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终于来了!
在享受过《伊丽莎白》带给我的惊喜之后,反而有点怕《蝴蝶梦》会让我失望。
直到谢幕那一刻,我的心才落下,《蝴蝶梦》也像《伊丽莎白》一样,精彩、实诚、专业,对得起人。
和之前的《伊丽莎白》一样,此次演出的《蝴蝶梦》并非单纯「站桩唱歌」的音乐会,而是几乎保留了全部的剧情演绎,是名副其实的「精炼版音乐剧」。
请看:
这服化,这群舞,甚至比很多音乐剧都「大方」。
剧中华丽的服装悉数登台,十多位群演组成的歌舞队,贡献了整齐有力的舞蹈+群唱演出。
配合现场管弦乐队的音效,非常震撼。
当然,最让人震撼的还是音乐剧鼎鼎有名的主题曲。
官方发布主题曲片段导览(2022维也纳复排版)
坐在剧场里,再一次听到这首被称作「大招魂曲」的《Rebecca(瑞贝卡)》,我仿佛身临其境,来到剧中那座华丽阴森的「曼德雷庄园」。
这首歌与《蝴蝶梦》诡谲离奇的剧情相得益彰,将故事一次次推向高潮。
我觉得光用「好看」来评价这部剧,似乎都有些苍白。
因为它不只是一般的「好看」,更让人切身体会到「头皮发麻」的感觉。
01 风靡全球80年
先介绍一下这部音乐剧。
德语音乐剧《蝴蝶梦》(Rebecca),是剧作家米歇尔·昆策(Michael Kunze)和作曲家西尔维斯特·里维(Sylvester Levay)继音乐剧「一粒沙」《伊丽莎白》、「德扎」《莫扎特!》之后,创作的另一部代表作。
凭借着出众的音乐、紧凑跌宕的剧情和壮观的舞美,《蝴蝶梦》自2006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雷蒙德剧院上演后,深受观众喜爱。
它连续演出了三年,并于2022年再度复排。
仅在维也纳,这部剧就吸引了逾85万人次观演,几乎场场爆满,影响力更是遍及世界,它先后在全球13个国家上演,吸引了超过270万观众观看。
在亚洲,日本和韩国也制作了音乐剧《蝴蝶梦》的本土化版本,热演不断。
《蝴蝶梦》2022维也纳复排版(摄影:Deen Van Meer)
即使还没看过音乐剧版,我想你对「蝴蝶梦」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
因为这个ip本身也非常经典。
它源自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1938年创作的小说。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原著小说从未绝版,畅销全世界,并多次被搬上舞台和荧幕。
著名导演希区柯克就曾将它拍成电影,由知名好莱坞影星琼·芳登饰演女主角,1940年上映。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部电影,创造了他导演事业的最高峰。
《蝴蝶梦》获得1940年「奥斯卡」奖的11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影片」奖以及黑白片类型的「最佳摄影」奖。
这是希区柯克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希区柯克导演电影版《蝴蝶梦》
其他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改编更是数不胜数。
在2020年,《蝴蝶梦》又一次被网飞(Netflix)搬上荧幕。
网飞版《蝴蝶梦》
究竟是什么魔力,能让这么多导演、剧作家前赴后继地改编它?
02 披着「爱情」外衣的悬疑剧
一切要从它的故事说起。
女主角「我」,是一个从未透露过姓名的年轻女子。
她出身贫寒,父母双亡,性格胆小而害羞。为了养活自己,「我」作为贴身侍女,陪伴在一个富有的美国夫人身边。
在法国南部,「我」结识了中年丧偶的富翁「马克西姆·德温特」。
故事的开头,像极了灰姑娘的童话:
「我」与这位多金的绅士关系迅速升温,没几天便「闪电结婚」。
之后,「我」跟随马克西姆来到了他的豪华庄园——曼德雷(Manderley),成为了新任的「德温特夫人」。
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当上庄园女主人的日子并不好过。
严厉的女管家丹弗斯夫人(Mrs.Danvers)对「我」充满了敌意。
她狂热地崇拜前任女主人「瑞贝卡」(Rebecca),因此处处与「我」作对。
