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美国大选的重大影响以及未来我们的经济预判分析》

前些天懂王刚当选时,我回复一个有孩子在美留学的家长读者的留言,我说你要换学费,是可以换的。

懂王加关税之后,除了国内出利好,拉动内部消费去冲抵出口影响;另一方面会就是汇率上稍微退一点。

那么有八竿子打不着的读者,表示,自己也想换。

我觉得世上的事,扯淡就在这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你怎么去抄别人的答案呢?

人家那个读者,她是孩子在美国有消费的呀,这个消费是刚性支出,她又不可能说学费不掏了,生活费不掏了。

你换成美元之后,你在美国有消费么?

如果没有,那就要看你是否超级有钱了。

超级有钱,那就是资产的全球化配置。说明你换的这笔钱你这辈子都用不上。

那你这种家庭条件的,会去抄袭人家的答案么?

你自己想想看,李超人,李半城,就每天蹲在咱们的公号里,看看我怎么回复的某些满级读者,然后他就去抄?

他混的好背啊。

如果你在美又没有消费,你的钱又不是这辈子用不上的。

那你图什么?你就为了多吃几个点的利息?

我不清楚你的家庭收入是多少,我假设你已婚了,两口子两个人,双方父母四个人,这样你每年有30万美金的额度。

大概200来万吧。

多两个点就是多四万。

好比你原来是个年收入200万的家庭,现在变成了204万,你指着这个改善家庭?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干脆制造在美消费不就行了么。

好主意。

那你搬过去住呗,你终于实现了在国内赚钱,在美国花。

我发现很多人不仅对于收入没有概念,互联网上流行着刚下飞机,人均百万的段子。

其实对消费,也没有概念。

这话咋说呢,就是有时候他们会觉得,我也买得起,但是他们不知道,你买得起,不等于你用得起。

曾经有消费者去跟LV讲,你们的鞋子为什么这么不经穿,一个月就坏了;也有消费者去跟chanel讲,你们的上衣干洗之后就掉色。

LV回答,我们没有考虑过客户每天都穿同一双鞋子的使用场景,也没有考虑过客户会踩着鞋子溅到雨水。

chanel回答,我们这款衣服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过它要洗。

这就是经典的你没有弄清楚状况。

人家的鞋子是用来走红毯的,一辈子穿不了几次,不是上班的;人家家里满柜子的包,这个包一辈子也背不了几次,不是背来通勤的。

你不去算日后的使用账,上来就买,那最后就发现自己拉了坨大的,你收拾不了。

你去看装修这件事。

公寓装修,装一半放弃的,很少很少,即便再有什么问题,业主也会装完,然后再出售。

别墅装修,装一半放弃的,很多。

他们完全低估了费用,周期,常常装一半发现是个无底洞,继续,自己的经济支撑不了,硬撑,装完再卖,是很亏的。

别墅的装修都是个性化的,下家业主不会喜欢你的装修方案的,因此也不会为你耗费巨资的装修付钱。

所以他们只能装一半,忍痛止损。

我们很多人光看到美国的房子大,房价便宜,时常和国内比。

但是你要明白,便宜到底便宜的是哪部分?

我相信美国的地价便宜,因为通常在郊区,因为没有国内那种封闭式的小区,也没有给你建复杂的配套。

但是他的房价怎么可能便宜呢?就是盖房子这件事不会便宜的,装修房子这件事,也不会便宜的。

哪怕你没有见识过美国的人工费,你在国内看看装修别墅到底要花多少钱,你就有数了呀。

200平米花400万,300平米花600万,非常非常正常。

这还是房子给你盖好的情况下的装修费用。

所以你光看中介的推荐,美国的房价挺便宜的,好像1000万RMB就可以过去住别墅了,位置也还不错,花园有好几百平米。

但你去了之后就会发现,费用是一直产生的,你日常的生活费用是要升高很多的。

要是你在国内习惯了动辄下馆子,洗脚,什么事情都请工人做,那你去了美国,那个生活的费用,是飙升的。

怎么才能把费用降下去?

需要你像一个农民那样生活,什么意思呢?他得是生活领域里的全能王,他得是能自给自足的。

很多农民,都是全能王,人家为什么啥都能修?因为连房子都是他自己盖的。

他什么不会?他什么都会,各种工具都会。

这种能人,在国内年轻的一代里面,尤其是市民,白领里面,你见过?

