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作为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促进国内外“双循环”的关键平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不仅是展示各大企业前沿科研成果的重要舞台,也已发展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它不断激发中国市场的开放新机遇,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注入新动能。“进博会让我们外企有了切实的获得感,看得到中国未来发展的确定性。进博会越办越好,企业也越走越快,进博‘溢出效应’是企业感受到的最直接的价值。”

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开幕,葛兰素史克(下称“GSK”)副总裁、中国总经理余慧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托进博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兰素史克副总裁、中国总经理余慧明。受访者供图

此届进博会,GSK亦是有备而来,期待满满。“第一,进博会为创新产品管线提供了面向公众和政府的绝佳展示机会,我们期待通过进博舞台,展示GSK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能力与管线实力;第二,借助进博磁场,我们希望加强与本土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升级‘朋友圈’;第三,依托进博平台,GSK能从中国汲取更多的灵感,以启发全球创新。”余慧明说。

连续多年参展进博会,GSK在中国已加速上市多款创新疫苗和药物,并不断拓展新适应症。余慧明举例:“呼吸领域产品新可来是进博会的‘老朋友’,但年年都有‘新身份’,因为每年都有新的适应症在华获批。”

这是GSK见证并受益于进博会“溢出效应”的一个缩影。余慧明表示,一方面,GSK多款参展的全球领先创新产品在中国加速获批、上市和准入,从“展品变商品”、从“首展到首处”,搭乘进博“快车”不断提速;另一方面,全球的创新经验与智慧都在进博平台得到共享交流,让企业可以持续保持好奇,不断学习、创新。

借进博“东风”,与中国已有百年渊源的GSK近年来不断全方位扩大本土合作,在华“扎根”愈加深广。

余慧明提及,在提升创新药可及性方面,GSK与本土企业、机构、协会等强强联手,不断深化合作,共同将创新优质的药品和疫苗带给中国民众。本届进博会期间,GSK将携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签署慢乙肝疾病长期管理项目战略合作备忘录,以数智化手段赋能患者管理,探索院内院外创新管理模式。

在临床研究方面,GSK将与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真实世界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在呼吸创新药物领域就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学术交流合作、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及转化等方面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我们正在推动中国成为创新产品首发地,未来五年,GSK预计将有20个新产品或者适应症在中国获批,我们希望配合中国在新产品准入、医保谈判等方面的政策,尽最大的力量提升创新药的可及性。”余慧明说。

近年来,GSK不断提升中国总部能级,赋能业务创新,深度参与中国经济高水平、深层次发展。“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近几年非常积极的变化,特别是在政府主导下,包括加快新药审评审批及医保落地等利好政策,让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持续投资中国,”余慧明说,GSK在预防疾病领域拥有丰富的管线,而在疫苗与药物专业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其能够专注于探索治疗与预防的关联,“GSK所倡导的‘预防先行’与‘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方向不谋而合,未来充满机遇。”

作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缩影,进博会已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过去几年,进博会平台帮助许多跨国企业更好地理解了中国客户的需求,发现了更大的市场潜力,促使跨国巨头进一步推行本土化战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医疗健康行业的转型升级,GSK在政策引导下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积极推动本土创新,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提供本地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促进本土市场的共同发展。

(作者:季媛媛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