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电商狂欢节——“双十一”的大幕终于落下。
不过,今年“双十一”氛围似乎变淡了。不管是消失的“双十一”晚会,还是社交媒体上吐槽平台规则的声音,似乎都印证着一件事情:这届“双十一”将对消费市场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双十一更长了,氛围却变淡了?
今年的“双十一”又提前了。
国庆假期刚刚结束,各大平台便纷纷吹响“促销号角”:抖音在10月8日预热“抢跑”,京东不甘落后,于10月12日启动了“双十一”预购,天猫10月14日开启第一波大促,相较于去年提前了整整10天……
为何“双十一”不“热闹”了?有消费者吐槽,难以理解的“满减”规则,越来越高的优惠门槛,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困扰,研究攻略、蹲点抢券、绞尽脑汁算“凑单”也让不少人直呼心累。
吐槽最集中的,是预售价反而比现售价还贵。消费者提前付定金,苦等这么久,结果还买贵了。平台券、红包雨、满减、尾款、定金、预售、直播间优惠……这些看似优惠的活动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计算和规则,以及时不时“看人下菜碟”的套路。
玩家多了,赢家少了
今年“双十一”不仅玩法依然复杂,而且其优惠门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造成了很多品牌成了凑单搭子。以淘宝为例,其为88VIP用户发了几张大额满减消费券,但是使用门槛最高达到7000元。
当消费者实际要买的东西金额达不到,但还要凑够满减门槛时,就只能找一些凑单神器来补齐。单价偏高且支持极速退款的拉夫劳伦,被一众网友捧成了凑单神器。在小红书上搜索“拉夫劳伦”,其和“凑单退款”紧密绑定在一起,很多人一边说着“对不起”,一边熟练地把拉夫劳伦加购、提交、付款、退款。甚至某些商家还会主动给用户支招,让用户凑单其他商家的商品,然后再退掉。
轰轰烈烈的抢购过后,是一地鸡毛的退换货。潮水褪去,谁还在岸边?8年前,双十一成交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人们相信这个数字迟早会破万亿。后来,双十一不再公布销售额...
全低价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如何发力?
从2009年至今,“双十一”已走过16个年头,从“百米冲刺”到“马拉松长跑”,曾经狂热的购物节正在回归理性,当商家们不再一味卷低价后,拼质量、拼服务成为关键词。尤其随着95后、00后的年轻人正在成长为主力消费客群,消费市场也变得更加多元。
电商基本盘稳定增长,销售数据不会太差。但,双十一与当初的自己渐渐分道扬镳,消费者也对购物节产生累觉不爱的倦怠感。
长此以往,这样的倦怠感,会让整个电商购物环境变得逼仄和压抑。过去一年,仅退款、全网最低价、无理由退换货,已经让商家们疲于应对,也让电商平台陷入激烈内卷。
向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商品和服务,更加完善售后、开票等流程,做到和消费者共情,这样才能让消费者对品牌更加认同。这也将是电商通,希望帮助更多电商完成的数字化新升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