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清华大学建华楼的一间教室里已经没有了座位,但仍有不少学生站在过道和入口认真地聆听一堂特殊的分享会。在这场国内少数专注于超早期创业者的非营利性组织举办的活动上,先行者们正在为身在校园已开始着手创业的“年轻CEO”们分享自己的创业历程。
自己淋过雨,就希望为后来者撑伞。创业者的分享并非简单的成功经验复述,而是对科技创业本质的深入探讨。他们共同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成功的创业并非偶然,而是对自身能力、市场需求以及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以及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座无虚席的分享会,证明如今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不减当年,踌躇满志的学生们迫切地想知道,青年创业者都是如何想如何做的?资本还看好大学生创业吗?
拒绝大厂offer的游戏创业者
何乾是清华大学首届“游戏专业”的毕业生,也是分享会上介绍自己创业历程的分享者之一。本科期间,何乾团队研发的宠物拆家主题派对游戏《萌宠拆拆乐》已获国内外多项游戏赛事奖项,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拒绝了米哈游校招offer的何乾,创立了杭州液态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应届生身份创业开发独立游戏,并不断探索游戏出海的路径。
“其实我不是那种很‘典型’的创业者,就是参加各种创业比赛,然后去研究各种生意门类或者商业模式之类的。我们一开始其实就是做游戏。”何乾说,当时还在宿舍忙于写游戏代码的他和伙伴会称呼自己为“独立游戏开发者”。那时,他们经常组队去做一些小项目,参加各类比赛,然后在各种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获得流量关注,包括和玩家进行互动。“当时没有想过商业化,怎么靠作品赚钱的事,核心就是在做内容。”
而何乾做公司的起因,跟很多普通在校生一样——面临毕业的选择。“我面前就是三条路:读博、考公和进大厂。”前两条路并不是何乾想要的,他在校期间也曾经去大厂实习,但感觉那种环境和氛围不是自己想要的。“我更想做点自己的东西出来,而不是去上班。”最终,他选择了第四条路——创办公司。
像所有曾经想要创业的年轻人一样,何乾也遭遇了来自周边人的劝阻。“我父母还是比较开明的,他们一直都在支持我。而劝阻则大多来自老师、同学和一些前辈。”何乾告诉北青报记者,当时“劝阻”都很一致,建议他最好去大厂工作两三年,有了拿得出手的项目后,再去创业。总而言之,就是要他准备好再出发。
但何乾觉得没有一个能完全准备好的时刻,任何时候都充满不确定性。“对我来说,当下那个时刻就已经准备得足够了,能让我甘心上路,以后要是遇到困难,就在路上解决。”
于是,何乾在2022年10月成立了公司。而次年,公司拿到了第一笔投资,两个月后,何乾顺利毕业,专心于公司的运行。
创业之路并不平坦
对于“公司的创立者”何乾来说,如何让公司能活的更久、良性发展成了重中之重。他把公司位置选在了离游戏行业核心城市——上海不远的杭州,这里营商环境更适合初创公司,公司运营成本也更低些。
想要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他也曾在一些公司门口“等机会”,就为了能碰到对方的负责人向其推销自己的游戏和产品。
“吃过很多闭门羹,有的公司干脆把‘禁止推销’贴在了门上。”何乾表示,后来他“学精”了。“其实我们上门推销是一种不对等关系,人家不知道你是谁,可能不会给你机会。我们后来会在一些行业交流会上寻找合作机会,大家目的统一,机会更多,交流起来也没有什么门槛。”
一个企业经营者面对的压力远不止这些。何乾公司最初的游戏产品第一次测试时,数据不好,团队非常沮丧,但是他很快就恢复了斗志。事实上,何乾团队的压力和动力都来自于玩家,他们有个千人Q群,玩家在里面一边批评一边催更。“我当时在想,如果就这么放弃了,大家也就散了,玩家也不会看到我们更新到的最终版本。”
身份的转变也是很多学生创业者需要迈过的一个坎。何乾说,自己也曾经是典型的“代码人”,如今他不论是站在台上介绍经验还是接受采访都能未语先笑、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这种从学生到创业者,从代码人到企业领头人之间的身份转变,何乾说自己是“丝滑过度”。“一个企业需要对外的人,能推销自己、吸引投资、找到更多机会。我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也学到很多。”
如今,何乾的公司已经开始扩大规模,他们做的游戏已登上了部分知名游戏平台。眼下,公司旗下的合家欢游戏正在与一家新能源车企洽谈,准备登陆该平台成为车载游戏。新的游戏也正在设计中。未来,何乾希望自己的公司能靠优质的内容在市场站稳脚跟,甚至有朝一日能发展成一个游戏平台,成为玩家新的网络社区。
资本希望能更早遇到下一个“王兴”
在众多创业者中,何乾无疑是实力与运气并存的一位。他在公司成立半年的时间里就找到了投资方。“我们从22年10月份就开始找投资人,包括基金、同行业企业战略投资甚至个人。最终找到了跟自己理念一致的投资方,并用一套获奖作品和一定的知名度博得了投资方的青睐。”何乾表示。
