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1800万视障人士,数字位居全球第一,他们的身影却鲜少出现在公共文化空间中。3年前,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推出「可触摸博物館」非视觉计划,开始尝试以更多元的展览语言,来诉说地球的生命故事,与视障伙伴共建、共享更友好包容的文化空间。2024年,该计划提出“无界共融,共创同频”,期望透过多元感官体验、孵育残障共融意识的播种课堂、无障碍推广行动者间的对话等系列活动,消融身体障碍或刻板标签带来的边界。
11月10日,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迎来了「可触摸博物館」非视觉计划开放日。作为该策划的核心板块,“非视觉导赏”同步因应刚完成升级改造的主展厅“恐龙之家”作出更新,博物馆团队为包括全球目前仅发现三具、国内唯一的“镇馆之宝”梅杜莎角龙等真标化石制作了可触摸模型及对应的语音解说,这样的常设展陈丰富了视障人士的“观摸”体验。健视观众亦可蒙上眼罩,进入“同频”体验。馆方计划未来将以季度为单位,面向视障群体设体验专场。
(配文)视障者在“非视觉计划”策划人吕慧莹带领下触摸感受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的质地
(配文)更新后的博物馆展厅为视障者提供了恐龙皮肤触摸等多元感官体验
此外,由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师生组建的策划团队还联动了其他提倡“残健共融”价值、推广“无障碍”的文化机构、行动者,带来多个“跨界”活动:资深口述影像员、广州“心聆感影”项目讲解队队长李淑莹,在口述影像小课堂中带领亲子群体展开了一场关于关注他者、换位思考的练习,为社会更友好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而广州目前现存曲艺队中唯一演唱地水南音的光明曲艺队,则与视障歌手江晓茵、张舒勋,在史前巨兽前分别带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说唱,与爵士、流行乐的迷人旋律,成就一场不分残健,跨文化、时代、语言的声音演出。
(配文)小朋友在李淑莹带领的口述影像小课堂中进行触摸描述
(配文)视障歌手江晓茵、张舒勋演唱及分享了各自对残健融合的思考
(配文)广州市越秀区光明曲艺队演出地水南音曲目
活动信息发布后,聚焦提升残障群体在公共文化空间中的主体性与参与度的“真心话”对谈收获了来自华南地区残障倡导、文化艺术与社会公益等不同人士的共同关注:当天,“可触摸博物馆”非视觉计划总策划及“大湾区非视觉文化地图”联合发起人吕慧莹,与张志军、徐健、王泽宇、林子皓这4位常年活跃于大湾区的融合倡导行动者,从残障个体在社会空间中的身体经验谈到如何构建更包容的文化生态,来自无障碍手语的黄焕如于现场进行手语翻译,在场的不同障别人士亦有参与讨论。
(配文)融合倡导行动者王泽宇、林子皓、张志军、徐健作现场分享,黄焕如进行手语翻译
以上,都是“非视觉”计划对去年发布的“大湾区非视觉文化地图”的隔空回应:不同的社会个体、文化机构结合各自特点发出共振力量,共建残障友好的文化服务网络,提升社会对无障碍建设的关注,相互交流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迄今为止,除了往年共同官宣的13间机构,还有广州市南汉二陵博物馆、合木创新中心、手心咖啡、广州市海珠区无界艺术公益创新发展中心等将加入该地图。作为广东地区第一间被认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在视觉信息过载的移动互联网年代持续发起的“非视觉计划”,对自身及博物馆、美术馆同业“视觉导向”的策展思路进行了反思,具有实验性意味和探索价值。
(摄影:黄黛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