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诚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在《濂溪诗》的序言里对周敦颐写下了“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的评语,六百八十余年后,清乾隆帝第二次南巡至无锡惠山时,应锡山周氏后裔之请依据序中“光风霁月”为惠山周敦颐祠正式题名“光霁祠”并赋诗一首。这也使得光霁祠在惠山百余座祠堂中独一无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光霁祠”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得不提起的小插曲,那便发生在苏州的濂溪祠。清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南巡至无锡惠山,在锡的元公二十三世孙汝远于惠山祠堂之左跪迎,乾隆得知是周元公后裔十分高兴并赏赐绸缎等物,汝远进呈一尊周元公石刻小像,同时请求皇帝为惠山濂溪周夫子祠恩赐匾额,乾隆皇帝欣然应允,汝远跟随皇帝一行到寄畅园内。随后便有内大臣传旨随大营里来。汝远便赶赴望亭南营盘,又有内大臣询问是否有濂溪公大像及祠堂悬挂匾额处的尺寸大小,皇帝要御书匾额。汝远一一应答,内大臣传谕回家静候。但不久皇帝便前往苏州巡查,离开前并未有匾额赏赐。一直到六月十五,汝远接江苏巡抚通知前往苏州领取皇帝赏赐的绸缎,并特地去苏州的周元公祠瞻仰拜祭,竟看到了祠堂已悬挂了金光灿灿的乾隆御书的“光霁祠”匾额,才知道汝远在无锡的奏请并没有被乾隆遗忘,只是挂在了苏州的周元公祠,于是汝远便奏请复制一块给无锡惠山的周元公祠,因为这是乾隆皇帝答应了无锡周氏后裔赐给惠山周元公祠的匾额,理应无锡惠山的周元公祠也该有!终于第二年的中秋佳节,无锡周氏后裔迎回了“光霁祠”匾额。从此世上便有了两座“光霁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锡惠山光霁祠,祀宋先贤道国公谥元周子敦颐。清旌孝周奕清衬配。乾隆七年裔孙周金錘等奉建,是无锡地区四十余座享受官银公祭的祠堂之一。祠堂建成后乾隆皇帝前后共四次驾临。祠原先建在锡东景云乡张塘里,但离城较远,古时交通不便,祭祀有困难。时有元公后裔金绅、汝远等人倡导并经办,文灿家人捐赠祠基,于清乾隆七年将元公旧祠移建到惠山下河塘,至今已逾两百八十年。祠堂虽然不大,但布局、规格、设施都符合祠堂的规制。门楼、旗杆石、拴马石、匾额对联、碑石塑像、神龛、灵位以及陪祭人等一应俱全。祠丁住辅助房,远道而来的周氏后裔也可由安排暂时食住。祠堂除祭祀祖先外,还有修续宗谱、商议族事、依照宗规处理教育不肖后辈,解决族亲疑难问题,众议裁决族亲之间的纠纷促进和谐,由此得到族人宗亲的敬畏和尊崇。旧时的春秋二祭十分庄严隆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霁祠原规模两进深、三开间、边两层,房屋共计24间,占地面积254平方米,合0.381亩。两侧有边楼廂房,祠堂坐南朝北,前有门廊、石兽、旗杆石八尊(中有拴马洞),祠堂门头里外均有烫金龙纹蓝底金字乾隆御笔的“光霁祠”牌匾,门厅中央为乾隆御诗碑,石碑前后均有一对盘龙石护着,两进之间两侧有对应的两个花坛。第二进进门处有一尊大的头戴九旒冕的元公全身塑像,塑像全身披挂饰物、手持朝板,内部都是纯银打造。右侧神柜内放着一枚用香木制作的最大的神牌,香味永久不散。二楼门头处挂着乾隆御书的“光霽祠”竖匾,楼上称光霁阁。享堂中间供奉元公之神像,像前设神位上刻“宋道国元公先贤周子神位”,旁列迁锡始祖神位上刻“宋迁锡祖安抚使四一周公神位”,楼上两厢设有元明清以来后裔名人牌位64尊,享堂之东另设神橱供奉清旌孝奕清公神位。后进为御书楼,中间供奉濂溪周公石刻小像,上刻“始祖宋先贤道国公从祀文庙濂溪周子惇颐谥元神位”,另设神主总祀四一公以上四代之祖。“光霁祠”匾额亦悬挂在御书楼上,楼上设有“太极阁”,有后裔名人楹联,楼上还存放着列祖列宗的玉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周元公祠在旧学前(旧名弦歌里)。宋朝嘉定年间由元公四世孙兴裔在任和州观察使驻于苏州时,上奏朝廷请求于吴县胥台乡(今苏州市吴中区)建立周元公祠,后朝廷批准建立专祠(此为苏州周元公祠建祠之始)。兴裔的裔孙文英和南老屡次修复但最终仍毁于战乱。到了明朝天顺元年,十四世孙浦、渊等(谱载为十一世孙)开始将祠堂迁至家中,作为家庙(因当时官方尚未解除民间建祠的禁令,故只能建家庙祭祀),立堂号“崇本堂”,前堂祀元公,后堂祀元公之父辅成公,位于万寿寺西,所以祠旁立于明朝天顺五年的牌坊以“濂溪”命名。万历四十八年十八世孙希夔移建到旧学前,以宋武功大夫兴裔配享,根据旧图看出此祠前后五进。清乾隆九年朝廷赐给钱币用于修缮,同治五年重修。明正统朝吏部尚书王直、万历朝内阁首辅申时行都曾为该祠写过文章。该祠消失于解放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街巷文化》与《苏州古城街巷梳辨录》两书中都有写明濂溪祠是当时邑人为了纪念在此居住并讲学收徒的周敦颐而改其宅为祠。而根据明正德版《姑苏志》、清乾隆版《元和县志》、清道光版《苏州府志》、清光绪版《苏州府志》与民国版《吴县志》等地方志中关于濂溪坊与濂溪祠的记载简单扼要的说明了祠坊与元公本人并无直接关联。结合王直所写的《崇本堂记》里记载“先生尝过浔阳,爱庐山之胜,携长子寿家焉。寿之孙兴裔,官至武功大夫、和州观察使,领侍卫马军都虞候驻扎平江,请立先生祠于吴县胥台乡道山之左。”。以及申时行撰的《重建濂溪先生世祠记》记载“有宋周元公濂溪先生之四世孙曰兴裔,扈跸南渡,以观察使莅吴,请于朝建先生祠。祠之建于吴者自兹始。”。直接说明了苏州周元公祠的建造由来。所以关于周敦颐晚年辞官居住在苏州的传闻可以说是不符合史实的,只是人们的一种猜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座光霁祠在历史上都曾经显赫一时,如今苏州的周元公祠已经荡然无存,而无锡惠山光霁祠则于2011年12月成功入选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正式成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继续屹立于惠麓之侧、运河之畔。而这举世唯一的光霁祠也是众多周氏后裔心目中最为珍贵的财富,甚至是精神支柱,每年无锡的周氏后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周氏后裔都会在此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祖仪式。守护好已经二百八十多岁的祖祠也是吾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为祠堂和先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只会在时光的积淀里愈加浓厚!纵然守护之路注定不会平坦、充满荆棘甚至一步一灾难,都无法打退后人的前行步伐与守护的决心!思宗德泽,不忘初心,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作者简介

周诚,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周氏分会成员,本地历史文化爱好者。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