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观
智能公共服务
在数字技术及其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的推动下,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正被重新塑造,数字技术正成为创新政府治理的新动力,因为大数据可以有效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决策的科学化、供给的精细化和体系的现代化。智能公共服务通过高新技术平台,不断分析城市治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去及时处理,或者提前处理。通过这样的智能化技术,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市民更满意的新生活环境,更好地推进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等等,提高服务资源利用效率,让社会服务更聪明。
01
热点聚焦
加强系统谋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评估监测,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的重大部署,更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抓手。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内在逻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教育是基石,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培养人才,通过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创新主体。科技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生产力持续提升的关键,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抓手。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具有相同的目的性指向,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实践经验。教育、科技、人才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组成相互作用、协同共进的有机整体。通过科技创新积极推进教育变革。基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以教育数字化为国家战略,我国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人人能学、时时可学、处处皆学的泛在化学习场景。实践证明,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才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现实路径。纵深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至关重要。资源配置与激励引导是基础保障。评估监测与不断优化是重要抓手。(光明日报)
公共服务车辆驶向电动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
公共领域车辆使用频率高,示范带动作用强。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确定重庆、吉林长春、浙江宁波等15个城市为试点先行区,以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提高、充换电服务体系保障有力、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为主要目标,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电动化进程加速,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健全支持政策体系,降低购车成本。重庆高新区创新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电池银行”模式:企业只需购买无动力车身,再从专业换电服务公司经营的“电池银行”租赁电池,即可运营。长春市与中国一汽联合推出的“政府采购+租赁”模式。
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还需健全的配套政策支持。有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也有便利通行的政策支持。随着支持政策不断完善,各地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进程加速。截至目前,重庆市在公共领域累计推广电动汽车15.9万辆、长春市推广近1.8万辆;宁波市的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占比均在八成以上。
新技术创新应用,新能源自动驾驶网约车上路运营,公交车变“充电宝”,助力电网削峰填谷。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任务提出,促进智能网联、车网融合等新技术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等领域融合发展。2024年3月,宁波市交通运输局等四部门也联合发文,支持、指导智能网联车辆企业开展规模化测试运行和商业化探索。
与此同时,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也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高效互动,开辟更多应用场景。(人民日报)
02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这是提升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增进人民福祉、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一,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全相应社保制度很有必要。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就业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经营、非全日制等就业方式。我国已进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阶段,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的涌现开辟了就业市场新空间,拓展了劳动者就业增收新途径,激发了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新动能,在保就业、稳就业、扩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全相应社保制度,是确保国家社保制度有效覆盖的需要,也是通过稳定就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第二,现行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传统就业方式设计的,难以有效适应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我国现有的劳动法律制度是以传统的劳动关系为基础设计的,滞后于就业形态新发展,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灵活化、复杂化、多样化的用工形式。依据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和劳动仲裁、审判实践,劳动者权利保障必须以劳动关系为前提,如果不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则劳动者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权利就很难获得法律的保护。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就业方式灵活、就业门槛低容量大、工作任务自主多元、主要用工方式依靠平台,劳动关系缺乏明确界定和规范。加之平台企业为降低用工成本,采取加盟、代理、承揽等方式拉长用工链条,或让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成为商事主体来规避劳动关系,导致这些劳动者劳动关系认定难、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不足、劳动权益保障有盲区,劳动者的风险不能通过社会化的方式有效化解。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就是要及时有效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
