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这年头儿,年轻人找工作不容易,年轻的女性找工作更不容易。

前几天,有网友发帖表示通过“BOSS直聘”应聘了陕西西安一公司的助理岗位,“试岗第一天被要求陪睡处对象”。

野蛮招聘时代的“陪睡招聘”,似乎又“重出江湖”。

11月7日,西安公安局雁塔分局发布通报称已经介入调查。8日“BOSS直聘”客服对媒体回应:“平台有专门的团队正在核查跟进此事,会根据现行规定进行处理。”

11月9日,警方再发通报,表示依法对该公司总经理陈某治安处罚。

警方跟进给予处罚、平台回应之后,目前在BOSS直聘上也已经搜索不到涉事公司。到这里,事情似乎是告一段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陪睡招聘”这事儿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22年boss直聘平台也曾陷入“色情招聘”的风波之中,那次事件之后,后来各个招聘平台也都加强了职位审核。

客观地来看,这事儿其实是个案,毕竟平台这么多的求职用户和公司,出现奇葩公司、奇葩招聘者的概率还是有的。只是这样的“个案”中,能被媒体曝光被大众关注的恐怕少之又少。

可能相当一部分遭遇过“陪睡”等性歧视招聘的用户选择了沉默。

这些“沉默的少数”的权益该如何保护?“陪睡招聘”究竟该怎样去杜绝?

这些问题,恐怕还是要平台自身来回答。

“陪睡招聘”是警醒:“李文星式”的悲剧不该再重演

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求职,大部分都是处在弱势地位的。弱势地位的求职者,其实是最需要平台和社会去保护的。

但现实中,“应聘总助被要求陪睡”这类“招聘”,可能并不鲜见。之前,人社部曾经通报过一批侵害就业权益典型案件,其中就涉及发布歧视性招聘信息相关的企业。

这次“陪睡招聘”事件中的一个细节值得注意。

事情在网络上曝光后,有当地媒体去实地探访后发现,涉事公司注册地址为虚假地址。根据相关法规,变更地址需要换发营业执照,否则会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吊销营业执照。

逻辑上来看,企业的真实地址是核心信息之一,是求职者确定求职意向的关键参考信息,同样也是招聘平台需要去核实的信息。

平台有没有责任去核实真实的地址信息?按道理说是有的,这就好比之前被央视曝光的“幽灵外卖”,“幽灵招聘”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只是从现实来看,要落地核实地址的操作非常难。

拿BOSS直聘来说,2023年在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并且付费的企业就有520万,怎么对这么大数量的企业的每个招聘需求进行核实?总不能一个一个去实地探查,毕竟要多花不少的人力成本。

另外,企业“搬家”也是常有的事儿,“搬家”之后地址信息怎么更新?平台信息更新能否及时?这些都是问题。

不过,核实信息这个事儿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往小了说,招聘平台的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可能职位的匹配度就能提升。

往大了说,信息的真实性,可能关乎求职者的权益甚至人身安全。

从涉事女性用户的角度看,“陪睡招聘”这事儿,被关注、解决其实很庆幸,值得庆幸的是没有更糟糕的事情发生。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还记得因招聘不幸遇难的23岁的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吗?当时新华网评论:“除了要归责于传销,招聘网站BOSS直聘的责任也不可推卸。”

从2017年到现在7年过去了,“李文星式”的悲剧不该再重演,也不能重演。

BOSS直聘当然也明白这一点。

这些年,BOSS直聘也一直在打击虚假招聘,10月份,还针对虚假职位信息问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治理行动。谁能想到,打击“虚假招聘”的神经绷紧了,可是又摊上了“陪睡招聘”。

这次“陪睡招聘”的事情发生,其实也是对BOSS直聘的一次“警醒”:这么多年了,招聘信息审核这个问题,确实该彻底地解决了。

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不容易,但其实还是有可能做到的,比如多招聘审核员,再比如组建一个线下团队去核实。毕竟美团都能把外卖送到每家每户,派专业人到线下核实公司招聘信息,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对于公司的影响,会不会降低企业招聘效率?如果招聘的岗位本身就处在“模糊地带”怎样处理?是不是要对违规的企业有一定的惩罚机制?

