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4日,欧盟成员国代表投票通过了欧盟委员会(以下简称“欧委会”)提交的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 经过一段时间的“拉扯”,10月29日,欧委会公布终裁结果,将对三家抽样公司比亚迪、吉利和上汽分别加征17%、18.8%和35.3%的反补贴税,合作企业平均税率为20.7%,未合作企业则面临35.3%的税率,特斯拉得到7.8%的单独税率。自10月30日起,欧盟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45.3%的关税,为期五年。 10月30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对此回应称,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11月4日,商务部宣布在当日将欧盟对我电动汽车反补贴终裁措施起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针对该事件的未来发展,观察者网连线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教授,请他解读此次中欧贸易争端及相关WTO诉讼。

【文/观察者网 唐晓甫】

观察者网:2024年10月4日,欧盟成员国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措施举行投票通过,这意味着欧委会将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高额反补贴税。作为回应,近期我方已将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初裁措施诉至世贸组织。请问屠老师,世贸组织内的具体诉讼流程是怎样的?

屠新泉:按照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一旦双方就一项贸易政策有分歧,一方就可以到WTO提出申诉,要求进行磋商。 双方可以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框架下,进行谈判或磋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磋商,双方没有满意的结果 ,起诉方就可以要求成立专家组。专家组由三个人组成,形成一个类似法庭的组织,对案件进行判断或裁决。

按照以前的程序,如果相关方面对于专家组的裁决不满意,不满意方可以要求上诉,WTO会根据要求对专家组的裁决再进行裁决和研判。但是现在由于上诉机构已经停止运作,所以如果一方对专家组裁决不满意的话,仍然可以提出上诉,但没有一个上诉机构来做出裁决,导致案件成为一个没有最终结论的死案。

当然现在由于中欧都参加了WTO的《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原则上如果双方同意,专家组裁决后双方都可以向临时仲裁上诉机制提出仲裁,对专家组的裁决进行裁决。因为这个仲裁是双方都接受的,所以也会有法律效力。

观察者网:长期来看,欧美长期以来一直在WTO经常起诉我国对各种产品进行补贴,在您看来,我们此轮起诉欧盟是否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存在什么困难?

屠新泉:反补贴是WTO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不需要经过WTO同意,各个国家就可以单方面发起。从目前看,对中国发起反补贴税最多的就是美国和欧盟。从历史角度看,总体而言我们在应对反补贴的时候处于不利地位。主要是因为WTO规则对补贴的定义不甚清晰,很多在我们看来不是补贴的政策在对面看来就是补贴,可以实施反补贴税。

同时,在WTO的规则里面有公共机构的概念,在该定义中公共机构并不是政府,但是一旦一个机构跟政府有关系就可以成为一个补贴的给予者。从欧美的实践来看,欧美一般会把我们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当成公共机构。而如果我们的出口企业跟国有银行、国有企业发生业务往来,就可能会被认定为受到了补贴。所以我们在应对欧美反补贴的时候,其实是非常非常不利的。

围绕这个概念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也曾在WTO提起过诉讼。在有的案件里面, WTO的专家组或上诉机构支持我们的主张,但有的案件又不那么支持。所以从实践角度来看,欧美仍然把我们很多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当成了政府补贴的给予方,这种情况确实对我们不是很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仰望现身欧洲车展 网络截图

观察者网:这并不是我国第一次与欧美就补贴问题展开诉讼,此前我们有哪些类似的诉讼?是否有成功案例可供借鉴?

屠新泉:从应诉的角度看,成功的经验并不多,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DS379案。2008年9月,中国政府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DSB)对美国提起申诉,申诉内容是关于美国商务部作出的对中国圆形焊接碳钢管件(CWP)、薄壁矩形钢管(LWR)、复合编织袋(LWS)、新型非公路用充气轮胎(OTR)四种出口产品同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裁决和最终税令。同年11月启动磋商程序,但磋商未果。

2008年12月9日,中国请求WTO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专家组。2010年7月,专家组作出了不利于中国的裁决报告。2010年12月1日,中国针对DS379的案件涉及到公共机构、专项机构、双重救济、外部基准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提起上诉。2011年3月11日,上诉机构发布报告推翻了专家组对“公共机构”和“双重救济”的认定,支持我国的主张。

在该案件过程中,上诉机构做出裁决,认定中国的国有企业不一定都是公共机构,它必须要有政府赋予的职能,跟政府之间有比较紧密的关系才能被认定为公共机构。

后来还有一个案子DS437的裁决中关于公共机构的解释对我们就更不利一些,它里面提到政府如果对于一个实体可以进行有意义控制,那么这个机构就可以被认定为公共机构。这个概念非常宽泛,其中列举了一些情况包括:政府在企业里面有党委会,或者企业的高管是由党委会任命或组织部任命等等,都会被认定为公共机构。在这个案例之后,我们在公共机构认定问题上基本就没有什么获胜的把握了。