第三,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重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抓紧研究制定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落实完善各项支持和保护政策措施。要提高社保政策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社会保险。要引导企业完善行业公约和行业标准,加强自律、依法用工,自觉履行其应当承担的用工和权益保障责任。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加强对企业用工方式的监督和合法性审查,对不合理用工现象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要积极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使其覆盖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要大力实施劳动权益保障专项行动,从公平就业、工资支付、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平台规则算法等方面补齐权益保障短板,推动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新华网)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主要有以下3点考量。
第一,“三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医疗在服务人民群众生老病死、看病就医等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通过深化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医保一头连着人民群众这个“需方”,通过发挥保障功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另一头连着医疗和医药这两个“供方”,既可通过支付方式和价格政策等,调节医疗服务供给、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推动医院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又可通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降低医药产品价格,发挥杠杆作用。高质量、高效率的医药产品生产供应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必需的技术手段和物资保障,同时也从医保等支付方获得合理补偿,实现产业健康发展。医疗、医保、医药共同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提高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需要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同向发力,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第二,“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能够进一步惠民利民,更好解决民生难题。医疗卫生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希望获得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希望获得更全覆盖、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希望获得创新先进的医药产品。只有大力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才能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加直接地惠及民生。
第三,“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有利于促进医药领域全链条各环节治理,纠治不正之风。受多种因素影响,医药卫生领域还存在一些危及人民群众利益、有损公益性和群众健康权益的现象和问题。其中,既有医疗服务环节中的大处方、滥检查、过度用药等问题,损害群众健康、浪费卫生资源;也有医保领域中的欺诈骗保行为,严重威胁医保基金安全;更有医药生产流通销售领域的问题,如“带金销售”、层层加价、虚列成本等。这些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连结多个利益主体,贯穿“三医”多个环节。治理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标本兼治,全链条加强监管,综合采用机构监管、功能监管、行为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等手段,强化“三医”部门联动,加强纪法衔接和行刑衔接,对侵害公众权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为严厉打击、依法惩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对治理不正之风、树立行业新风起到积极作用,发挥显著功效。(新华网)
03
实践动态
河北省实现远程医疗“一张网”
近年来,河北省大力发展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借助“互联网+”,打通疑难杂症向上救治通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下辐射。目前省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已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覆盖,远程门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监管等医疗服务延伸至乡村。
同时,河北省从2018年底实施互联网医院建设,常见病、慢性疾病复诊患者通过手机就能就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河北省建设73家互联网医院,3006家医疗卫生机构接入省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全省实现远程医疗“一张网”。河北省着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户河北,京津冀医联体增至70个,实现设区市全覆盖。沧州、邢台、邯郸等3个国家试点市共网格化布局10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覆盖11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201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群众就医更便捷。
围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正在建设37个国家级、164个省级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全省474家医疗机构与京津440家医疗机构实现60项检验结果互认,295家医疗机构与京津208家医疗机构实现3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患者就医体验得到进一步改善。(河北日报)
江苏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年底实现镇街全覆盖
打通民政、税务等5个省级部门网络和系统,把30项基层群众办理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37个具体业务实现“一平台办理”。据统计,基层高频事项主要集中在社保、医保、民政、税务等领域,办件量占基层办理量约八成。设区市“一平台”与5个省级部门的垂管业务系统联通,30项高频事项37个业务项全部接入,原先分散在社保、医保、民政等不同专窗的事项,整合到乡镇(街道)一个服务窗口,群众不用再多头跑。基层人员既可以在“一平台”为群众快捷办事,也可以申请获取数据服务。“一平台办理”对接“苏在线”数据直达基层系统,提供197个国家部委及下属机构数据资源目录2581类,上架48个省级部门有数据资源的目录275类。
江苏省部署“一平台办理”系统的镇街已超过1000个,单从数量看,离全省覆盖的目标已经不远了。但从实际办理情况分析,工作进展不平衡。设区市之间,无锡、苏州等市已服务超万件,但有的市差距明显。基层使用情况也不平衡,尚有1/3的镇街部署系统后还未正式使用,已使用的镇街中1/3的办理量超过总量的80%,显得“头重脚轻”。省级数据要与基层实现更大范围的“双向奔赴”,还需进一步强化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和数字政府支撑能力。从基层政务服务体系看,一些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能力不强,未实现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未全面落实全科服务要求。从数字化支撑能力看,各个平台系统仍有网络堵点,身份认证方式和账号体系有待统一,窗口人员和群众需要扫多个码,数据标准互不相同,增加了“一平台办理”建设成本和降低了使用效率。
江苏省预计在现有试点1044个乡镇(街道)基础上,年底前,实现全省1237个乡镇(街道)全部上线“一平台办理”,并推动向有条件的村(社区)延伸,建成基层政策咨询满足机制、数据直达基层机制、电子证照在线调用机制,让政策及时抵达基层、数据高效赋能基层。(新华日报)
04
国际视角
交得其道 千里同好
2024年是“全球南方”合作的丰收年。作为“全球南方”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推动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发展振兴。
坚持相互尊重,携手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一些西方国家顽固奉行双重标准,到处指手画脚、恃强凌弱、以富欺贫,而众多发展中国家却因缺乏维护自身安全的能力、缺少国际话语权被动挨打,面临发展困境。
