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茜,儿内科医生,知贝医疗创始人
咖啡因,顾名思义是存在于咖啡中的一种物质。
由于咖啡因有一定的成瘾性,摄入人体后会产生兴奋神经和利尿脱水的效果,所以家长通常不会给孩子喝咖啡。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不要给12岁以下的孩子喝含有咖啡因的饮品,12到18岁也应限制在每天100mg(约一杯咖啡含量)以内。
但是,除了咖啡以外,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饮食中含有咖啡因,而且不一定标注在配料表中。如果不清楚这点,有可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长期摄入咖啡因。
隐性咖啡因大户第一名:
奶茶等茶饮料
茶叶中天然含有2%-4%的咖啡因,其中一部分会在冲泡时溶解在茶水中,这也是为什么喝浓茶会有提神效果。
虽然茶叶中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豆高,但是,按中国人的习惯,冲泡茶叶时通常是整叶冲泡,相比磨粉后冲泡的咖啡来说,茶水中咖啡因含量会低一些。而且发酵程度越高的茶叶(如普洱茶、黑茶)咖啡因含量越低。
但是,又要但是了!当茶叶变成茶饮料,如柠檬茶、奶茶时,其中的咖啡因含量会直线飙升,远超咖啡的水平。无论是现做的茶饮店,还是瓶装的茶饮料,为了减少茶叶用量节约成本,都会对茶叶进行长时间煮制,还有的会磨成茶粉后再煮茶水,使得茶叶中的物质充分溶解在水中。
这种加工方式的不同,使得奶茶等茶饮制品中咖啡因含量普遍爆表。2018 年,南方都市报在广东省食品检验所检测了 20 款市面上热销的奶茶产品。发现其中咖啡因含量最高的奶茶达到了惊人的 728 毫克/千克,所检测的奶茶中咖啡因含量普遍高于200 毫克/千克。
作为对比,一杯美式咖啡中约含100毫克咖啡因,而一杯700毫升的奶茶含咖啡因最高可达500毫克,普遍超过150毫克。
根据我国食品标签的相关法规,上述咖啡因来自于原料茶叶,所以商家是可以不单独标注咖啡因含量的,别以为配料表里没写就不存在。
如果放任孩子喝奶茶、柠檬茶,就别怪孩子晚上一直放电放不完啦。
隐性咖啡因大户第二名:
巧克力制品
由可可豆制作的巧克力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咖啡因来源,随添加可可粉的比例不同,咖啡因含量也有所不同。所以,巧克力吃当然是可以给孩子吃,但一定要注意控制量。
很容易被忽略的是巧克力制品,例如巧克力冰激凌、巧克力蛋糕,巧克力饼干等,这些食物中会加入可可粉或咖啡粉,进而引入咖啡因成分,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摄入。
隐性咖啡因大户第三名:
可乐与功能饮料
很多家长都会注意到可乐中的糖含量,但你仔细看可乐的配料表会发现,其中还有一项是咖啡因,也需要注意。
经实际检测,一听罐装可乐约含有咖啡因35毫克,一瓶塑料瓶装可乐的咖啡因含量则超过50毫克。所谓快乐水,它的快乐不是没有原因的。
还有一类饮料也会添加咖啡因,那就是以X牛为代表的牛磺酸功能饮料。很多司机会在长途驾驶时喝X牛来提神,其中发挥作用的物质里就有咖啡因。题外话,如果是为了其中的咖啡因提神效果,X牛的性价比实在太低。
一些主打健康招牌的运动饮料也会添加咖啡因,以帮助剧烈运动后的人们打起精神。
这些添加本身都是合法的,单次饮用这些饮料也不会造成健康问题,但是,由于消费者普遍没有意识到其中添加咖啡因,很容易和其它途径摄入的咖啡因叠加生效,导致影响睡眠,甚至影响心律。
儿童体重较轻,对咖啡因的代谢速度也普遍不如成年人,所以需要格外注意每日摄入咖啡因总量,避免超量摄入影响健康。
隐性咖啡因大户第四名:
感冒、止咳类药物
除了饮食,药品也是咖啡因的常见来源,尤其是复方感冒药、止咳糖浆类药物。
感冒后人难免会嗜睡,这些药物中添加咖啡因就是为了达到提神效果,让患者以为药物在起效,殊不知这样反而可能干扰了患者生病期间最需要的休息。
本身我们就不推荐患者在感冒期间服用复方感冒药或止咳糖浆,如果是添加咖啡因的,就更不推荐给儿童使用了。
孩子又不需要996打工,生病了就好好休息,干嘛要去强行提神呢?
咖啡因来源第五名:
母乳
很多哺乳期的妈妈来问过我,哺乳期间到底能不能喝咖啡。先说答案,能喝,但建议不要超过每天一杯。
咖啡因是一种水溶性生物碱,哺乳妈妈摄入咖啡后喂奶,的确会有微量咖啡因进入母乳被宝宝摄入。婴幼儿对咖啡因耐受的安全剂量目前缺乏高质量研究,但考虑到咖啡因的神经兴奋作用和脱水利尿作用,还是建议尽量少让宝宝摄入。
综合下来,我们建议哺乳妈妈每天饮用咖啡不要超过一杯。
同时注意,以上介绍的所有隐性咖啡因来源都应该纳入计算中,如果喝了奶茶、巧克力,就要慎重考虑是不是能再来一杯咖啡了。
医生妈妈说在最后
关于咖啡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有很多,正面和负面都有,但证据都不算很强。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来考虑,通常我们默认成年人每日一两杯咖啡或一两杯不加糖的茶是安全的。
本文主要想分享给大家的是,咖啡因来源不止是咖啡,提醒大家注意隐性的咖啡因摄入。另外,儿童的情况不同于成人,摄入含咖啡因的饮食建议更加慎重。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2022年10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及正文图片来源包图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