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千阳县水沟镇位于千河南岸,陇山余脉的南山脚下,因沟多水丰,故名水沟。这里依山傍水,民风淳朴,出生于燕家山的先贤燕伋,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声名远播。在过去,由于生产力低下,群众生活艰苦,经常吃不饱吃不好,为表示对亲戚好友的重视和尊重,热情好客的水沟人有红白事吃“两顿饭”的习俗。亲戚落座歇息后,咥几碗冒着热气臊子面,夹几筷子凉菜,第一顿饭毕。接下来,荤素搭配“八凉八热”的第二顿正餐正式开始,虽说是约定俗成,却胜过乡规民约。
崇尚礼仪、重视人情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尚往来、宴请宾客也是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人们不再为温饱问题发愁,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富裕,但久而久之,“两顿饭”变了味,讲排场、好面子、搞攀比、铺张浪费之风悄然滋长。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有苦难言,但碍于情面,无人愿意带头来打破这一旧俗。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和美是农村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乡村振兴之“魂”,培育文明乡风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课题”。水沟镇立足实际,把推动移风易俗、建设和美乡村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试点开展“关心群众身边事 婚丧嫁娶一顿饭”改革,掀起了兴改旧俗、培育新风的热潮,为实现乡村振兴“凝心聚魂”。
主要做法
以“改、定、管、评”为抓手,推进“一顿饭”改革工作。
一是“改”,改旧立新。一些传统习俗延续百年之久,人们的观念根深蒂固,要彻底改变,需要长期潜移默化、因势利导。在改革之初,水沟镇广泛动员干部跑村入户,广泛征求民意,经过充分了解和详细交谈,发现群众普遍反映大操大办对自己而言是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但是看到别人的出手阔绰,自己就只能“打肿脸充胖子”,不能坏了规矩。破旧俗,立新风,才能打通移风易俗的“任督二脉”。为此,制定了《水沟镇关心群众身边事 婚丧嫁娶一顿饭实施方案》《水沟镇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为普通群众立起标杆、做好表率,切实当好除陋习、树新风的引路人。同时开展广泛宣传,让群众了解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的差别。改选村红白理事会,村党支部书记任理事会会长,推选处事公道、在群众中威望高、办事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乡贤能人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组成新的红白理事会,帮助群众全程操办红白事。丰头、夹咀、裕华三个试点村先试先行,健全“一约四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有章可循。
二是“定”,明确标准。谁不按规矩办事,村红白理事会第一时间劝诫制止。”“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摸排各村红白事操办实际情况,通过村民议事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过充分讨论,制定出台符合本村实际、群众普遍接受、便于实际操作的红白事操办标准细则,简要概括为“12355”模式:“1”:一顿饭。针对群众在红白事操办中吃“两顿饭”现象,提倡吃“一顿饭”,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乡亲近邻,或是帮忙劳客,都只吃一顿正餐(含烟酒),事前事后不办宴席不上菜,劳客只吃一碗面。“2”:20桌。在红白事操办中,严格控制宴席规模,一般不超过20桌(由于农村实际情况,这20桌内不包括帮忙劳客)。“3”:300元。每桌宴席标准不超过300元,其中菜不超过220元/桌、酒不超过70元/瓶、烟不超过15元/盒,每桌宴席只提供1瓶酒和1盒烟。“55”:5天和50元。提倡“丧事简办”,办丧时间一般不超过5日;乡亲近邻随礼份子不超过50元。辛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李红太带头响应改革,在操办父亲丧事时,将下葬时间由9天缩减至4天,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是“管”,全程监管。现在家里婚丧嫁娶,谁也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了,只要跟村里红白理事会说一声,就会有‘专人’帮忙计划把关。”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群众进行全程监督和协助。事前,户主主动向村红白理事会、村向镇市场监督管理所登记报备红白事筹备情况,村网格员充分发挥监管作用,督促群众积极主动报备,同时加强日常宣传,提升群众报备意识。红白理事会接到群众报备后,及时向村两委汇报,召开会议安排红白事宜,结合人情习俗、群众意愿、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服务细则。事中,理事会主动联系户主,深入群众家中做好思想疏导和政策讲解,积极宣传镇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活动实施方案》,做好正面引导作用,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在尊重户主意见的基础上,协助户主操办红白事,在过事当天倡导只吃一顿饭,禁止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并提供相应红白事服务。事后,红白理事会做好红白事的资料收集和台账记录,定期召开季度工作会议,研究相关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评”,定期评比。在推进中,注重示范引领,将“一顿饭”改革成效与“村民积分制管理”“十星级文明户”“红黑榜”等评优表彰挂钩,按季度进行评选,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家庭给予精神奖励,对违反规定的群众及时进行劝导纠正。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文明奖惩公益基金,对积极践行改革的群众,每户给予500元至1000元的物质奖励,让群众既有“面子”又获“里子”,切实让“关键少数”引领“万户家风”,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让文明的因子活跃起来,文明的风气浓郁起来。
工作成效
一是双向减负暖民心。“一顿饭”改革,细化办事细则,缩减办事流程,明确随礼标准,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截止目前共成功改革30起,累计减负30余万元,每件红白事可直接为群众减轻负担1万元以上。一方面,可为过事户主减轻开支,桌数缩减至20桌节省3000元,宴席标准降低为300元共节省2250万元,另一方面,帮助拉礼方节省坐席时间,随礼份子降至50元共节省5000元。
二是以点带面树新风。聚民心带动新民风,以“关心群众身边事 婚丧嫁娶一顿饭’”改革为“小切口”,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一站十所”,开展46场次“燕伋新声”基层宣讲,对积极带头改革的群众和树立典型进行表彰,刹住了盲目攀比、奢侈浪费之风。如今在水沟,大操大办少了,乡情乡谊浓了,文明新风处处劲吹。
三是协同发力促振兴。新民风塑形新农村。水沟镇借助一顿饭改革“凝心铸魂”的突出成效,一体推进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改造提升主干道路、文化广场、村组巷道20余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成立粮食生产、苹果销售、粮油加工3个公司,全镇10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00万元,实现了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思考和启示
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一顿饭”改革的成功探索,为推进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值得大力推广和积极倡导。
一要把方向、抓关键,树立“标准杆”。镇党委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尊重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就摒弃陈规陋习、抵制歪风邪气的具体措施征求群众意见,依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情况,共同商讨制定红白宴席操办规模、时间和惩戒处罚规则,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公告乡邻,加强宣传,引导遵守。
二要健机制、强示范,打好“组合拳”。要本着“文明节俭、群众满意”的原则,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党员干部和乡贤能人带头改革,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浪费攀比的风气,常态化开展典型选树表彰活动,褒扬善行义举,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要建载体、快融合,催生“新业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移风易俗。要以移风易俗改革为抓手,聚民心、树新风、促振兴,建好管好农家书屋、文化广场(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载体,整合镇村文旅资源,加快文旅融合发展,让群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民风淳朴、乡土情长,增强乡村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