与此同时,庄园的每个角落,似乎都保留着瑞贝卡的痕迹,好像她从未离开……
在瑞贝卡阴影的笼罩下,「我」遭遇了接连不断的打击和一系列怪事。
正当「我」万念俱灰之时,一件意外,让整个故事发生了惊人的反转。
作为一部带有暗黑气质的「哥特」小说,《蝴蝶梦》叙事扣人心弦,有一种独特的幽暗氛围。
它开创性地塑造了一个「从未出现,但处处有她身影」的角色——瑞贝卡。
这个已经亡故的女主人如同幽灵,在曼德雷庄园「阴魂不散」。
不仅如此,当真相揭晓后,人们也为她「颠覆传统」的人设感到震惊和着迷。
关于隐藏在她身上的秘密,如果你还没看过,我强烈建议你留到剧场里寻找答案。
03 音乐剧「惊悚」又精彩
音乐剧版的精彩之处,不单单是对剧情的简单重演,而是利用舞台戏剧的特点,通过歌声、肢体和表情,更细致立体地刻画人物。
尤其是女管家丹弗斯夫人一角,我认为比小说里还要生动。
剧中将她对前任女主人瑞贝卡的崇拜和思念具象化了:
这种情感先是在《她从不屈服(Sie ergibt sich nicht)》一曲中娓娓道来,接着在歌曲《瑞贝卡》的召唤里变得更加激烈。
「瑞贝卡,回家吧,瑞贝卡!从那迷雾的国度,回到曼德雷!」
在以往的经典版本中,德奥剧知名女演员Susan Rigvava-Dumas、Pia Douwes等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次巡演中,丹弗斯夫人的卡司是上一轮《伊丽莎白》中担纲主演的安妮米可·凡·丹(Annemieke van Dam),她的丹弗斯有一种阴冷忧愁的气质,十分特别。
近几天的演出里,由于安妮米可身体抱恙,丹弗斯一角由演员贝蒂娜·博格丹尼(Bettina Bogdany)上阵。
这位「意外解锁」的替卡,实力不容小觑:
Bettina身形宽阔,气场强大,音色洪亮高亢而不乏厚重,表演也十分有层次。
她精彩的表现让很多观众赞不绝口,甚至为她「激情加场」。
当她注视着瑞贝卡曾经穿过的睡衣、将其托在手中起舞时,那种近乎病态的深情,创造了全剧最令人「脊背发凉」的惊悚时刻。
让我特别惊喜的,还有饰演女主角「我」的安东尼娅·卡林诺斯基(Antonia Kalinowski)。
要知道,作为故事的讲述者,这个角色的设定并不出彩,甚至有点平平无奇。
但安东尼娅把女主角的心理转变表达得极其到位。
她演绎恐惧的时候,似乎连发丝都在颤抖,怕得眼眶发红,几欲落泪,非常投入;
而当她克服了「心理阴影」之后,举手投足间自信满满,两种状态的转变丝滑、自然,人物逻辑通顺,角色弧光也更加丰满。
她在演唱方面同样出色,声音清亮动听,感情充沛,可以说是这个角色的绝佳人选。
「马三伯」马克·赛博特饰演的马克西姆·德温特尽管不够阴郁,但温情款款。
他流露出的温情脆弱与女主角的坚韧勇敢相互映衬,让「被爱救赎」的主题得以彰显。
不仅主角出色,剧中配角同样亮眼,值得一提:
「美国女人」凡霍珀夫人(Katja Berg饰)一登场,舞台瞬间变成了「百老汇」,热闹非凡。
而总管弗兰克、瑞贝卡表兄法维尔,则由曾在《伊丽莎白》中挑大梁的「AB叔」André Bauer和Riccardo Greco出演。
舞美方面,虽然经过了简化浓缩,整体效果依然沉浸感十足。
背景大屏的多媒体影像变换出不同的场景,在舞台上也保留了一些换景调度。
比如那阳台后飘动的白色窗帘,如幽灵般冰冷鬼魅,营造出海滨庄园阴森可怖的氛围。
最著名的「火烧曼德雷」一幕,则用声光电震撼地呈现了出来——虽然台上不能真的「放火」,但我在台下看得已是很满意。
正如观众们所说:
「你永远可以相信德奥剧的质量。」
从主角到群演,从A卡到替卡,演员们个个能唱能演,实力过硬。
加上现场乐队和群演歌舞队,华丽的服化和多媒体设计,德奥音乐剧用满满的诚意再次赢得了好口碑。
如果说《伊丽莎白》是一首与时代交融的女性个人史诗,那《蝴蝶梦》就是一场诡奇而浪漫的梦境。
它既有悬疑剧的错综复杂,又融合了浓烈的人物情感。
在看过之后,或许每个观众都会发出和女主角「我」一样的感叹:
无论你是否爱「曼德雷」,它神秘、独特的魅力总能让人一次又一次地梦见它,久久不能忘怀。
而这样「实在」的音乐剧版音乐会,更令我不得不爱,欲罢不能。
我决定了,加场,二刷!
撰文丨Saenar
剧照摄影丨郑天然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加入「剧焦粉丝群」,
先加微信:timtong8010,拉你入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