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悠历史长河,总有一些人的命运令人唏嘘感叹,西汉四大名将之一周亚夫就是其中之一。

自古以来,权谋之术,在帝王治国方略中屡见不鲜。利用强者弱点,将功臣陷害,是历代帝王的常用手段。然而,一个真正能震主权势的功臣却是君主们最大的忌讳。周亚夫,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之次子,其一生经历了众多辉煌与悲惨。他曾在边疆征战,也曾镇守京师,是当时备受尊敬的将军和丞相,备受汉文帝和汉景帝器重。然而,这位充满崇高气节的贤臣却以一种悲剧的结局收场,被汉景帝以“叛逆谋反”之名囚禁,最终饿死狱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七国之乱的平定,对汉朝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汉武帝推行的政策中,最成功的当选“推恩令”地推行,当时诸刘姓亲王的郡国势力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为了成功的削掉诸郡王的势力,汉武帝利用人性,推行“推恩令”的实施。

“推恩令”意在推行恩典,原来在诸郡国中,只有嫡子才能继承土地,汉武帝为了打破这种诸郡国政权、土地高度集中的局面,他认为诸郡王除了嫡子之外的儿子也应该分到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恩令最终得到有效地执行,诸郡王明知道汉武帝意在削弱自己的力量,但不得不照着去做。如果不照着做,那有可能在父子之间或在兄弟之间,引发家庭内乱。

让推恩令顺利实施的基本原因是汉朝廷的强大,早在汉武帝的前任汉景帝成功镇压七国之乱,已经大大削弱了诸强郡国的实力,为后来推恩令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强大的基础,更为诸郡王企图以兵力造反杜绝了后路。

七国之乱爆发,一时不知所措的汉景帝让周亚夫平乱,原来默默无闻的周亚夫横空出世,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平息了七国之乱。周亚夫为何许人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周亚夫受到汉文帝的喜爱,得到汉景帝的重用,平定七王之乱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的儿子。在周亚夫还是一个小小河内郡守时,他遇到一个算命妇人,说他命相尊贵,三年封侯八载为相,九年后饿死。周亚夫当时并不以为然。

郡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长,一个市长五年就要成为国务院总理,就在当时,确实可能性不大。再说了,周亚夫当时大小也是个郡内,丰衣足食,饿死更是无稽之谈。

在汉文帝时代,嫡长子继承家里的财产、爵位,周亚夫的哥哥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周亚夫的哥哥因为杀人,如果爵位没有被收回的话,应该由周亚夫哥哥的嫡长子来继承爵位。

汉文帝念周亚夫的父亲周勃有功,没有收回爵位,让族人推选出有贤德之人来继承,族人推荐了周亚夫,应征了三年封侯。

汉文帝六年,匈奴入侵边关。周亚夫由一个小小的河内郡守晋升为将军,并得到驻守细柳的机会。

一天,汉文帝心血来潮,想去看望一下守城的的将士们,就策马来到了细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汉文帝先是着实吃了一个闭门羹。先是守城的将士不开门,后来好歹持着汉文帝的符节被允许进去,还得到了守城士兵的警告:

“不能在军营里疾驰。”

等周亚夫见到汉文帝之后,因着将服不能行跪拜,只行了一个军礼,只揖不跪。

汉文帝对比之前巡查霸上、棘门时,都是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接,好不威风。汉文帝在周亚夫这里却见到了另一番景象,周亚夫治军严谨,将士兵威风凛凛,仿佛铸起了一面铜墙铁壁。

汉文帝对此赞不绝口,敌军想找败霸上、棘门容易,但他们绝对打不过细柳。这让汉文帝旁边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他们都替周亚夫捏了一把汗,在皇上面前摆架子,这不是没事找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好汉文帝是一个贤君,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他欣赏周亚文的耿直,更看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华,这也让汉文帝在弥留之际向太子刘启推荐:

“如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

汉文帝的推荐让周亚夫获得了升迁的机会。汉景帝即位后,周亚夫任“车骑将军”。但是汉景帝却不喜欢周亚夫,同样的耿直,在汉景帝眼里,却是傲慢。

机会终于来了,周亚夫终于迎来了在汉景帝面前展现自己军事才华的机会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汉景帝面对七国作乱,他想起了周亚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国之乱起因是汉景帝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削弱郡国的力量,但是遭到了郡王的联手抵制。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诸侯国拥有强大的武装,还自行征收赋税、铸造钱币(有时导致货币无法流通),成为实际上的独立王国。

周亚夫也确实不负众望,当时七国主力正在攻打梁国,周亚夫并没有打算去救援,他有着一套完整的计划。他先是闭关不出,从背后偷偷断了七国军队的粮道,再绕道进军,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亚夫用兵神奇,他的不救援,让梁国成为牺牲品,吸引了七国主力去攻打梁国,避免了自己军队的损失,腾出手来打敌军个措手不及。在不到三个月的情况下,吴王被杀,楚王自尽,五国节节败退,维护西汉王朝的统一,但也让梁王对他恨之入骨,梁国一度陷入绝境,数万梁军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