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将“济远”改进型巡洋舰狙击下马以后,意犹未尽,又对李鸿章在德国为北洋水师订购的“经远”级装甲巡洋舰提出了批评。英国军舰设计师认为巡洋舰最大的优势是高航速,装甲巡洋舰航速不如穹甲巡洋舰,防护又不如真正的铁甲舰,不伦不类。
在英国人的影响下,驻英公使曾纪泽也认为“断不能制一船兼擅铁甲、快船之胜”,哪有这种好事。而驻德公使许景淳在德国人的影响下,坚持认为装甲巡洋舰生存力优于穹甲巡洋舰,两人也是争辩了很久,难分胜负。
最后还是李鸿章拍板,认为现在口头争论难以验证,不如各造两艘,使用时“利病自见”,到时候“再专择其一推广仿造”,才勉强压制下了这场辩论。
不过英国作为老牌的海上强国,对“经远”的批评让刚刚杀进军舰建造市场的德国也是颇有压力,担心一旦“经远”级装甲巡洋舰建造中出了问题,会对未来军舰出口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首相俾斯麦亲自过问了此事,指出“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次的订货具有重大意义”,命令海军部要派人进驻伏尔铿造船厂,监督建造过程。
等到“经远”级装甲巡洋舰完工以后,俾斯麦又担心返航途中发生意外,影响德国造船业的声誉,因此指令德国驻华公使巴兰德致信李鸿章,希望由德国派出人员驾驶“经远”、“来远”两舰前往中国。如果中国坚持自己派人接收军舰,那么也希望有德国技术专家陪同,避免因为接舰人员对军舰不熟悉而造成不必要的机械故障。
李鸿章后来显然是接受了俾斯麦的建议,当琅威理带着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和400多官兵前往英德两国接收“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的时候,在“经远”、“来远”两舰上确实有几名德国洋员随行。
而后来实践也证明,装甲巡洋舰和穹甲巡洋舰各有优劣,难分高下,具体还得看自身需求。唯一可惜的是,北洋水师成军以后,清政府满足现有成果,原来说比较以后选择优胜者仿造一事再也没了下文,北洋水师就此停滞不前,最终被日本反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