而本次活动上,到场的一些投资公司也表现出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强烈兴趣。
“对于投资人来说,你如果不能跟下一个时代的王兴、张一鸣在他们的初创期就认识、接触的话,那么大概率也是无法参与到最终能成功的那个项目中的。而对于我来说,我也想知道,代表着下一代中坚力量的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他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这也代表着未来的趋势。”Atypical Ventures合伙人邵帅说。
在WTEAM发布的《Z世代青年创业者白皮书》中,调研数据显示,Z世代创业者中有32%专注于软件开发,27%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这种对数字产品的天然亲和力与理解力,成为他们独特的“创业基因”。
此外,Z世代青年创业者还拥有丰富的教育背景,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比高达93.2%,其中本科毕业生占比51.6%,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比3.6%。不少Z世代青年创业者还拥有国内外顶尖高校的教育背景,特别是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
而邵帅目前所在的风投机构,以前主要的投资案例就是互联网平台,包括快手、奇安信等公司,如今他们将目标转向了民用科技、消费电子等领域。对青年创业者的投资,他们更多的希望集中在中早期,如种子轮、天使轮、A轮等。
邵帅也坦言,投资青年创业者的风险还是不低的。“美团王兴的创业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当年‘饭否’的失败,没有让王兴放弃这条赛道,才有了现在的美团。”所以,他更看重创业中人的因素。
对于投资人来说,到底哪些项目会成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但是更多的是人力也就是创业者和投资者不能左右的。“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创业者跟我们主推的是A项目,但他其实想做的是B项目,最终成功的却是我们两方都没有看好的C项目。市场太难预测了,所以我们会更看重创业者本身。”实际上能够成功的都是持续的创业者,他们可能不会一开始就成功,但是其中一部分最终成功了。
前行者想为青年创业者“撑伞”
在本次活动上,不同行业背景、创业经历的青年创业者们分享了自己不同的经历,但对于创业他们有一个共识:创业是一件充满挑战、需要强大自驱力的事情。成功的创业者一定要具备快速成长的能力,需要面对挑战不言放弃、遇见困难解决问题、发展遇阻及时调整……
创业者的分享并非简单的成功经验复述,而是对科技创业本质的深入探讨。他们共同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成功的创业并非偶然,而是对自身能力、市场需求以及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以及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也是国内少数专注于超早期创业者的非营利性组织——WTEAM。
“我们这个组织里有很多理事,包括企业家和投资人,他们很多是在本科期间白手起家的。如今有的公司已经做到年收入上亿元的水平。”WTEAM执行总裁万瑶说,“他们当年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也认为大学生创业是有一定的方法论的。回望当年创业,如果有人能更早把这些方法告诉他们,可能创业之路上会更稳、更平顺。自己淋过雨,就希望为后来者撑伞。如今,我们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
万瑶更是用三个关键数字“00、20、100”来还原青年创业者,即“00后”、“20岁”和“100支”。她直言00后有平视世界的锐气,他们有想法且有行动,有热爱且有坚持,有自信且有胆识,拥有着创业“超能力”。而且20岁的他们,正是“创”的年纪。她坚信在AI人工智能的专属风口下,下一个改变世界的名字来自20多岁的青年创业者们。
自2007年创立以来,WTEAM已汇聚了来自128所大学的282支创业团队。未来,WTEAM计划每年招募100支有潜力、有梦想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帮助他们在毕业前成立一家可持续经营的公司,并逐步发展成为可改变世界的公司。“100是一个概述,在我眼里,每个数字背后是一个鲜活而年轻、会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WTEAM将一直聚焦中国Z世代青年创业生态。“Z世代的创业力量,虽尚未壮大,但生机勃勃,潜力无限。我们期待这股力量被更多人看见,因为我们坚信,在他们之中,必将诞生下一个改变世界的名字。”万瑶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