归根到底,可能还是钱的问题,毕竟谁也不会跟自己的“金主爸爸”们过不去。

你看BOSS直聘的财报,BOSS直聘上半年实现了36.2亿元的营收,约6.6亿元的净利润,二季度创造了历史新高。营收里面,“对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服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8.9%,同比上涨31%。

啥意思呢?靠着企业端付费,BOSS直聘赚了个盆满钵满。

招聘平台审核“金主爸爸们”这事儿,不能一点没有,但也可能真的很难去做到多么严格,这跟让百度搜索去审核莆田系医院是一个道理。

更何况,面对求职的需求,现实中大多求职者根本没得选。尤其是年轻人,大都会去BOSS直聘找工作。今年春招,4700万人同时在线导致BOSS直聘服务器宕机。

既然不缺招聘者,平台的重点可能还是在企业付费用户身上,毕竟比起来多花成本增加审核,多推出几款B端的招聘工具产品,提高业绩才更重要。

招聘生意的“逆周期”下,BOSS直聘未来可期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2022年12月,BOSS直聘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上市时最高股价来到98.24港元。到今年11月11日收盘,BOSS直聘港股最新股价为58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年,BOSS直聘的业绩表现非常亮眼。

一方面,战略下沉之后蓝领市场的表现十分亮眼,特别是今年第二季度,蓝领招聘的需求明显更好一些。另一方面,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再度增长。

数据显示,Q2季度,平台的MAU同比增长25.2%、环比增长17%,总数达到5460万。对比来看,7月份智联招聘的MAU2500万、前程无忧是1560万,猎聘为740万。

也就是,在流量池的规模上,BOSS已经超过了其他三家的总和。流量规模的绝对优势证明了一件事儿:在招聘这个“逆周期”的生意里,BOSS直聘有了绝对的优势。

这个优势的建立基于两个层面:一、技术能力下,BOSS的模式更能有效地提升招聘效率;二,企业、个人用户“两头吃”的模式,进一步稳固了平台的强势地位。

对于技术能力,BOSS直聘一直都打得是“技术标签”,用大数据去解决岗位需求匹配的问题,所以,这些年BOSS直聘在技术投入上也很坚定。

上半年的业绩数据表明,这些坚定的投入有了回报。

对于模式的优势,其实还是“刚需”叠加“逆周期”红利影响可能更多。

招聘这件事儿,是企业的刚需,尤其是中小企业。

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一个很扎心的问题是:求职者这么多,企业招人变容易了吗?

似乎并没有容易太多,当资源都向某一个招聘平台集中,虽然求职者多了,但要招到合适的人,恐怕还是得付出更多成本。

从BOSS直聘财报来看,去年一整年,BOSS直聘的营收主要是靠B端付费,主要靠的是面向企业客户的在线招聘服务收入,这部分收入占比为98.94%。

每年贡献5000元以下的客户为小型客户,5万元以上的是KA客户,中间则是小型客户。

从收入结构上看,KA客户收入占比22%,中型客户收入占比36%,小型客户占比42%。

啥意思呢?

给BOSS直聘贡献营收最多的,其实是这些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的招聘痛点真的解决了吗?

可能只解决了一部分。

毕竟,招人还是能招到的,只是可能需要多花点预算。

实际上,虽然中小企业每次的付费金额不大,但综合下来一年几千块的招人成本其实也不算便宜。这也间接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

这两年中小企业情况怎么样,大家其实都清楚。只是对于BOSS直聘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毕竟“刚需”的生意,总是不缺赚钱的机会。

尤其是在“逆周期”里,招聘、求职的压力越大,平台可能就越赚钱。

如今,社会上的求职需求到了一个临界点。

这么多求职需求,对平台来说既是好事其实也是坏事,好的一面在于,这些用户数据、流量数据表现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也会给到二级市场更多信心。

坏的一面是,水面之下,就业的压力不断逼近,是流量也是可能是挑战。

比如,大量的求职者涌入,对招聘信息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平台上失效的招聘信息是否能更少一些?招聘信息的匹配度能不能再高一些?这些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平台解决。

这半年,公司业绩有了利润好看了,接下来涌入平台的求职者们带来“泼天的富贵”,BOSS直聘该怎么接?

值得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