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职业教育的适配度已成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职业教育需要革新观念、优化实践,主动适应并引领产业发展新趋势,以产引教、以产定教、以产改教、以产促教,通过优化职业教育供给,持续增强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坚持需求导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求调研先行

紧跟宏观战略方向。需求调研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紧密跟随国家宏观战略方向。国家层面的政策要求与发展规划对职业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深入研读国家重大战略、重点产业规划以及主体功能区布局等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文件,确保教育发展方向匹配国家重大战略发展。

剖析区域发展实际。需求调研还要深入剖析区域产业发展实际。鉴于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差异,各地产业发展路径各具特色。调研工作需要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包括地方产业结构特点、重点产业集群布局、新兴产业发展态势等,力求教育内容与地方经济发展节奏相协调,实现同频共振。

深入企业一线调研。需求调研还需深入企业一线,聚焦典型用人单位,更加精准地把握企业实际需求。切实掌握企业技术革新前沿动态,如新技术的引入、工艺流程的优化;捕捉岗位人才需求变化,如新兴岗位的出现、传统岗位技能要求的转型升级等。

通过上述调研,力求多方位、深层次地洞悉人才需求趋势,推动教育体系更加精准对接并服务于产业发展。

找准特色优势,面向需求设专业

挖掘自身特色,锚定服务领域。无特色不立,无特色不兴,每所学校都蕴含着独特的学术积淀和教育资源,践行需求导向的发展理念,需紧密依托自身办学特点、行业背景和区位优势,进行精准定位,主动探索并切入适宜自身发展的服务领域。

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学校要以服务贡献为引领,建立和完善专业(群)动态调整与优化机制,确保专业设置能够迅速适应产业变革的最新需求。积极开设服务于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专业;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力度,推动专业建设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淘汰供给过剩、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近期,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已根据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公布了本地优先发展和暂缓发展的专业清单。例如,山西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制定高等职业学校专业优化调整“三张清单”的通知》,吉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深化全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改革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均要求高校紧密对接产业发展新格局,并结合自身特色,及时优化调整专业设置。

持续跟踪需求,创新方法建机制

纵深推进产教融合,精准捕捉产业需求。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关键纽带,产教融合纵深发展能够帮助学校更深入地理解产业内部的结构与动态,是精准捕捉产业需求的源泉。通过建立常态化产教供需对接机制,学校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获取行业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清单,为人才培养提供精准导向。

运用数字化思维,构建高效需求调研体系。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通过综合运用政策研究、行业调研、调查问卷、实地走访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多种调研方式,构建多层次、多维度、数字化调研机制,1vfj.intrasej.com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产业需求信息,提升调研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教育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图 多维数据产业需求分析示意图

开展毕业生评价,检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保持高度一致,需要构建常态化的毕业生跟踪调研机制。通过了解毕业生就业面向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知识能力素质达成度以及就业与职业发展质量,全面检验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和服务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与偏差,为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度提供有力依据。

提升职业教育的适配度,关键在于坚持需求导向。通过构建多层次、数字化调研机制,紧跟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及企业实际需求,并依托自身特色优势,科学设置并优化专业结构,确保人才培养能够适配社会发展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2]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

[3]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声明:麦可思研究原创内容全面开放非盈利目的的转载授权,转载请留言或添加编辑微信获得长期白名单授权(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转载要求——

1.文首注明“转载于麦可思研究”。

2.转载请在文章发布的24小时后进行。

3.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含高校),获得授权可转发至全媒体平台;其他主体仅限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回复“月收入”,可获取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