大多数人你到底会什么?你只会打电话,叫平台派师傅来。

你到美国去叫两天人,你的荷包就扛不住了。

顺便提下日本,就当插播。

前阵子有读者问我,为啥日本人放着好好的一户建,就是独栋别墅不住,要去住所谓的高级公寓。

这种就是没有容积率的概念。

你去看你们小区,如果容积率是2,就是几栋11层的小高层,然后是泳池花园这种。

小区推平了,密密麻麻在地面上排列火柴盒,三层楼的火柴盒,楼间距几乎为零的这种所谓一户建,人家弄完之后,容积率是一样的。

日本的很多一户建就这样,楼与楼就是挨着,前面有一条很逼仄的小巷子通往你家门,进去后有个3平米的院子,叫做日式坪庭。

然后单户落地面积50平,给你叠了3层,一共150平,很多地方都被楼梯占了。

这就是所谓的一户建。

它的容积率实际上是很高的,日本人自己也不喜欢住的。

而且没有小区,出门是马路,你喜欢么?

你喜欢就去住城中村体验下,注意,是那种没有改造前的城中村。统一改造翻修后的城中村是规划过的,那是别墅区。

有件事是真理,什么事是真理?

没钱的人,无论去哪儿,都不可能让你爽到的。

因为爽的本质是什么?是有人伺候你。

日剧里面欣赏庭院的那都是王公大臣,他们又不会亲自顶着烈日去摘苔藓上的叶子;美剧里面的懂王,坐拥八万平米海湖庄园,难道那100多间房子是他自己打扫的么?

你夏天离开过空调房么?离开一次你就知道劳动本身是很辛苦的,哪有什么乐趣可言。

可是当你要别人伺候你的时候,你就已经不可能没钱了呀。

没钱谁来伺候你?

伺候的本质就是你支付的报酬,让没钱的人感到满意。

你自己都没钱,你还怎么让人满意?

想通了么?

想通了是很简单的道理,你没钱,你跑去东南亚让人伺候你,你快乐了,我相信。

因为你相对人家有钱。

但是你说你没钱,你跑去美国日本你快乐了,那除非你能找到工作,找到收入很高的工作。

不可能是因为多了两个点的利息,就能让你快乐。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投资和交易是两码事。

投资,尤其是价值投资,是需要有信仰的。

信仰怎么产生的?很简单,有钱呀。

郑渊洁90年代初买了二环内10套房,用来存放小读者们的来信,几十年后,统统变成了学区房。

这种事情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是很正常的。

买了一堆古董,买了一堆房,买了一堆地,买了一堆大饼。

他们的信仰怎么来的?是因为对自己的生活毫无影响。

碰巧,这个画家出名了,碰巧,这个房子变成了学区房,碰巧,这个地下挖出了石油,碰巧,大饼涨了无数倍。

这就叫价值投资成功案例。

如果不碰巧呢?不碰巧就当买LV,买chanel了呀。

他们不在乎输光,是因为他们输得起。

巴菲特做了多年计算机尚未诞生之初,原始形态的高频交易,在30岁之前,赚到了相当于今天2.3个亿RMB购买力的财富,然后才开启价值投资。

碰巧,他遇到了美股轰轰烈烈的60多年的大牛市,就像郑渊洁也碰巧遇到了房地产行情。

你不要关注后面,你要关注起点。

巴菲特的起点是2.3个亿,就像郑渊洁早在80年代,他买房就跟买菜一个感觉。

马未都,人家90年代开歌厅赔的钱,都够在北京买十几套四合院了。

他那不是对收藏的信仰,是钱多带来的迷茫。

如果你是30岁之前的巴菲特,你也迷茫,钱这么多,总得收藏点啥。

无非马未都收藏古董,巴菲特收藏公司,就这点事儿。

如果你啥啥都不是,你发现你根本挨不着高收入者。

那就像我那天讲第五部分,讲那三招的时候,我回复某些读者说,我见过的捡瓶子的,无论内盘还是外盘,一年捡到几十个W,就扩大不了了,顶天了能捡到一百个,再多的,我是一个没见着。

这些人,比起那些韭菜,已经强多了,至少人家不会亏。

但即便如此,他们能发财么?不能。

辛辛苦苦捡瓶子,无非吃沙县的时候,敢随意加蛋了。

全世界没钱的人都是这样生活的。
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美国大选的重大影响以及未来我们的经济预判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