坚持互利共赢,持之以恒推进务实合作。中国积极将全球发展倡议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重要国际发展议程对接,推动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共建“一带一路”为各国搭建合作平台,与各方共享发展机遇,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中阿“八大共同行动”加快实施,中非“十大伙伴行动”稳步推进,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典范。中方还积极支持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合作机制扩员,共同培育市场需求,注入强劲动能,有效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质量。
坚持公道正义,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文明互鉴,共同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面对个别国家固守“文明优越”,刻意制造“文明隔阂”,中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尊重和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存共荣。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站在人类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将继续坚定团结“全球南方”,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探索共创繁荣的光明大道,为促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注入“全球南方力量”。(人民网)
第21届国际法论坛“多边主义与国际法治”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理事会秘书处主办的第21届国际法论坛(2024):“多边主义与国际法治”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此次研讨会共包括“国际法治与当代中国的法治观”“因应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法治创新”“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法治建设”“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守正创新”四个单元,来自希腊、巴西、俄罗斯等国家,以及来自科研院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分享了各自在国际法治领域的研究成果。
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所国际法所联合党委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认为,坚持多边主义就是要坚持主权原则这样一个习惯国际法的基本的准则。追求国际法治就是要使得我们国际社会更加有秩序,要让多边主义能够生根发芽,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就必须追求国际法治。他认为,当下应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并期望与会者通过深入研讨达成共识,为国际法领域的研究贡献力量,共同推进国际法治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廖凡表示,多边主义与国际法治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多边主义推进了国际法治的发展进程,国际法治则能够保障多边主义的推广和落实。他还提出,要在真正的多边主义指引下,致力于国际法的守正与创新,在坚守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的核心价值、关键信念、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谋划和推进相关领域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规则、制度、机制的变革,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人民网)
05
数据洞察
前三季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减税降费退税超两万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现行政策中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20868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加大科技投入、成果转让和科技人才引进及培养的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8937亿元;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和留抵退税等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810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等支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的政策减税3025亿元;购买500万元以下设备器具一次性税前扣除等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政策减税800亿元。
在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带动下,今年以来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持续稳步向好。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从创新发展看,1—10月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4%,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7%和12.3%,反映创新要素加快转化、信息化进程提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4%,其中,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内容与媒体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和14.8%,反映数字产业化稳步推进。从制造业看,1—10月份,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其中,装备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3%、8.5%和8.7%,特别是计算机制造、通信及雷达设备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4%、21.6%和11.2%,反映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稳步推进。
下一步,税务部门将把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全力护航各类企业创新发展,更好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更好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网)
10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上升0.3点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11月11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较9月上升0.3点,为今年以来最大升幅,也是2023年3月以来最大升幅。其中,分项指数、分区域指数全面上升。
从分项指数看,10月份,宏观经济感受指数、成本指数、劳动力指数、投入指数、效益指数由降转升,较上月分别上升0.6、0.5、0.3、0.4和0.2点;综合经营指数、资金指数由平转升,较上月分别上升0.5和0.2点;市场指数继续上升,较上月上升0.3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改善,景气水平明显回升。分项指数全面上升,为今年3月以来再次出现。
分行业指数看,10月份,工业指数延续上升态势,较上月上升0.3点;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指数由降转升,分别较上月上升0.2、0.6、0.5、0.7和0.2点;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业指数由升转降,分别较上月下降0.1和0.3点。总体来看,行业表现回升向好。
分区域指数全面上升。10月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分别为89.9、89.7、88.0和81.2,分别较上月上升0.4、0.2、0.6和0.9点。(新华网)
图片 | 网络
清研智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