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周五公布的“10万亿化债”规模总体符合预期,市场也提前交易了本次“化债”预期,机构更为关注的消费、房地产等增量领域暂未表述,短期市场或分歧有所加大,在“交易预期”与“预期兑现”中反复震荡。

文|鲲鹏哥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总体化债规模符合预期:6万亿通过新增专项债限额的方式予以置换,4万亿通过新增专项债专项资金安排予以化解,2万亿棚改隐性债务按合同偿还,剩余2.3万亿由地方政府自行化解。

上周五消息出来之后,各方解读不一,有机构认为低于预期,有机构认为高于预期,解读低于预期的少算4万亿,解读高于预期的则是多算两万亿,无论怎么个算法都各有各的道理,如果按照10万亿算,跟之前预期的差不多。

之前资本市场的表现已经基本上交易了本次化债规模,关于消费、房地产等增量领域暂时没有新的政策,下一次重要时点或许要等待12月份的重大会议或者财政部明确年内其它增量财政落地情况。

总体市场风格方面,之前市场最大的风格特征是“基本面差的涨的好,基本面好的涨的差”,北证50和微盘股指数涨幅最高,沪深300指数涨幅最低,简单可以概括为“炒题材”,主要原因是当下行情是由流动性充裕引发的行情,流动性高是第一核心要素,宏观经济和政策是第二要素。

不过接下来要适当对纯炒垃圾股谨慎些,多只高位妖股被预警,会对纯炒作有所降温。

如果从宏观角度分析市场,之前市场已经预期了10万亿的化债规模,那么政策出来后属于政策兑现,在没有增量政策的情况下,市场缺乏交易指引,可能会引发震荡。

但是从流动性角度,即使政策兑现了,也不影响市场的活跃度,毕竟现在交易的大部分投资者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化债”,“化债”规模到底是超预期还是低于预期。

只要市场成交额足够大、刺激政策不转成紧缩政策,市场就会持续活跃,所以也无需太关注大盘指数的涨跌,重点是寻找到支撑位的个股低吸。

最后,要搞清楚一点,“化债”不等于直接“放水”,可以理解为是间接往社会“注点水”,不是“大水漫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本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不代表所供职单位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