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计 25 年低空经济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35 年有望达3.5 万亿元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低空空域,通常指距地面垂直距离 1000 米以内的空间范围)。

报告全文下载地址搜索【百家方案】或【方案365】

其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飞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涉及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据民航局预估,到 2025 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 1.5 万亿元,到 2035 年有望达到3.5 万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纳入国家规划,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国家级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低空经济”加速起飞。2010 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拉开了充分开发低空资源、促进通航发展的序幕;2021 年 2 月,低空经济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 年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月,《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正式发布,首次明确提出我国 G、W 类非管制空域,创新性地将 G 类空域内真高 120 米以下的部分空域划设为供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 W 类空域,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域资源基础;2024 年全国两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 3 月 27 日,工信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民航局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提出到 2030 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2024 年 7 月 21 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和“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各省市争相出台支持政策,低空经济竞赛提速

2024 年有 26 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低空经济作出部署,此外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低空经济相关发展规划。其中如,2024 年 1 月,深圳市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2 月 1 日正式实施。2024 年 4 月,安徽省提出到 25 年低空经济规模力争达到 600 亿元。2024 年 5 月,广东省提出到 2026 年,带动低空经济规模超过 3000 亿元等等。2024 年 8 月,上海市提出到 2027 年,低空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 500 亿元以上;河南省提出到 2025 年低空经济规模达到 300 亿元,到 2027 年低空经济规模达到 500 亿元;湖北省提出至 2027 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 1000亿元,低空经济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4 年 9 月,北京市提出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低空产业规模达到 1000 亿元;黑龙江省提出到 2027 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力争达到 800 亿元以上;海南省提出到 2026 年,实现全省低空经济总产值超过300 亿元。2024 年 10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力争低空经济规模达到 500 亿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基建为低空经济的基石,规划设计企业率先受益

“硬基建”是低空经济的基石:主要涵盖通用机场、起降站等起降设施,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地图等信息基础设施。地面保障设施包括具备供各类低空飞行器起降、备降、停放、能源补给等功能的通用机场及起降场地,以及无人机小型起降平台、中型起降场、大型起降枢纽、eVTOL 起降场、直升机起降平台以及停机库、中转站、能源站、固定运营基地(FBO)和航材保障平台等。通信基础设施主要指通信导航与监视(CNS)设施,包括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监视设备。此外,也包括气象保障、电磁环境监测等设施。

“软基建”为低空经济赋能:主要包括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低空监管服务平台等,以及维修站等地面配套设施。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面向低空飞行器用户,一般具备向低空飞行活动提供飞行计划处理、航空情报服务、航空气象服务、告警和协助救援服务等功能。低空监管服务平台面向低空空域监管机构,一般具备空域流量和容量管理、飞行计划审批、空中交通风险识别与预警、非法飞行器的识别与处臵、飞行器及人员管理等功能,可以视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在低空空域监管方面的具体应用和扩展。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海通证券《低空经济万亿市场规模,设计企业率先受益》

报告全文下载地址搜索【百家方案】或【方案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