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朝历史上最富盛名的时期,可以说是建立在充足的人口基础之上的。要知道,没有足够的人口,就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支撑经济发展。当初李世民即位之时,面临的就是濒临崩溃的国家人口。为扭转这一局面,他运筹帷幄,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增殖人口的政策。这些政策不仅提高了婚配率,也增加了生育率,最终使唐朝的人口数呈现井喷式增长,为日后贞观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一、宫女重见天日,民间补充良配
李世民登基之初,正值唐朝刚刚踏上复兴之路,经历数十年动荡战乱的社会已濒临崩溃,百业萧条,人口锐减至仅200多万。要想重振国力,恢复经济,就必须想方设法增加人口。当时的社会环境对生育并不友好,适龄男女数量稀少,生育率偏低。为了缓解民间的婚育压力,李世民首先着手于宫廷人口的精简。
李世民命人精选宫中3000多名年过二十五的宫女,给她们恢复自由身,允许她们选择自主婚嫁。这在当时可谓前所未有。这些宫女本就是良家女子,若非家贫无奈只能沦为宫女,否则她们也已嫁为人妇。能重获自由,对她们无疑是莫大的恩惠。
宫女李珠就是其中之一。她原本出生于长安一个书香门第,十岁那年,父亲商路失败,一家走投无路,她被卖到宫里。日复一日,她在宫中操劳辛苦,期盼有朝一日重见天日。得知可以自由离宫时,她欣喜若狂,立时收拾行装,踏出宫门。李珠的房东张大娘见她喜笑颜开的样子,忍不住好奇问她缘由。得知她可以自由时,张大娘高兴地说:“这下你就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了,再也不用受宫里的气了。赶快去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放宫女出宫,一方面可以减少皇宫的开支,另一方面也充实了民间的育龄女性数量。不少人将这视为李世民明智的一着,既体现了节约,也显示了他惠民的用心。当然,对于宫女本人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恩赐,她们也更有动力去嫁人生儿育女。
当时被放出宫的宫女们大都已年过二十五,正值女子最佳的生育年龄。她们虽然在宫中度过了青春岁月,但许多仍体魄强健、容颜姣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被迫进宫,一直未能嫁人。现在李世民给她们一个嫁人生子的机会,简直是让她们重生成为普通百姓,她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批宫女出宫後,纷纷回到故里寻找对象。有的通过亲朋好友的撮合和介绍,找到心仪的青年和亲。有的则是老家村里的青年男子争相向她们提亲,希望能娶到一个曾在皇宫伺候过的知书达理的女子为妻。这批宫女可谓是当时的抢手货,村里许多男青年都渴望迎她们入门。
宫女赵氏就是一个例子。她原本家住长安附近著名学子世家,十岁进宫,一待就是十几载。终于等到这次出宫的机会,她欣喜不已地回到老家。村里一位姓王的青年多次向赵氏提亲,终于打动了她。两家迅速完成了婚事,不久赵氏就怀孕了。赵氏每每想起可以恢复平凡人的生活、正常生育的机会,都由衷地感激李世民的恩德。
放出宫女可以增加民间适龄女性的数量,也让这些女子有机会过上正常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李世民的仁政和胸怀,也显示出他运筹帷幄、精明强干的统治才能。
二、鳏寡再嫁不再羞耻,婚姻大幅提升
除了增加民间育龄女性数量,李世民还从激励婚姻角度出发,推出一系列政策以提高婚配率。他颁布诏书,要求各地官员积极促成民间的婚事。作为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之一是当地的婚姻率,这让官员们不得不上门逐家逐户查看年轻男女的婚配情况,对符合婚龄而未婚者进行撮合。
