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问:布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已婚女性,今年39岁。我这几年在家庭和工作上都很不顺心。同时我的脾气也越来越差,我会经常对家人发火,对工作上的同事发火。但是发火之后我又很苦恼。最近几年我的火气越来越大,我能感觉到周围的人在逐渐对我疏远。请问我如何才能够改掉这个坏习惯?

回答:首先要恭喜你的是,你有这一份自省。自省就代表你成功了一半。

在对待情绪的问题上有一个原则。就是我们不应该禁止情绪。那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控制情绪,让情绪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情绪控制,让情绪利用我。

什么叫做控制情绪,让情绪为我所用?我们可以想一想刘备摔阿斗的这个故事。

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军击溃后,手下的大将赵云担当起了保护刘备家小的任务。赵云冲入曹操大军围困之中,奋力厮杀,终于找到了刘备的儿子阿斗,并且保护着他突出重围,把阿斗交还给刘备。

刘备得知自己的儿子被完好无损地救了出来,他的反应是什么呢?普通人的反应可能是高兴,惊喜,可是刘备的第一反应却是把孩子摔在地上,有些怨恨地骂他说:“为了你这小子,差点损失我的一员大将!”

现在的人可能会觉得刘备摔自己的儿子很假。但当时在场的人却不这么认为。赵云的反应是抱起阿斗,连连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就是刘备为什么是刘备,而其他人是普通人。他的前半生穷困潦倒,以编织草鞋为生,但是他后来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因为他懂得利用自己的情绪,来让别人心甘情愿地为他的目标而奉献生命。

那控制情绪是不是非常难呢?其实也未必。我们每个人都会控制。

就好比说我们去参加一场婚礼,婚礼上其乐融融,新郎新娘给大家敬酒,人们纷纷祝贺他们百年好合。那这时候你应该开心还是不开心呢?当然应该开心。

也许你会说:最近发生了很多不开心的事情,你开心不起来怎么办?开心不起来也必须开心,在这种场合你只能开心。别人结婚,你在那里哭丧着脸是不对的。

但是如果我们参加的是一场葬礼呢,葬礼上很多人在默哀,还有人在哭泣。这时候你是应该悲伤还是开心?当然是应该悲伤。

但是你来的路上因为闲的无聊,刚刚用手机看了一场相声,现在想起来还想笑怎么办?不行你不能笑,你必须严肃,只能严肃。在葬礼上开心是不对的。

在婚礼和葬礼上,这种特定的仪式要求你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欢乐和悲伤。而大多数人也能够做到让自己欢乐或者悲伤。因此,控制情绪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巧,而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的。

有的时候,在某种场合下我们必须发火。不发火这个事儿就办不成,不发火这些人就不听话。如果是这种客观的要求,那我觉得应该可以发火。这就是让情绪为我所用。

情绪可以是一个工具,我们通过操纵这个工具来左右其他人的行为,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种情况下,你是情绪的控制者,这是我提倡的人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但是大多数人实际上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大部分情况下是被情绪控制,被情绪利用。

例如说很多老年人希望能够健康长寿。但是他们会听信一些虚假的宣传,在恐慌的影响下,去购买一些高价保健品。

很多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但是她们会认为考试是成材的唯一途径,在焦虑中花很多钱去买学区房,报补习班。

有好多人希望得到稳定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学习成长,艰苦创业,投资赚钱始终抱有恐惧,于是他们会一窝蜂的去考公务员。

实际上大多数人做大多数事情,几乎都是被负面情绪所控制,被恐惧和焦虑所驱使。如果一个人能够看懂自己是如何被负面情绪控制的,那他就很有可能摆脱这种负面情绪,去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正因为大多数人是被恐惧和焦虑驱使的,因此谁能够掌握散播恐惧和焦虑的权力,谁就能够掌握众人。所以情绪从来都是驾驭别人的方法。如果你容易被情绪控制,那你就始终是那个被人驾驭的人。

