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主体产出主要用于反映与城市创新活动相关的各项成果,以评价城市创新发展程度。具体指标包含: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数量、拥有有效商标数量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量。
2024年《“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是由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施琴芬博士牵头,协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张秋菊团队、南京审计大学于娱团队、清华大学陈劲团队、南京邮电大学朱卫未团队、江苏科技大学吴洁团队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田杰棠、新华社中国财富研究院张庆源、上海科学院李万等近百人继2020年第一次发布后的第五次呈现。
报告中,“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年度排名20强、创新主体前20强城市已对外发布,创新协同前20强城市发布后,还将陆续发布创新环境前20强城市、创新主体规模前20强城市、创新主体投入前20强城市、创新主体产出前20强城市、创新协同平台前20强城市、创新协同互动前20强城市、创新国际合作前20强城市、创新投资环境前20强城市、创新生活环境前20强城市,及长三角、江苏省、G60科创走廊3份分析报告。
根据课题组测算,创新主体产出前20强城市的区域、梯度、位差与维度分析结果如下:
01
区域分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聚集效应显著
中国创新主体投入前20强城市呈现明显的区域聚集效应。城市创新投入指数排名前20强的城市中,
创新主体产出前20强城市呈现明显的区域聚集效应。城市创新主体产出前20的城市中,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山东省入围的城市较多,总共占14席。广东省表现尤为突出,独占6席,占比30%,以较大的优势位居第一,其中含副省级城市两个:广州市和深圳市。江苏省占4席,排名第二,占比20%,其中含副省级城市1个:南京市。浙江省和山东省并列第三,分别入榜两席,各自占比10%。其中浙江省含副省级城市两个:杭州市和宁波市;山东省含副省级城市两个:济南市和青岛市。湖北省、四川省以及福建省各有1个城市入选。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3个直辖市也进入了前20强。创新主体产出前20强城市中有7个分布在长三角地区,6个分布在珠三角地区,4个分布在环渤海地区,两个分布在中西部地区,1个分布在东南地区。
02
梯度分析:北京、深圳领先优势明显
创新主体产出前20强城市可大致分为七个组。北京市属于第一组,分值最高,领先优势明显。北京市在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数量和拥有有效商标数量上均排名全国第一。深圳市属于第二组,与去年相比,深圳市排名保持不变,但已经和第三组的上海市拉开距离,这主要得益于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排名和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数量排名的提升。上海市属于第三组,在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数量排名第二,在拥有有效商标数量排名第三。广州市和杭州市两个城市属于第四组,这一组创新主体产出得分成阶梯状。广州市和杭州市创新主体产出位次同去年相比未发生变化,在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数量和拥有有效商标数量排名中均保持前5名以内。苏州市是第五组,苏州市今年创新主体产出得分相比去年大幅提升,排名第六,较去年上升5位,在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上表现亮眼,由去年排名第九上升到排名第二。佛山市提升较快,位次上升了9位。东莞市、珠海市、武汉市、无锡市、宁波市、中山市、常州市、济南市、成都市、厦门市、青岛市和天津市12个城市属于第七组,组内得分差异较小。
03
位差分析:城市创新主体产出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创新主体产出水平相对较高。部分城市的创新主体产出水平超越其经济发展水平,如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市、广州市、佛山市、东莞市、珠海市和中山市,长三角地区的杭州市、南京市、无锡市和常州市。创新主体产出前20强城市排名与GDP排名、人均GDP排名的位差比较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创新主体产出排名与GDP排名差别不大,但与人均GDP排名相差较为明显。苏州市的创新主体产出排名与GDP排名完全一致,城市均衡度非常高。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广州市、杭州市、南京市、武汉市、无锡市、宁波市和济南市的城市均衡度较高,排名仅相差在5个位差以内。这些城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高,高水平的城市经济发展往往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资源的聚集,这为创新主体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储备和专业技术支持,为其创新产出提供了重要支持。珠海市和中山市的创新主体产出排名与GDP排名均衡度较差,两个城市的创新主体产出水平明显领先于经济发展水平。创新主体产出排名与人均GDP排名相差在5个位差以内的城市有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苏州市、南京市、珠海市、宁波市、厦门市和青岛市。其余城市的创新主体排名与人均GDP排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和成都市的创新主体排名显著领先于人均GDP排名。
04
维度分析: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数量、拥有有效商标数量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量3维度影响排名
在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数量维度中,只有北京市得分高于城市创新主体产出得分,北京市城市拥有诸如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它们吸引和培养的一流科研团队和人才,在各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地方政府通过大量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和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例如,北京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自2019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在6%以上,居全国第一。在拥有有效商标数量维度中,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和广州市得分较高,有效商标数量位居全国前4。中山市、无锡市、常州市和珠海市拥有有效商标数量排名均位列30名之后。在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得分上,深圳市、苏州市、珠海市、佛山市和常州市得分水平较高。深圳市排名第一,与其拥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国专利实力前100强企业有关。排名第二的苏州市成立了全国首个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和全国首个“长三角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珠海市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增强了创新者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佛山市打造首席知识产权官培训体系,成功引进国家级高端资源落户佛山。常州市以打造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为抓手,助力各类主体创新能力提升。同时上述城市在特定的产业领域有着较强的实力和优势,例如,深圳市的电子信息产业、苏州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和常州市的装备制造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的增长。
文章来源: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 ◆ ◆
编辑邮箱:sciencepie@126.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