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望江县的北部,有一个美丽而安宁的村庄——红庙村。十多年前,我曾来过这里。彼时,这里空旷而寂静,老屋在岁月中破败不堪,乡间小路杂草肆意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
如今,走进红庙村,仿佛步入了一幅田园画卷。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田间地头,农作物生机勃勃,一片绿意盎然。正是乡村振兴的及时雨,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崭新的希望与蓬勃的生机,让这里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仿佛一幅璀璨绚丽的画卷徐徐展开,向世人展示着它的美丽蜕变。
绿水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红庙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宽阔的水泥路通向各个村庄,告别了泥泞,带来了便捷。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解决了饮水难题。稳定的电力注入活力,高速的网络让乡村与世界相连。政府购置垃圾清运设备,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站,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组织村民植树造林,打造绿色生态村庄。村民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村庄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从脏乱差变为美丽宜居家园。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在史家柳中心广场,一幢幢灰白相间的二层小楼错落有致,各种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路边的绿化也透露着盎然的生机。
史家柳村民,今年50多岁的史小杨,以前在上海做生意,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以后,他回村盖起了2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
“新房真的好,舒适又方便,社区环境也好,我们以后的日子也更有盼头了。”史小杨高兴地告诉我们,“现在房前屋后都干净了,道路也平整畅通了,我们没事就喜欢坐在门前说说话。”
“你看现在的村里,环境好了,有广场也有小游园。”他的妻子也向我们说着村里的大变化。
据了解,红庙村通过规划引领,将史家柳作为省级美丽乡村来进行打造。在村书记徐政斌的带领下,村两委一班人撸起袖子干,完成了村庄规划项目,硬化道路2600米,新增及改造绿化面各5600平方米,拆旧拆危30余处60余间,新建村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建立并健全了村民议事制度,村规民约,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等长效管理机制。2021年底,史家柳屋场的人居环境整治和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通过申报验收。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和美乡村,美为表,和为里。这意味着不仅要打造村民身有所栖的如画风光,还要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红庙岭中心村,是社会力量的集聚,更是淳朴民风的具象化:村部的污水沟渠塘堰治理,就是众多村民参与建议的结果;村中心新建的“龙冲水库”,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同时,保持房前屋后、庭院室内干净整洁,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等,是红庙村美丽庭院的评选标准,是村规民约的入户见行,是和美乡村的诗意图景。
在这里,我看到一位来此摄影的村民,他说:“现在我们村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过去的村子可以讲是一穷二白,但现在,我能一边拍照一边欣赏美景,”他思考几秒,总结道,“就像人在画中。””
他的朴实触动了我。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出生于80年代农村地区的一批人:儿时经历了贫乏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却始终充盈,承载着对故乡最朴素的记忆;亲眼见证了农村的巨变,尤其是过去十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亲身感受乡村地区不断焕发新气象;根植于土地,用自身技艺反哺家乡,在和美乡村留下奋斗过的印记。
乡村蝶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如今,放眼红庙,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处处展现出幸福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农村风貌,户户皆是景、村村留乡愁成为一道靓丽风景,一幅“乡村美、村民乐”的“和美乡村”画卷在徐徐展开……
专访:余舫 田荣
审核:杨勤华
责编:周 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