大多数人在发火的时候,他实际上是不由自主的。他发火不是为了控制别人,正好相反,他发火是因为他被恐惧和焦虑所控制,他无法释放这种负面情绪,所以他会对周围的人发火。

这种缺乏目的性的,被情绪所控制的愤怒,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因为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只会给自己带来问题。所以经常被情绪控制而发火的人,他也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发火这件事而感觉到非常痛苦。

而更加令人痛苦的是,你的情绪会被另一些人控制。也就是说,有的人知道自己能够左右你的情绪,他就会故意的让你发火。这样他就会通过让你愤怒来控制你的行为。

有目的地引导大众对某个人群感到愤怒,这也是驭民之术的一种。例如美国的所有政客,他们谈到美国的问题,就说是中国人在使坏。他们有目的地引导美国人民仇恨中国人。那么这种愤怒就是我刚才说的控制他人的一种方式。

因此,当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你要学会看到自己正在被某种情绪所驱使。当别人开始惹你发火的时候,你要看到这是别人在通过控制你的情绪,控制你的行为。

如何控制情绪,得到心灵的平和与宁静?

第一步就是寻找自己的问题,也就是自省。

孔子的弟子曾参说过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南开大学曾经有一名老教授陈省身,他的名字就是来自这句话。

什么是自省?就是“我来找找我自己有什么问题”。那你为啥要找你自己的问题?因为你认为:你能通过改变自己来解决问题。

不要觉得这是一句废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让他去找他自己的问题,比杀了他还难。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小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一切都是别人的问题。既然一切都是别人的问题,那解决问题要靠别人做出改变。他们自己不需要改变。

“小人求诸人”,小人永远在别人的身上找问题,总是希望别人改变,所以他们的人生永远得不到改善。你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第一步就是“君子求诸己”,要学会在自己的身上找问题,让自己改变。

如果你能做到“日三省吾身”,就是每天能多次试图找出自己的问题,那你就比90%的普通人更优秀了。

第二步是看到自己的内在,也就是内观。

孔子家语》记录,有一次孔子问他的三个弟子,什么是智者,什么是仁者。

子路回答:“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就是智者,让别人爱自己的就是仁者。”

子贡回答:“了解别人的就是智者,爱别人的就是仁者。”

颜回回答:“了解自己的就是智者,爱自己的就是仁者。”

在这三个答案中,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最高。

很多人追求的是让别人了解自己。如果有人能来了解自己,他就会觉得很开心,很感动。实际上这种人的境界是比较低的。

《论语》中记载,孔子说:“不要害怕别人不了解自己。你要害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如果别人不了解自己,那么我们不应该去追求让别人了解自己,而是应该首先去了解别人。因为别人不愿意来了解你,说明你对别人没有值得被了解的价值。你要做的并不是求别人来了解你,而是要去为别人创造价值。你要为别人创造价值,首先就要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如何用更小的代价来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说,去了解别人,比让别人了解自己更重要。

而比了解别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

你现在放下手机,伸出两只手,你能不能看到自己的手?应该能。你虽然能看到自己的双手,但是大部分人却不能像看到自己的双手那样看到自己。你要学会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心灵正在被什么欲望主导,你在被什么样的情绪控制,就像看到自己的双手那样清晰。

怎么样才算做到了看见自己?就是你能够把自己和欲望、情绪分离开,做到欲望是欲望,情绪是情绪,你是你。这才算做到了看见自己。这样你就做到了第二步。

第三步是脱离情绪的控制,也就是解脱。

《论语》中,第一句就是讲解脱的快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意思是,学习会让我们得到解脱的快乐。所谓“悦”,是和“脱”、“蜕”同源的字。而“税”和“锐”,也同样有摆脱、解脱的含义。

你为什么会愤怒恐惧焦躁,无法得到宁静和幸福?你为什么会日复一日的荒废光阴,碌碌无为?是因为你的内心被情绪,被想法,被欲望控制,无法得到解脱,你也就没有办法去做正确的事情。

你可以试着每天或者每几天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就像清晰地看到自己房间里的物品一样,看到自己心里的各种杂念,然后一点一点把它清除出去。

你现在抬起头来看看你的周围,你能看到你周围有桌子吗?有椅子吗?如果你能看到的话,你需要看一看自己的内心,你是在被什么样的欲念控制?被贪婪?被恐惧?被嫉妒?被懒惰?还是被愤怒?

