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了,10万亿财政弹药打出来了,这不是小打小闹,有人说,未来房子、股票都要迎来一场翻身仗?咱们得掰扯掰扯,这财大气粗的背后,对月薪3000块的我们有啥影响。

就在10月8号下午,全国人大通过了一项超级重磅的化债举措,那可是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但别急着鼓掌,化债可不是还债,这10万亿也不是中央直接掏腰包的。

首先,一次性给地方政府新增了6万亿的债务限额,原来的29.52万亿,现在直接涨到了35.52万亿。这6万亿新发的钱,干啥用?还债!但不是一般的债,而是隐性债。

还有4万亿呢,是从今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专项债中拿出8000亿,专门用于还债。所以,这10万亿是分五年慢慢花的,不是一年就砸下去的。这么一来,困扰已久的地方债务问题,算是有了个喘息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咱们得问问,地方为啥会有债务?换句话说,他们欠谁的钱?说白了,就是搞建设、促发展欠的钱。

其实啊,过去20多年,各个地方政府为了配合中央的经济政策,建高铁、修地铁、搞新城、拉投资,你说这些钱从哪儿来?除了卖地、税收,很重要的来源就是发债,也就是地方债。

但除了这些,还有个隐形债务。也就是地方政府通过下属国企发行的企业债,比如城投债。虽然看上去是企业债,但因为是政府担保的,所以最终还得地方来还钱。

当然,这只是广义的隐性债,规模在50万亿到60万亿之间。而咱们现在说的化债,主要是狭义隐性债。这又是啥?举个例子,地方政府以国企名义向银行贷款。

这钱虽然是国企借的,但实际上用在了地方的身上,比如发工资、还债或投资。这些隐性债务到2023年底加起来有14.3万亿,占了当年GDP的9%左右,数量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几年,很多地方卖地收入少了,经济增速放缓,但之前借的债,包括隐性债务,都开始进入还债高峰期。

这种隐性债务的利息可不低,5年预计得6000亿元,压力山大啊!为了不违约,很多地方那是忙着找钱还债,搞经济都显得有心无力了。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中央为啥要搞这10万亿的刺激计划,去帮地方解决那些隐形的债务问题呢?

这事儿啊,咱们得从根儿上捋一捋。你瞅瞅之前各地发的消费券,有多少人抢到的?反正我啊,是手速不够,一次都没抢到过。为啥呢?还不是因为总量不够,僧多肉少嘛。

地方政府啊,他们既没动力,也没那财力去大手笔地发消费补贴。钱撒出去,在当地可能连个泡都不冒。就比如说,你在江苏抢到了消费券,转头去买了台美的空调,这钱是江苏掏的,拉动的是广东的经济,你说地方有心情发消费券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解释了为啥之前的消费券总是扔出去没啥大动静,经济循环还是转不起来。

蓝部长说了,这一波操作下来, 2028年,地方隐形债直接从14.3万亿砍到2.3万亿。这对地方来说就是及时雨啊,能减轻身上的压力,轻装上阵,专心搞建设、促发展。

为啥这么说呢?这就像是你每个月得还7000的房贷,结果你爸妈帮你提前还掉了一大部分,你每个月只要还800了,是不是感觉轻松多了?可以安心工作,甚至琢磨琢磨投资了?

总得来说,10万亿化债这档大事儿啊,主要有3个好处:

首先啊,这化债可是救活了一大批中小企业。你想啊,政府拿这钱去还公司的债,公司拿到钱,工程款、农民工工资一结,中小企业不就活过来了嘛!员工有钱发工资,消费者手里也宽裕了,钱这不就转起来了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呢,地方政府债一还,财政资源不就多了嘛!消费补贴、生育补贴,这些民生工程都有了着落。

还有啊,这化债还能改善地方的营商环境。为啥这么说?今年前9个月,咱们的税收下滑了5%,但非税收入却涨了13.5%,也就是增长了3.1万亿,这样一来,企业哪里还敢搞新建设?

化债之后,减税减费落实到位,乱罚款乱收费的现象,也能大大缓解乃至杜绝了,这营商环境就好了,企业手里有钱也敢投资了,就业岗位多了,收入增加了,又能反哺消费。

这一波操作,对经济、对民生、对企业信心,那都是大大的提振!经济发展,那是指日可待啊!

但话说回来,以后可不能再靠债务扩张过日子了,无效、低效、过度的投资,都得靠边站。不然现在不少地方,轻轨、有轨电车拆了,地铁项目停了,大基建也受限了。

不过,很多朋友一听说10万亿投入市场,开始担忧,这通胀不得上天啊?咱老百姓今后的负担又要加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咱们国家的杠杆率,咱们的财政赤字也才4.06万亿,占GDP的3%,就算债务限额增加了6万亿,比重也没超过5%。这杠杆率跟美国、日本一比,那可是低多了,经济结构健康得很。

咱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分水岭,外部市场十分稳固,10月份的出口数据,比前几年都强,这出口势头啊,现在哪个国家能比?

但话说回来,经济上想要超越老美,关键还得看咱们内部市场,内循环才是现在中国经济得主动求变的地方。

消费这块儿,大家心里都有数,增速就是跑不过经济增速。为啥?还不是不敢花钱。结果只能是车降价、房子便宜,但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企业没利润,只能减投入、降薪、裁员,这场经济大考中谁都不是赢家。

因此,咱们才祭出了史上最强的经济大招,加大逆周期调节,以时间换空间,撬动社会投资,真正刺激消费、增加有效需求。这条国家复兴的路啊,已经是呼之欲出、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