在唐朝,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就是适婚年龄。村里二十出头的李常就是个例子。他家世代务农,爹娘早逝,他一个人打理着家中的五亩薄田。去年刚过二十岁生日,村长就来找他商谈婚事。原来刘家村西头有个十七岁的女孩还未出嫁,村长详细了解了两家的情况後,认为这门亲事不错,就把二人的姻缘凑巧了。
李世民还大力提倡寡妇改嫁,鳏夫续弦。在古代,守寡和守节被视为妇女的义务,寡妇再嫁往往被视为不检点。李世民开明地认为,守礼节不能冒犯人伦,鳏寡男女也有再婚的自由。这让当时不少寡妇和鳏夫安心改嫁、续弦。
杨氏初嫁于十八岁,不幸丈夫早逝,守寡至三十岁。她身体健康,正值壮年,却被父母勒令再也不能嫁人。一提起改嫁,父母就厉声斥责她不知廉耻。直到李世民让寡妇改嫁合法化,杨氏才重获婚姻的机会。她父母虽仍心存芥蒂,也无可奈何,只得勉强同意她改嫁表兄。杨氏落泪谢过父母,内心巨大的石头这才落地。
在古代封建社会,守寡被视为妇女的天职,寡妇要一辈子守活寡,是对先夫的尽责。如果改嫁,往往会被视为忘恩负义。杨氏作为典型的传统妇女,也深受此观念影响,一直不敢提出改嫁的想法。直到皇上开明地提倡寡妇改嫁,社会观念才逐渐打破陈规,她这才鼓起勇气向父母提出心愿。其实她内心早就渴望再次建立家庭,只是受传统思想约束,始终未敢面对真心。皇上的新政给了她巨大的精神支持。
在李世民的倡导下,鳏寡再婚逐渐被社会接受,婚姻率得以大幅提升。李世民还下令,男女有婚嫁意愿者,允许其自由结合,不得阻拦。一时间,各地媒妁撮合的喜事此起彼伏。许多青年男女终于可以不必顾忌陈规,自由选择伴侣结合。
李世民这些开明的婚姻政策,不仅增进了百姓的生活幸福,也为唐朝的人口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措施下,许多本来因传统思想而无法结婚的青年男女,终于可以自由地选择对象,组建自己的家庭。李世民以超前的眼光和胸怀,消除了婚姻上的障碍,这对当时的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奖励多子,唐朝人口呈井喷式增长
增强婚配率只是从增加生育主体着手,李世民还制定奖励措施直接促进生育率的提高。他规定,生养多子可获得朝廷奖赏,十八岁成年的男孩可以获得100亩土地,其中20亩为私有,80亩为国有,女孩可得30亩作为嫁妆。
农民李富就是靠生育获得了60亩良田的。他先后生育了3个儿子和2个女儿,按照规定,他可获田地240亩。这对李富一家生活的改善帮助巨大。李富开心地说:“要不是皇上奖励生育,我也不敢随便生,现在有了田地,咱们日子过得可舒坦了!”
此外,生育多子还可以获得“德茂者”“恩泽者”等荣誉称号。这种名利双收的奖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百姓生育的热情。一时间,新生儿越来越多,唐朝的人口出现井喷式增长。
李世民设立的生育奖励制度在当时影响巨大。许多农民为了获得更多土地,争相生育。一个个青壮年农夫都盼望能有更多子嗣,于是积极催生。村里渐渐多了带着一群稚子奔跑的大家庭。李富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
李富原本只有一男一女,生活拮据。自从皇上规定生育奖励後,他便开始鼓励妻子再生育些。经过几年,他们有了四男二女,一家老小过上了小康生活。每当李富看到孩子们在自家的田地里快快乐乐地劳作,他都由衷地感谢皇上的恩典。
不仅李富一家,村里许多青壮年也受到奖励政策的鼓舞,争相生育。一时间,响彻乡间的不仅是谷物的欢歌,还有婴儿的啼哭。村里的媒婆每日忙着为人拉红,镇上不胜其扰。久而久之,生育多子渐成风尚。在积极生育的风气下,唐朝的人口迎来井喷式的增长。
到开元年间,经过李世民几十年的倡导和奖励,唐朝的人口总数已经从建国初期的200多万激增至5000多万。丰富的人力资源奠定了唐朝经济发展的基础,也为盛世的到来积蓄了动力。李世民通过一系列智慧的人口政策,最终使唐朝人口数实现质的飞跃。
结语
一个朝代的盛衰,人口多寡是关键因素。李世民明智地认识到这一点,因势利导,通过激励婚育措施,使唐朝的人口数量得到快速增长。充沛的人力资源支撑了唐朝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奠定了日后贞观之治的基础。我们不得不佩服李世民在人口政策上运筹帷幄的能力,正是有了他的这些卓越贡献,唐朝才能在他手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