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发现了早于甲骨文500余年的朱书文字,发现了古观象台以及利用圭、表测日影的天文观测系统,还发现了中国已知最古老的礼器、中原地区已知最早的龙图腾、中国较早时期的建筑材料板瓦、黄河中游史前最大的墓地……陶寺遗址博物馆展陈的一件件文物不再是沉默的展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因为它们携带着过去的温度与记忆。山西晚报记者从这座文化“宝库”中精选了几件核心展品,为大家讲述4000年的故事。
我是“观象台”,定节气的
在“煌煌都邑”展厅的“经天纬地”单元,大家可以看到根据我的遗迹复原的互动装置——古观象台。在这里,我要骄傲地说:“我是陶寺遗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中国迄今最早的‘问天’和探索宇宙的天文设施。”
展厅里,我的模型是通过等比例复原的,再结合多媒体手段,整体展示结合太阳升落与塔儿山形成的光影,具象化呈现陶寺观象台观测时的场景,重点展示了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个节气,共同构成观象台观测时节与“敬授民时”的生动图景。
初次发现我时,我是13块弧形排列的夯土柱基。这一排“墙不像墙,路不像路”的奇特组合,令考古人员很是困惑。经过多年的摸索求证、模拟观测,考古人员终于发现了我的秘密——陶寺的先民是通过观察柱子间的缝隙结合塔儿山方向的日出方位来确定季节和节气。陶寺人以此制定了将一年分为20个节气的历法,其中包含有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以及粟、黍、稻、豆等当时主要农作物的农时,这些节令与当地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农事、宗教节日相联系,成为目前已知最早、最完备的太阳历之一。这也是传统二十四节气的主要源头。
我叫“圭表”,判断农时节令的
我叫“圭表”,大家在陶寺遗址博物馆可以看到我。考古人员在陶寺遗址中期王墓中出土有黑、绿、红三色相间的漆木杆、玉琮、玉戚,学者推测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圭表仪器的实物,也是我最初的样子。
我是中国古代主流的天文历法观测仪器,由圭尺和立表两部分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表”,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圭”。利用立表在正午时分可观察表影的投射,通过圭尺上的影长可判断农时节令。此外,它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用来测量大地,确定“地中”。这表明当时的古人已经存在“地中”的意识。
山西,素有“表里山河”之美誉。在展厅里,“表里山河”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我被具象化。看到我,参观者就可以追溯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感受山西是怎样通过地形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地理单元的,如何成为初始文明与早期国家孕育、发展的摇篮,从而为古老文明的诞生和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是“铜齿轮”,历法的
我的名字叫“铜齿轮”,又名“陶寺朔望月小轮”,是在陶寺遗址墓葬中出土的。
我含砷元素,是我国目前发现较早的砷青铜之一。我外径约11.4厘米,内径7.8厘米,外缘有发散状齿形突起物29个,形如齿轮。有学者推测,我的齿为奇数,肯定不能作为传动齿轮使用,应具有历数或演示阴历小月日期的历法功能。
我叫“沙漏”,计时的
陶寺中期王墓IIM22东北壁龛内出土了大漆箱,考古人员在其中发现我的遗迹。我的复原模型与现代的沙漏很像,这一发现补全了陶寺的计时体系。考古人员做了很多复原实验之后发现,沙漏5个一组、20组是一个单位,一漏的平均时间是14.4分钟,一昼夜是100漏,与今天的一天1440分钟几乎一样。夏至这天,白昼使用的沙漏数量最多、时间最长,夜晚使用的沙漏数量最少、时间最短,古人通过昼夜时长就可以判断出夏至。