你能不能看见这些欲念,就像你看见周围的桌子椅子一样?

如果你能看见你的想法,你的情绪,你的欲望,你就能把它赶出你的房间。如果你暂时不能把它赶出去,你可以把自己和它分开,然后静静地待一会儿,它就会慢慢消失。

很多人的心理问题也导致了他的生理问题。例如有的人每次孤独痛苦的时候都想吃东西。虽然他的心情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是他因为自己变胖而更加自卑,更加孤独和痛苦,那下一次他就会再次因为这件事情而去吃东西。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欲望。例如当你因为心理问题而想吃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向内看到自己的问题,然后你把食欲和自己分开,让它在角落里静静地待一会儿。也许只需要过一会儿,你就不会再那么想吃东西了。

解脱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我们只能慢慢来,但是每一次都要有进步。

这是第三步。

第四步是树立美好而坚定的目标,也就是立志。

在清除干净内心中的情绪之后,你可以开始与自己对话。你可以找一个合适的环境,在散步的时候,在周围没有人打扰的时候,问自己: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愿意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什么?你愿意为了得到这些牺牲什么?人必须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好好过一生。

为什么首先要打扫干净自己的情绪,然后再问自己这些问题?因为如果你带着情绪来思考的话,你就会分不清自己和情绪之间的区别。

很多人,他受到了某些宗教的影响,在这四步中,他会长期停留在前三步。也就是说,他长期被欲望和情绪控制,感觉到很痛苦,然后他通过前三步脱离了这种痛苦,就觉得满足了。

可是问题在于,我们为什么会长期被欲望和情绪控制?是因为我们内心没有美好而坚定的目标。

就好像有一个花园,我们长期荒废它,它就会长满野草。如果你不去种花,去呵护这些鲜花,去施肥浇水除草,而是在每次除完了野草之后,还是把它荒废掉,那么再过一段时间,它仍然会长满野草。

所谓立志的过程,就是种下这颗种子。如果你不做这一步,仅仅停留在前三步,你去自省,去内观,去解脱,那你仅仅是为了获得解脱的快乐,或者说,你也仅仅是沉迷于解脱的快乐。

沉迷于解脱的快乐,看上去好像比沉迷于情绪和妄念的人更加高级,但实际上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当自省、内观、解脱和立志成为一种习惯,你就学会了控制自己,做一个有目的的人。当你开始做一个有目的的人,那么你的喜怒哀乐都是为了完成你的目的而服务的。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就是我说的,打扫完心灵的房间之后的,内心清净透亮,没有愤怒,没有焦虑,也没有狂喜和过分欲望的,“中”的状态。

“中”,可以理解为内心不偏不倚,处在正中的位置。在《大学》中,这种状态被称为“正”。《大学》认为,愤怒、恐惧、快乐和忧虑,都会让心偏离“中正”的状态,向一边倾倒。

而“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则是说你的情绪都是为你的人生目的而服务的,就像你射出的每一支箭,都要命中目标。每次情绪都是为了完成你的一个愿望,而你的这个愿望是让你的人生目标更加完美地实现。

这就是我一开始讲的:我们应该控制情绪,让情绪为我所用。

试着用我说的这些方式去看到自己,清理自己,理解自己,实现自己。

来源:费尔布墨

转发,点赞,点在看,都是鼓励,这对小草来说非常重要,先谢谢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韩霞

多撰文两性情感,婚姻家庭。爱听故事,更爱讲故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让我细细讲给你听。

转载授权请在文末留言。

情感倾诉也请文末留言,或者发邮箱hanxia683@126.com。谢绝加微信号

狗尾巴草:hanxia20181,一个写真实故事的原创公众号。关于家庭,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