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是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各地紧扣服务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创新专家服务基层工作机制。专家服务团通过专家咨询、技术指导、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巡回义诊等方式,破解了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培养了一批基层急需紧缺人才、开展了一批公益性服务活动,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但随着基层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有的地方需求对接不够精准、专家统筹不够有力等问题,基层获得感不足。让专家服务有力有效,要在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优化服务机制、健全评估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

根据基层需求选准专家,提供“订单式”“点餐式”服务。专家的选派和匹配关系到基层单位发展中的“沉疴宿疾”能不能药到病除,“卡脖子”难点堵点能不能拔丁抽楔,需要做到精准匹配、有效对接。重庆等地建立“订单式”揭榜挂帅机制,“自下而上”提需求、“自上而下”配需求,将与基层需求最契合的专家送到“家门口”,有力解决需求对接不精准、服务针对性不强、专家资源浪费等问题。选派专家,要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基层高质量发展,深入调研,摸清地方产业发展水平及面临问题、专家需求等,把需求意愿强、地方特色突出的项目筛选出来,确保服务内容符合基层所需、群众所盼。在列出需求“清单”基础上,筛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服务意愿强烈的专家,以及特色产业发展急需、基层较为稀缺的专家,推动专家资源与基层需求“双向奔赴”。

搭建信息平台,强化协同联动。重庆等地打造专家吸纳“3条路线”,打通壁垒集聚专家资源,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更多依靠本地专家资源开展活动,跨地区、跨系统、跨层级统筹链接专家资源的渠道有限等情况,要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需要,构建专家服务基层工作信息平台,建立专家信息库、基层需求库、科技成果转化库等数据库,为专家开展服务活动提供载体支撑,打通协同联动“最后一公里”。

健全评估体系,注重结果运用。重庆等地通过建立“3张清单”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过程管理,提升了专家团服务质效。要完善评估指标体系,适时开展对专家服务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推动专家服务团从“服务输出”向“成果产出”转变。建立奖惩制度和退出机制,做好服务后半篇文章,激发专家服务基层积极性主动性,让更多专家把论文写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