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人口反弹现象初现
今年以来,多地官宣出生人口出现 “反弹”,引发广泛关注。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和人口大省,在今年 1 至 6 月,住院分娩活产数较去年同期增长 1.4%。山东青岛上半年出生人口数为 22669 人,同比增长 5.93%,扭转了连续两年同比下降的趋势。湖北天门更是在 2023 年出台鼓励生育五条措施后初见成效,该地出生人数 8 年来首次 “由降转增”。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 23 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20 余个省份按程序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湖北宜昌市伍家乡共同村为例,村民合法生育二孩奖励 2 万元,生育三孩及以上奖励 5 万元。江西省上犹县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 7000 元、13000 元。这些经济支持措施,直接减轻了生育家庭的经济压力,提升了家庭的生育积极性。
除了经济支持,服务支持也在同步推进。杭州市每千人口托位数达 4.7 个,提前完成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江苏省苏州市加快完善 “15 分钟托育服务圈”,提供多样化托育服务。时间支持方面,各省份普遍设立 15 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 至 20 天的育儿假,产假普遍延长至 158 天以上。文化支持上,多地大力推进婚俗改革,如河北省滦州市整治高价彩礼,四川省建立全链条婚姻家庭辅导体系。这些生育支持政策的多层面推进,让生育友好更加可感可及,为出生人口反弹奠定了基础。
二、反弹原因多维度剖析
(一)龙年生育偏好推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尊贵的象征,有着诸多美好的寓意。很多夫妻因龙有吉祥寓意而选择在龙年生育,追求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等美好愿景,把生育时间有意识调整到 2024 年。上一个龙年 2012 年便见证了生育小高峰的到来,2024 年这种生育偏好再次显现,对出生人口反弹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生育支持政策助力
经济支持:目前全国已有 23 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以宜昌为例,对按政策生育二孩及以上、且子女落户宜昌的本地户籍产妇给予 5000 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还对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宜昌户籍家庭,每年发放 6000 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 3 岁,并给予城区户籍幼儿每孩每学期最高 1500 元、3 年累计 9000 元的幼儿园保教费补助。上犹县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生育后且已在该县上户口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 7000 元、13000 元。我国还将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2023 年标准从每个子女每月 1000 元提高到 2000 元。20 余个省份按程序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减轻了生育家庭的经济负担。
服务支持:杭州市等地在托育服务方面不断创新,为家庭提供了全面的服务支持。杭州市临平区优优托育园设施齐全,为小月龄宝宝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目前杭州每千人口托位数 4.7 个,提前完成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江苏省苏州市加快完善 “15 分钟托育服务圈”,因地制宜开设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亲子班等班型,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多样化服务,就近就便为百姓提供更普惠、更放心的带娃服务。此外,杭州还推出托育券政策,为托育家庭提供经济补助。
时间支持:各省份普遍设立 15 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 至 20 天的育儿假,各省份产假普遍延长至 158 天以上。一位二胎妈妈表示,产假延长后有 188 天,二宝半岁了再上班,身体状态恢复得更好,比生老大那时候从容多了。这些政策有助于增强家庭凝聚力,减轻家庭照顾负担。
文化支持:多地大力推进婚俗改革、建立婚姻家庭辅导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河北省滦州市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倡导低价彩礼、零彩礼、低碳婚礼等文明新风。四川省引导各地建立贯穿婚前、婚后的全链条婚姻家庭辅导体系,2023 年全省婚姻登记机关开展 “幸福婚姻课堂” 讲座 80 余场,接待婚姻家庭辅导群众 7.57 万人,成功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 1.8 万人次。民政部开展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32 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改革成效显著,提升了婚姻登记软硬件环境,创新婚俗礼仪,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整治不正之风,为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助力婚姻家庭幸福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反弹背后的挑战与思考
(一)人口形势依旧严峻
2023 年全年出生人口 902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6.39‰,远低于人口正常更替所需的 2.14 的水平。虽然多地出现出生人口反弹,但这并不能掩盖整体生育率较低的事实。低生育率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依旧严峻。例如,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养老负担加重,社会医疗、养老等资源面临巨大压力。同时,劳动力短缺可能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
(二)政策落地需持续推进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政策落地是关键。一方面,要进一步降低孩子的生育、教育、养育成本。可以通过加大对生育家庭的经济补贴力度,如提高生育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不仅对二孩、三孩家庭进行补贴,也可考虑对一孩家庭给予适当支持。同时,将更多的儿童教育费用纳入补贴范围,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另一方面,要建设安全、方便、人性化的生育和育儿支持环境。发展普惠性公共托育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解决职场父母的后顾之忧。例如,可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设立内部托育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补贴。对于社会关注的儿童青少年教育问题,相关部门应强化入校需求预测,精心设计入学方案和调剂方案,促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
(三)未来趋势的不确定性
出生人口反弹是否可持续仍存在不确定性。虽然龙年生育偏好和生育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出生人口的反弹,但这些因素的影响可能是短期的。未来,随着龙年的过去,生育偏好的影响可能减弱。同时,生育支持政策的效果也需要时间来检验,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关注人口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人口问题。可以加强人口监测和预测,及时调整生育支持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口形势。此外,还应加强新型婚育文化的构建和倡导,提高公众的生育意愿,为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