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阳 | Wu Yang

他是“三好老师”,院长、同事、学生都夸他……

吴阳,1986年生,中共党员,同济大学博士,无锡太湖学院副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目前就职于智能装备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机器人技术。面向本科生的主讲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电工电子学、单片机原理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机器人视觉技术、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等。获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包括SCI论文5篇,EI论文7篇;主持完成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项,无锡市科协项目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

发表论文:

[1]吴阳, 张建成. 同时含有未知输入和测量干扰系统全维和降维观测器设计. 自动化学报, 2022, 48(8): 2108-2118. CSCD核心/EI检索/卓越期刊

[2]吴阳,张建成.基于有限时间观测器的离散系统混沌同步.控制理论与应用, 2020, 37(8):1855-1864. CSCD核心/EI检索期刊

[3]Y. Wu, et al. Plant Leaf Diseases Fine-Grained Categorization 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IEEE Access, 2022, 10, 41087-41096. SCI期刊

[4]Yang Wu, Lihong Xu. Crop Organ Segmentation and Diseas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Weakly Supervised Deep Neural Network. Agronomy 2019, 9, 737. SCI期刊

[5] Yang Wu, Lihong Xu. Image Generation of Tomato Leaf Diseas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Adversarial-VAE. Agriculture 2021, 11, 981. SCI期刊

授权发明专利

[1]一种基于轻量化深度神经网络的低成本番茄叶片病害识别方法,专利号:ZL202010165554.2

[2]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棒材计数方法,专利号:ZL201410708839.0

[3]基于机器视觉的铝型材表面缺陷检测方法,专利号:ZL201310442167.9

实用新型专利:

[1]一种植保无人机的缓冲装置,专利号:ZL202120933778.3

[2]一种移动式双体自动投饵船,专利号:ZL 2021213823784

[3]一种机器人用充电装置的稳定机构,专利号:ZL 202021591190.6

[4]基于机器视觉的棒材计数分钢系统,专利号:ZL201920381460.1

[5]一种分布式精准灌溉系统,专利号:ZL 201920605537.9

软件著作权:

[1]基于逐点比较算法的数控插补教学系统,登记号:2021SR1078300

[2]太湖安全帽佩戴预警软件,登记号:2022SR0656357

[3]基于无线蓝牙的旅行箱远程遥控软件,登记号:2023SR0278246

指导学生工作获奖:

1.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4项,省级项目2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指导学生发表论文9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

3.指导学生参加机器人比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数十项(其中包括冠亚军),被《江苏科技报》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5.指导学生参加 中韩创客马拉松大赛,“自助式车载疲劳驾驶酒精检测系统”项目荣获最优秀奖,获得100万韩元奖金,“‘小小跟屁虫’—多功能智能跟随行李箱”项目荣获励志奖,获得30万韩元奖金。

部分荣誉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023年“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优秀论文奖)”

2.无锡市第十二届(2020-2021年度)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

3.无锡市机械行业(2020-2022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4.无锡市第十一届(2018-2019年度)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优秀奖

5.2023年在锡高校青年教师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

6.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华东区大学生CAD应用技能竞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比赛优秀指导教师

7.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8.同济大学无锡校友会优秀智库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之本:躬耕讲台,潜心育人

吴阳是山东人,来太湖学院之前,他有过5年企业工作经历,从事机器视觉、算法编程等方面工作,具有“工程师”职称,走上教学岗位后,他善于从实际应用出发,引领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受到学生的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阳老师在指导学生调试机器人

吴阳老师热爱教学,积极承担教学任务,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以来,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专业课《电路理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机器人视觉技术》《微机与单片机嵌入技术》,实践课《专业综合实践》《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综合实践》《机器人视觉应用实践》。无论上哪一门课程,吴老师都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课后认真为学生答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重要概念、经典例题的讲解详细分析来龙去脉,力求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消化理解课程的难点。通过实际案例引申拓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各种方法与实践,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动手能力,感受控制学科的魅力。

师之技:循循善诱,发掘潜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阳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吴老师的教学风格是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理论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实践者、运用者。他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通过实际项目来巩固所学知识。在一门机器人的课程中,他设计了一个涉及实际问题的大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一个真实世界中的难题。有一位学生选择了与机器视觉相关的主题,这需要对深度学习进行进一步的应用。这位学生一开始并不擅长编程,也对深度学习领域了解有限。然而,吴老师看到了他的努力和对问题的热情,不仅给予学生在项目上的技术支持,还在学术方向上提供了大量的引导。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吴老师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交流,时刻关注着他的进展。经过数周的努力,这位学生终于完成了他的项目,并成功地应用深度学习技术解决了相应的难题。当这位同学在最后的展示中充满自信地呈现成果时,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老师为学生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他对教育的责任感也愈发加深。

