,功德不作,又不肯辩别道理,又不肯寻求明师。学些包皮话头,扭捏功夫,在一身上下做作。假充修行,妄想成仙。殊不知性命之学,有窃夺造化之功,扭转乾坤之法,必有心传,非可私猜,亦非可妄行。
![编辑搜图](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10/6aa9ef49j00smqhs5003xd200u00140g00ao00e8.jpg)
得其真者,持而修之,可以与天为徒,与地为配,岂是等闲而知,容易而晓?自古成真祖师,不知受尽多少苦楚,方遇真师;不知受尽多少磨炼,方能闻道;不知历过多少艰险,方能成道。
岂是不做实事,空空妄想,而能知能成乎?空空妄想,只此一念,便是不能明道的孽根。道且不能明,更何可望其成?
我劝真心道者,速将妄想关口打通。稳定脚根,不论学道行道,步步出力,时时用功,自然苦尽甜来。未闻道者,即能闻道,已闻道者,即能成道。否则实事不作,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妄想明道难矣。
![编辑搜图](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10/dde11c27j00smqhs6001sd200u000jeg00ao006w.jpg)
三,原文大意
悟真篇说:在模糊不清的状态中寻找具体的形象,在深远莫测的境界中寻找真正的精华。有和无在这里相互交融,如果没有亲眼见过,怎么能想象得出来呢?
又说:虽然经典和歌曲中讲述的是最真实的道理,但并没有把修炼的具体方法写下来。要知道修炼的秘诀,必须和神明仔细讨论。
太虚真人说:别人说的自己做不到,偏偏自己能做到的却说不出。
这些话都在说,修炼大道必须有真实的认识和实际行动,而不是空想就能得到的。因为大道是最尊贵、最高尚、最深远、最神秘的。必须下功夫仔细分辨,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深入研究,才能真正得到。怎么可能凭借几句简单的话、几步简单的行动就能明白和成功呢?
![编辑搜图](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10/2dedf83dj00smqhs60029d200u000hdg00ao0066.jpg)
这种至高至大的事业,需要至高至大的人物才能完成。大道存在于天地之间,每个人都有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每个人都有份,是因为每个人都由阴阳五行之气构成,身体中包含阴阳五行的道理,是万物之首,既有道理又有气,谁没有大道,谁没有性命?
有了大道和性命,就可以完成大道,完善性命,成为圣贤,成为仙佛。所以说每个人都有份。每个人不能做到,是因为人们被世俗情感迷惑,被名利诱惑,被恩爱牵绊,认假为真,没有志气,没有精神,没有功力。顺从自己的欲望,放任识神作祟。刚想前进,就退后;刚想做好事,就想到坏事。所以说每个人不能做到。
![编辑搜图](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10/7d2ba39cj00smqhs700a3d200u00194g00ao00g1.jpg)
如果是真正的男子汉,就会把性命看得最重要,认真辨别事情,勇敢向前,始终如一,志向坚定,深入研究道理,寻找老师和朋友,真诚地实践,每走一步就算一步,每做一件事就算一件事,日夜不懈,时刻用心,只尽自己的本分,不期待别人的事,积累功德,尊重他人。
至于明道成道,顺其自然,随缘而行,绝不空想。即使这辈子没有功德,没有福分,大道难以知晓,也不怨天尤人,直到死才停止。这样的存心和立志,祖师在暗中自然会有安排。
世上的糊涂学者,自己身边的事情都没解决,却整天混日子,只想吃好的,穿好的。白天四处闲逛,晚上安稳睡觉。不做好事,不做功德,又不愿意分辨道理,又不愿意寻找明师。
学一些表面功夫,装模作样地修炼,妄想成仙。其实,性命的学问,有窃夺自然法则的功夫,扭转乾坤的方法,必须有心传,不能随便猜测,也不能随便行动。真正得到的人,持之以修,可以与天同寿,与地同存,哪里是随便就能知道和理解的?
自古以来,成真的祖师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难,才遇到真师;不知经历了多少磨炼,才得以闻道;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才得以成道。怎么可能不做实事,空想就能知道和成功呢?空想这一念头,本身就是不能明道的根源。道且不能明,更不要说成功了。
我劝真心学道的人,尽快打通妄想的关口。站稳脚跟,无论学道还是行道,每一步都要用力,每一刻都要用功,自然会苦尽甘来。没听说过道的人,就能听到道;已经听说过道的人,就能成道。否则,不做事,言行不一,妄想明道太难了。
四,本节考点
1. 真诚实践的重要性:“悟真篇说:在模糊不清的状态中寻找具体的形象,在深远莫测的境界中寻找真正的精华。” 这句话强调了在修行过程中,必须通过实际的体验和实践来获得真知,而不是靠空想。只有通过实际的修行,才能真正理解大道的奥秘。
2. 道的崇高与难度:“大道是最尊贵、最高尚、最深远、最神秘的。” 这句话提醒我们,大道并非轻易就能掌握,它需要长期的修炼和深入的探索。这不仅要求我们有坚定的信念,还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3. 克服世俗诱惑:“人们被世俗情感迷惑,被名利诱惑,被恩爱牵绊,认假为真,没有志气,没有精神,没有功力。” 这句话指出了许多人修行失败的原因之一是被世俗的诱惑所困扰。只有摆脱这些诱惑,才能专注于修行。
4. 持之以恒的精神:“站稳脚跟,无论学道还是行道,每一步都要用力,每一刻都要用功,自然会苦尽甘来。” 这句话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真正的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才能逐渐接近目标。
5. 真诚与虚伪的区别:“学一些表面功夫,装模作样地修炼,妄想成仙。” 这句话批评了那些只追求表面功夫、装模作样的人。真正的修行需要真诚和实在,而不是虚伪和表面的功夫。
6. 顺其自然的态度:“至于明道成道,顺其自然,随缘而行,绝不空想。”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应该保持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强求,不妄想,而是随缘而行。这种态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大道。
![编辑搜图](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10/c0385365j00smqhs800b2d200u001f0g00ao00i4.jpg)
五,重点句子讲解
“大道是最尊贵、最高尚、最深远、最神秘的。必须下功夫仔细分辨,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深入研究,才能真正得到。” 这句话揭示了大道的本质和特点,强调了大道的崇高和神秘。同时,它也指出了修行的方法,即必须通过细致的研究和逐步的实践,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大道。这句话不仅激励我们对大道保持敬畏之心,也提醒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