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气|立冬:

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

立冬!秋去冬来,这是季节交替的时刻。“立冬”,象征着冬天拉开帷幕,它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首个节气,是天气由暖转冷、我们要添加衣物的时候!

1、立冬,作为秋冬交替的过渡性节气,它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冬季的大门。在过去,老百姓们深知这个节气的重要性,会着手储备过冬的物资。萝卜、白菜堆满地窖,粮食、蔬菜妥善存放,为来年春天准备充足的存货。在北方地区,农户们开始生起温暖的火炉子,陕西、山西、内蒙等地的人们则烧热炕头,拿出厚厚的棉袄和其他保暖衣物,准备迎接寒冬的挑战。

2、 “立冬”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在我国古代,民间习惯将立冬视为冬季的开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意味着秋季的作物都已收割晾晒完毕,存入仓库,动物们也和人类一样,寻找温暖的地方藏起来准备冬眠。可见,立冬所蕴含的意义远不止冬天来临这么简单,它表示着冬季起始,万物为躲避寒冷,开始收藏起来。

3、“立冬”与“立秋”在古人那里有着相似的风俗习惯。人们常常用占卜的方法来预测冬天的冷暖,比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而且,在古代,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举行“迎冬”之礼,场面庄重肃穆,体现了对这个节气的敬重。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时,水已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对于三候“雉人大水为蜃”,雉是指野鸡之类的大鸟,蜃是大蛤。立冬之后,野鸡之类的大鸟渐渐少见,而在海边却能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在立冬后变成了大蛤,这种奇妙的想象蕴含着古人对自然变化的独特理解。

4、立冬时节,太阳抵达黄经225°,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日益减少。不过,由于地表在夏半年贮存了一定的热量,此时还不算太冷。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常常会出现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这种宜人的气候不仅让人们感到惬意,对冬作物的生长也极为有利。然而,北方冷空气此时已具备较强的势力,它们频繁南侵,有时会带来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给大地蒙上一层寒冷的面纱。

5、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在古代社会,这四个节日意义非凡。每到立冬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今,人们也会在立冬之日庆祝,农民们庆祝夏作物和秋作物的丰收,感恩这一年的五谷丰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犒赏彼此一年来的辛勤劳作。就像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充满欢乐和温馨的节日。

6、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人们喜爱在立冬吃饺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饺子有“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与新年交替之时,“立冬”则是秋冬交替之际,所以这“交”子之时的饺子可不能不吃。还有一种说法是“出门饺子,回家面”,饺子有着交接、交换的含义。如今,这一古老习俗逐渐复兴,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馆生意兴隆,热气腾腾的饺子传递着温暖和祝福。

而在我国南方,立冬之时,人们偏爱鸡鸭鱼肉等美食。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常常座无虚席。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通过这些美食来补充能量,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

**祝福语:**祝你节日快乐!立冬多吃饺,不冻耳朵、不冻脚,愿你在这个冬天身体暖暖,心情棒棒,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欢笑,就像冬日里的暖阳一样温暖自己,也温暖身边的人。(作者:赵 建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