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改开前后劳动模范的出身就知道,社会的导向确实在发生变化。
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起,为了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立成繁荣富强的国家,让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和富起来,全中国上下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劳动热情,热火朝天的建设我们的新中国。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一大批为了新中国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劳动模范涌现出来。这些劳动模范,也成为无数劳动者学习的榜样和努力前进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有许多劳模还闻名全国,例如,1949年在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之下带领组员克服困难、伐树数万棵的伐木工人马永顺;例如,16岁就进入国棉一厂,被称之为纺织战线一面旗帜的纺织工人赵梦桃;例如,制服“木老虎”的装卸工人包起帆;例如,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挑粪工人时传祥;例如,自己带头跳入水泥浆池中,用身体搅拌水泥的铁人王进喜等等。
这些人都是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而且没有人不服,只有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曾担任大寨大队党支书记的陈永贵,新中国第1名火车女司机田桂英,北大荒第1代女拖拉机手梁军,北京公交公司售票员李素丽等等,也都是劳动模范的一员。
然而,后来成为劳动模范的,有哪些人呢?不少劳模都有十分显赫的地位和职务,本身就是国企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甚至,还有不少劳模是亿万富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不是说职务高、权力大、有钱就不是劳动者,更不能说他们不能当上劳动模范。
然而,这些本身与普通劳动者就有悬殊差距的人,还要占上劳模的位置,对于人数占据大多数的底层劳动者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犹如现在的院士选举,许多院士候选人都是各个科研单位的行政一把手,这显然是十分离谱的。
行政一把手有着极为繁重的行政事务,即便是他曾经拥有偌大的科研才华,超高的科研能力,繁重的政务也不可能让他有足够的时间搞科研,那么,又何来成为院士候选人的前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