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对中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往往是充满信任的,如果他们也因为利益,而使得报告变得模棱两可,那真真把这个世界搞成了虚无,没什么东西是值得相信的了?

近期一起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案例,却将我们这点可怜的信任也戳的支离破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是这样的。

2023年9月,浙江临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进行食品安全日常抽检时,发现部分鸡蛋抗生素含量超标,进一步溯源得知这批“问题鸡蛋”来自某经销商,仅2023年5月至9月,由其销售鸡蛋就达10余吨。

经检测,这批鸡蛋里含有地美硝唑、甲硝唑等抗生素成分,恩诺沙星、甲氧苄啶等成分最高超标40多倍。

但经销商却声称,这批鸡蛋有合格的检测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有问题!”在联席会议上,农业部门的相关专家对王某提供的鸡蛋检测报告提出质疑:“报告未按照国家对鸡蛋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只对其中等重金属进行检测,故意回避了常用抗生素的检测。”

一份有效的供销售端使用的鸡蛋检测报告,对检测内容有硬性规定的。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GB 274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等。鸡蛋必须符合这些标准中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否则视为不合格,这是具有强制性的硬性要求。

当然,这家为问题鸡蛋出具合格报告的机构可以为自己辩解,客户只要求测了重金属。但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检测机构可以在报告中注明 “本检测仅针对客户指定的项目,不能作为产品全面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的依据” 等类似的免责声明。

略有食品安全常识的人都知道,抗生素的滥用才是鸡蛋目前最大的问题。下表为“测客”平台统计的本月各省市不合格食品抽检报告,显然,鸡蛋抗生素超标遥遥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份失去公允的测评报告有时副作用,甚至大于作奸犯科者本身。本案中,卖问题鸡蛋者就是用这份不合规的检测报告,畅通无阻。

人们对检测机构的公信力产生质疑,不无道理。

2023 年 3 月,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成实外学校部分学生家长反映学校食堂食材供货问题,但食堂却拿出了检测合格的报告。最终,经调查,原来是检测机构存在造假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为打击以“不送样出报告”“检验检测包过”名义开展检验检测报告造假的乱象问题,市场监管总局部署专项整治行动,共督促1886家网络交易平台核验48万家平台内经营者资质,核查商品信息1000余万条,处置违规平台的经营者5023家,立案调查相关违法违规案件31起。

检测报告本应是一把衡量商品合格与否的尺,但如果这把尺本身就有问题,那么何来公平一说?

书接开头的浙江临海问题鸡蛋案,本案截至2024年7月底,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涉及8家蛋鸡养殖场及2处鸡蛋销售窝点,现场查获“问题鸡蛋”18万余枚,涉案金额超过3000万元。目前,这批刑事案件还在侦查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