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新一轮支持地方政府化债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
- 第一,批准地方政府未来三年新增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用于化债;
- 第二,从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 第三,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上述三项举措的结果,意味着在2028年及之前,地方政府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认为这一轮财政化债的规模是较大的,的确有助于发挥提振信心的作用。此外,化债资金既有助于直接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对经济增长具有间接推动作用。
张明表示,这一轮财政化债应该只是财政政策扩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财政政策扩张的全部,有望在2025年年初看到更多的财政扩张政策。
- 其一,当前,除需要财政资金化债之外,还需要财政扩张来直接刺激消费与投资。
- 其二,要实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也离不开财政资源的注入。
- 其三,如果要通过设立平准基金来促进中国股市平稳健康发展,也离不开财政资源的注入。
张明称,无论从经济学理论来看,还是从发达国家宏观政策操作实践来看,针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显著总需求不足的局面,财政政策必须包括相当的扩张性。在地方政府债务已经高企的形势下,中央政府财政政策不宜以收支平衡、限制举债为目标,而应该保持适当规模的赤字率(例如占GDP5%的赤字率),并通过中央政府加大举债力度来稳定经济增长与防控债务风险。
(本文节选自张明宏观金融研究,原文有删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