吴老师担任机器人23级专业班主任,他乐于与学生交流。在各种交流中,了解学生所知所想,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吴老师与学生分享自己最新的研究方向,涉及到机器人的自主学习和感知能力的提升,他介绍这个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对社会的潜在影响,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阳老师获无锡市机械行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师之德:春雨润物,助力生长

作为“智能创新协会”的指导教师,吴阳老师不仅指导学生参赛,还指导大家开拓新的比赛项目,他和团队老师一起每年开设竞赛辅导课,学生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多项比赛中屡屡获奖,吴阳老师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另外,他指导学生结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通过创新创业类比赛,学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前为进入社会做准备。吴阳老师指导学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表论文2篇,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类竞赛并获奖。

伴随着知识的积累和专业学习的推进,吴阳老师对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参与到他的研究团队中,鼓励大家敢于探索未知,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吴阳老师积极投身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参与学院新进教师培训,积极组织教研室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机器人工程系副主任,吴老师团结带领同事,努力提升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争取机器人工程专业早日建设成为一流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阳老师带队参加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

师之心:乐在奉献,贵在创新

从育人的角度来看,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格。具有创新品格的教师,善于直面复杂问题,不惧困难;善于接受新事物,不墨守成规;善于建立高远目标。吴阳就是这样一位老师,他先后获得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同济大学无锡校友会优秀智库专家、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来太湖学院工作8年,吴阳见证了一所年轻高校的发展,自己也收获了成长。记得2016年刚进校时,工学院分拆为三个工科学院,当时机电工程学院只有机械工程一个专业,吴阳来到学院参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建设,主要承担电类课程。2017年在学校领导的倡议下,他走进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他承担着学院教学、竞赛、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奉献光和热。2021年评上副教授职称,并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阳老师荣获同济大学年度创新贡献校友奖

2019年学院决定建立机器人工程专业,吴老师又参与到专业建设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我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往哪拧”。他见证了学校的大发展,智能装备工程学院也由一个专业变为5个招生专业。从同济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机器人工程系工作,担任副主任一职。他在新的舞台上开始了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新征程。

杨敏(智能装备工程学院副院长)

我最佩服吴阳老师的是他做事效率很高。攻读同济大学博士学位期间,不仅进行科学研究、申报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还在学校承担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同时还指导学生参加大创项目、学科竞赛等等。按期博士毕业的同时,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真正是“学习、工作两不耽误”。这些当然跟他积极进取、有条不紊的心态、有效规划、勤恳务实的工作方式是分不开的,他在我心目中就是我们教师的标杆。

李文霞(智能装备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教师)

吴阳老师热忱、稳重、有实力、有耐心,是我们心中的好同事,学生心中的好老师!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积极负责、勇于创新,关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深受领导、同事、学生的好评!虽然吴老师不是雕塑家,但却塑造了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虽然吴老师的青丝已渐斑白,但他桃李天下、青春永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阳老师参加2023高校机器人教育论坛

张心怡(智能装备工程学院自动化2103班学生 )

吴老师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第一次认识到这位老师是电路原理课程上,吴老师不会局限于PPT式的流水教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电路原理和公式,使得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此外,吴老师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他的课堂氛围十分活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课外还经常积极解决同学们各种各样的专业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位老师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步入大三之后关于同学们考研的困惑吴老师也会倾囊相授给予参考。专业知识过硬也仅仅是吴老师无数闪光点中的其中之一,我们学院的比赛也会由吴老师带队,他会关心到我们因比赛紧张的心情给团队抚平焦虑情绪是队伍的定心丸,比赛结束后还会组织同学们聚餐与学生互动。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吴老师都是非常不错的导师。给我们专业的同学传授了宝贵的学习方法,为未来考研或是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黄烨(智能装备工程学院机电2202班学生)

吴阳教授是我参加多个大赛的指导老师。吴老师为人幽默风趣、和蔼可亲,他总能用幽默的方式调动课堂气氛,总是鼓励我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吴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很独特,他擅长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并通过实例和互动引起我们的兴趣。通过他的教学,我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自信心,增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在吴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团队的项目屡次获奖,受益匪浅。

张雨婷(智能装备工程学院机器人2202班学生)

作为一位教师,吴阳老师总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和引导。他总是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给予我们深入的分析和建议,他特别注意引导和培养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职业素养。另外,吴阳老师的教学风格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他总是能够用生动的案例和引人入胜的讲解让同学们沉浸其中。他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让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Q1:吴老师您好,像我这样的本科生也怀揣着博士梦想,同时,我也深知这条路的艰辛,我想听听您读硕读博的一些感受。