回到这一次裁决,由于之前对于公共机构定义比较宽泛,我们很难在本次案例中关于是否存在补贴一事获得有利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从程序性以及损害认定角度等方面展开抗辩,因为实施反补贴措施有一个条件,就是我们的企业冲击了欧洲企业,对其经营产生了严重损害。我认为,这方面我们还是可以争取的。就市场角度,欧盟现在的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并不差,其国内销售和整个市场规模也在增长。我们虽然对欧盟有新能源出口且增长很快,但是总体份额相对有限,不能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已经对欧盟的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或不利影响。

观察者网:此轮中欧的贸易争端,已经延宕许久,能否请老师回顾一下此轮贸易争端的始末,以及如何扩展至电动车领域?欧洲方面是否有人主动推进此轮贸易争端的升级?

屠新泉:从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之后,欧盟有一部分人就在不断表达所谓地缘政治顾虑,并顺应美国方面提出“去风险”策略,也就是减少对华依赖。这无疑破坏了中欧经贸关系的大氛围,这次扩展到新能源汽车,应该说是相关政策的最新变化。

这两年欧盟已经出台了不少针对中国的限制性措施,包括出台所谓外国补贴条例,推进跨境补贴调查,以及配合美国加大对华出口管制、限制华为5G等限制性措施。这次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是一个比较有象征性的案例。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新三样”出口中非常重要的产品,也获得了比较高的国际竞争力。现在推进针对这一产业的反补贴调查,确实对中欧经贸关系有破坏性。

我的观点是,我们还是希望通过谈判和磋商的方式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以维系中欧经贸合作的大趋势。尤其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环境下,我们还是希望能和欧盟保持稳定合作。

具体到这次推进反补贴调查的主体,我们可以发现,这次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是由欧委会而不是由相关企业提出的,这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做法。这说明在欧盟的政策圈里存在一派人希望和中国保持距离,或者说对中国持怀疑态度。当然在产业界也有人在推进相关调查,这部分主要是法国、意大利的汽车产业,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在中国市场存在感很低,另一方面他们的产业竞争力比较弱,面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实力的快速提升,他们希望能尽早下手,给中国汽车企业制造困难制造麻烦,维护自己的一点产业的发展空间。

观察者网:其实近年来全世界都很关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但在世界贸易争端愈演愈烈的当下,当前世贸组织的诉讼效力如何?如果成员国违反决议会有什么后果?

屠新泉:WTO争端解决机制主要是靠各个成员自觉遵守,如果相关成员不愿意遵守,其实没有太多的约束机制。在全球化比较好的时候,大家自觉遵守意愿比较高,但随着整体经济氛围变差,它的约束力也变差了,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几乎已经完全不遵守WTO裁决了。

中欧双方还是比较尊重WTO规则,从政策上一直支持WTO。但如果最后裁决认定欧洲反补贴有问题,双方是否能够认真自愿的接受这是一个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WTO召开理事会 WTO

观察者网: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谈WTO改革,您认为其未来的改革方向是什么?您对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屠新泉:WTO现在其实非常困难。改革固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有一些包括中国在内的成员在不断推进WTO改革,但对于WTO来说,现在更重要的是生存,毕竟特朗普又当选了。

从中国角度来说,我们还是非常支持WTO的,非常愿意做表率支持和遵守WTO的规则和裁决,但是我们也希望其他国家共同支持WTO,在一些领域推进改革和发展,比如完成中国发起的《投资便利化协定》,但是现在情况确实很严峻。某种角度说,WTO有崩溃的风险。

观察者网:如果WTO崩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全球贸易会倒退到什么程度?对全球贸易影响究竟有多大?

屠新泉WTO如果崩溃,影响无疑会很大。如果美国退出WTO、且只关注中国,那么可能会回到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当时美国不停敲打日本,发动对日本的贸易战。这肯定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但是不一定导致WTO崩溃,而且这其实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最糟糕的情况是,如果美国的贸易战不局限于中国,世界贸易可能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全球各国都开展贸易战,那么WTO也可能彻底解体。而且参考历史,当时全球贸易大概下降60%,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

从特朗普政策宣示的角度看,第一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会更大,只不过不能排除第二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特朗普宣布要对全球加10%的关税,并对中国加60%的关税。但是开始加关税以后,最终会在什么水平上停止就说不准了。有些国家可能会在美国加了10%关税后报复性对美国产品征收关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双方关税整体快速上升。

这对美国经济也不是好消息,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依赖度,虽然这两年尤其是从去年开始有明显下降,但现在美国经济对于进口的依赖度很高。它的总进口量并没有下降,贸易逆差反而在上升。所以美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是无法摆脱的,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必然会导致国内物价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