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苗药第一股”贵州百灵,如今也深陷“立案调查”的泥潭,仅是这四个字,就能砸碎企业基业。
实控人姜伟一家,从2010年开始,用了十几年时间将企业股票卖光,套现42亿,将烂摊子留给了9万多名无辜的股东和老百姓。
贵州百灵究竟经历了什么?是怎么从巅峰跌落谷底的?
贵州百灵的发展
贵州百灵的实际控制人名叫姜伟,他的父母是飞机厂工人,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从东北老家搬到贵州生活。
从东北干燥地区到贵州潮湿地区生活并非易事,水土不服让他经常感冒发烧,这段和病痛抗争的过程,使姜伟第一次接触到当地苗药,并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1978年高考恢复,17岁的姜伟怀揣远大志向,成功考入贵阳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他成功成为了一名药剂师,后再云马飞机制造厂职工医院工作,药剂师的工作让姜伟有了接触到各种医药公司业务员的机会。
1988年,姜伟不管是人脉关系还是专业技术,都获得很大提升,于是他果断下海经商,创办了自己的药材经营部,从买药到卖药,姜伟全部亲力亲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姜伟发现自己干的工作和跑腿没什么两样,赚的都是跑腿的差价,大部分利润都被药厂赚走了。
于是,创建自己的医药品牌,成为姜伟最想干的事情,凭借自己多年药剂师的经验,姜伟开始制药之路,维C银翘片就是姜伟的第一个产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治疗感冒药物的药物,需求量非常大,姜伟正是靠着这款产品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和资金。
有了钱后,姜伟将安顺制药厂的片剂生产车间租下,准备扩大生产。在此之前,安顺制药厂由于自身经营问题,已是连年亏损的状态,只有姜伟的制药车间赚钱。
1996年,亏损6年的安顺制药厂终于走到了尽头,姜伟抓住这个时机,和自己的母亲以及弟弟共同出资845万元,将其买下。
姜伟接管安顺制药厂后,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让这家药厂盈利,到了2003年,姜伟将药厂改名为贵州百灵,开始主要研究苗药领域。
2010年,贵州百灵成功进入A股市场,将苗药的概念带入市场,当时,贵州百灵的股份全部由姜伟、姜伟母亲张锦芬和弟弟姜勇掌握。
但上市后的贵州百灵没有将精力全部放在苗药研发上,反而进行了多元化投资,无论是房地产还是酒店赛车,姜伟都有所涉及,不过最后还真让他赚到钱了。
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姜伟一家开始了疯狂的套现之路……
全家套现
2010年,贵州百灵上市股价高达40元每股,原本他们只计划募集3.5亿资金,结果市场上有太多看好他们的投资者,最后一举募集到了14.8亿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净募集资金13.8亿。
贵州百灵有着高度集中的股权架构,家族势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一般情况下,只要他们合理经营,公司必然会盈利。
但随着贵州百灵越做越大,公司的股权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张锦芬和姜勇相继将股权卖出,几乎每次都会获利数亿元。
就比如在2019年,张锦芬先后两次将贵州百灵7.38%的股权转出,套现多达9亿元,短短几年时间,张锦芬就和姜勇清空了他们手中的全部股权。
当贵州百灵因为多元化投资开始亏本后,姜伟也开始尽可能的套现股份,但如此大的资金流失,股东们总会有发现的一天,于是姜伟开始伪造数据,甚至还将上市公司拉入其中。
最开始,姜伟通过关联交易,让上市公司接手了姜伟家族中的酒店和银行股权,解决实控人资金难题。
并且,他还通过向供应商支付贷款、提取备用金和开具商业承兑汇票等方式,将上市公司的资金划转给自己使用。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姜伟手中只剩下了17.55%股份,但这些股份全部是质押状态,意味着姜伟家族已经将全部股权卖光,累计套现42亿元。
自此,姜伟家族拥有了巨额财富,但却留下来无数被骗的股东和老百姓。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监管政策的加强,贵州百灵的问题不断被指出:信息披露不准确、违规减持等问题,都成为悬在贵州百灵头上的一把利剑。
2024年11月8日,因贵州百灵公司涉嫌信息纰漏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差。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贵州百灵的股价大幅度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同时公司的盈利也受到很大影响,无数投资者承担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损失。
家族企业的内部关系非常复杂,在决策的时候通常缺乏科学性,往往家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占据主动地位。
再加上缺少专业的财务人员和完善的应对措施,使家族企业很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在资本的诱惑下,出现了一些企业铤而走险,肆意操纵股价,最终走向毁灭。
结语
普通人在投资的时候需要谨慎,别只看热点,多研究公司实力,看看它管理咋样、钱袋子够不够鼓、研发力度够不够大。小心大股东卖股票套现,别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要不亏本的是能是自己。
控股确实是家族企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问题,企业必须在控股和非控股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以确保自己的发展稳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