吴阳:追求博士学位是一项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收获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坚定的毅力,还需要对自己的研究充满热情。建议你在选择研究方向时要慎重,找到真正激发你兴趣的领域,因为研究需要坚持和深耕。同时,多与导师和同学交流,分享经验,这将使整个学术旅程更加充实。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因为每一位成功的学者都曾经经历过类似的阶段。

Q2:吴老师,在攻读硕士博士期间,您遇到了哪些挑战?有没有一些经历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吴阳: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过程挑战之一是研究深度和广度的要求。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常常令人感到压力巨大,需要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一个深刻的经历是在解决一个看似无解的问题时,通过团队协作和与导师的深入讨论,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这一过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生与吴阳老师合影留念

Q3:吴老师,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等,这些正是当今炙手可热的话题。我很好奇,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如何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实际,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服务呢?

吴阳: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需要注重实践和项目经验。我建议同学们参与一些实际项目,动手去实现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举例来说,我在研究机器人技术时,通过参与实验室项目,亲自动手操控机器人,调试算法,这使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与行业专业人士保持紧密沟通,关注最新的技术发展,这有助于在学术和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好的平衡。

Q4:吴老师,作为老师您是否发现自己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学习?

吴阳: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传授知识给学生,也在不断地学习如何更好地将知识传递给不同背景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对待问题和学习的方式各异,这促使我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举例来说,我引入了实际案例和项目作业,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这种互动式的学习过程让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术发展。

Q5:对于正在选择自己职业道路的学生来说,您认为发展自己的兴趣更为重要,还是跟随市场需求服务就业更为明智?

吴阳:这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因为在职业选择中平衡个人兴趣和市场需求确实至关重要。我的观点是,两者之间并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是需要巧妙结合。

首先,发展自己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追随自己的兴趣能够让工作更有意义,提高工作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在兴趣的驱动下,你更有可能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学习和发展,从而在所选择的领域中取得更为突出的成就。兴趣也能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使你在职业生涯中更具竞争力。

然而,对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的关注也同样重要。选择一个具有市场需求的领域可以提高就业机会,并有助于稳定职业发展。这并不意味着要盲目追随热门行业,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在热门领域中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方向。对市场趋势的敏感性可以让你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避免因市场变化而导致的职业不适应。

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但也要在兴趣的基础上考虑市场需求,找到一个既符合个人兴趣又具备就业前景的平衡点。在职业规划中,灵活性也很重要,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阳老师参加同济大学校友会年会庆典

Q6:在您的研究中,是否有一些具体的技术或方法是您认为在未来机器人技术领域将变得尤为重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如何通过学术课程和实践经验更好地准备迎接这些挑战?

吴阳:在我的研究中,我认为在未来机器人技术领域将变得尤为重要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包括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以及机器人感知技术和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计算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在机器人视觉、感知和决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提高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包括多模态感知技术的应用。此外,自主导航和路径规划对于机器人能够独立执行任务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准备迎接这些挑战,我建议同学们注重相关领域的知识,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控制工程等。此外,参与实际项目和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有效途径,可锻炼大家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方面的能力。最后,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性也很重要,同学们需要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参与相关研讨会、会议,以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性,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这些努力,同学们将更好地适应未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并为自己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Q7:吴老师,您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于正在面临学业和未来就业压力的学生,您有何建议,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和克服挫折?

吴阳:理解并接受挑战是成长的一部分。在学术领域,挑战和困难是无法避免的,正是通过克服这些挫折,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将问题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可以帮助保持积极的心态。其次,建议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逐步完成,可以降低学业压力。同时,制定明确的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都有助于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一个健康的身体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业挑战和压力。此外,建议学生主动寻求支持。无论是与同学、导师还是家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扰和挑战,都能够获得理解和帮助。有时,倾诉心声和获得他人意见可以带来新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学会适应和灵活应对变化,将不确定性看作是未知领域的探险,不断地积累知识,磨练意志,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

WUXI TAIHU UNIVERSITY

专栏策划:覃子洋

采写:吴若宁 湖轩

题图设计:尹乐轩

排版:尹乐轩

校对:尹乐轩

责编:孙安

审核:许松

校园双十一,这里发售的是……

获奖公布!关于我校“青春写意 祝福祖国”国庆主题征文活动获奖名单公示

无锡太湖学院融媒体中心换届大会暨学校融媒体“青‘媒’培育计划”启动仪式举行

关于聘任2024-2025学年无锡太湖学院融媒体中心学生干部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