观象台、圭表、铜齿轮和我,是先民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精准管理时间的主要仪器。我们已初步形成一套“年、月、日、时”的完整计时系统。
我叫“彩绘龙盘”,带龙纹哦
我叫“彩绘龙盘”,是在陶寺早期大墓中出土的,也是陶寺遗址出土的核心文物之一。我是陶制的,盘底用红彩涂色,红灰相间的蟠龙围绕红色盘面盘旋,蟠龙身盘如蛇,体上有似鳄鱼一样的鳞状斑纹,口衔枝状物。陶寺遗址共出土了4件像我这样的龙盘,我只是其中一件。我们身上栩栩如生的蟠龙形象,展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我的龙纹也为探索中华民族龙图腾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2024年是甲辰龙年,不少文物爱好者和网友热衷于探寻文物里的“龙”,很多观众纷纷驻足展台,详细了解我身上蟠龙纹饰的前世今生。我的蟠龙纹饰元素在博物馆里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文创商店内,以我的蟠龙纹饰为原型的“龙小陶”卡通形象遍布店内。
我叫“朱书扁壶”,有字符呢
我的名字叫“朱书扁壶”,是泥质灰陶,是陶寺出土的另一件核心文物。我的残片周围涂有红色,上朱书两个字符,其中一个字符为“文”字,学界较认可这个字与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一脉相承。另一个字符被释读为“邑”“易”或“尧”字。临汾古称“平阳”,史传“尧都平阳”。我身上朱书陶文的出现,为陶寺城址的性质归属即“尧都平阳说”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佐证。
目前在陶寺博物馆展示的是我的“影子”,也就是复制品,我的真身现藏于中国考古博物馆。观者从我的外观特征、制作工艺,以及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应该能触摸到岁月的痕迹,看到古代工匠精心雕琢的身影,感受到历史长河中那璀璨文明的脉搏跳动。
我叫“凌阴建筑”,储冰用的
我叫“凌阴建筑”,代号是“陶寺IFJT2”。我的模型展示在博物馆的第三展厅“早期国家”的“生活百态”区域。我是附属于陶寺文化中期的宫殿建筑。
我的主要功能是冬季储冰,以供天气炎热时使用,类似现代的冰箱。纳冰,是陶寺先民中的大贵族才能享受到的特殊生活和祭祀特权,涉及祭祀、丧葬、宴宾、食品保鲜等,因此我十分重要。在陶寺宫城内发现的我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凌阴建筑。
除了这些宝物外,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却同样珍贵的文物。这些造型各异的陶器、玉器、漆木器等,彰显着陶寺先民纷繁多彩的物质生活与高雅的审美情趣,让参观者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时代背景。
分享
热搜
相关推荐
-
“北有兵马俑,南有章华台”,原来“章华台”里头有这么多故事
荣一尘讲谈 -
4000年前,华北有多温暖湿润,从《禹贡》一文就可以看出
东江学习社 -
原是故人之子,难怪有故人之姿
青枫剧社 1跟贴 -
苦等三千年结果被人截胡了
挑灯剪辑 1跟贴 -
谁是海难吸铁石?【硬核狠人70】
小约翰可汗官方 云音乐特供00:02 -
女皮俑沉睡千年,只为等到自己的意中人
小小熊看剧 -
一首“最年轻”的唐诗,引出千年古窑下的凄美爱情,如今广为传颂
葡葡史话 -
千城百县看中国|同安孔庙:千年古韵 文脉传承
新华社 -
夜赏|穿越千年的釉彩之光
中国文艺网 -
原来古老的手工砖,竟是这般制成
灵犬影视 -
夜赏|一抹梅子青 何以润千年?
中国文艺网 -
晋祠——留住岁月的地方,亦记载新的故事
锦绣太原 -
跨越山海,追寻先辈足迹
金台资讯 -
就差一个历史悠久的故事了
七彩搞笑配音 -
故事很长,今天先说到这里
琪哥娱乐说 -
【历史文化】古树:跨越千年的守望
方志四川 -
盗墓贼挖开皇后陵,偷走20多吨的石椁,100万美金卖给美国古董商
文史东西 1跟贴 -
百大考古发现故事连载(6):海昏侯墓、庙底沟、尼雅遗址|考古眼
经济观察报 1跟贴 -
2023十大考古新发现专访 | 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打破记录的高等级贵族墓,等级到底有多高?
经济观察报 -
龙山城子崖:开启一个时代的考古发现|访古
经济观察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