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研智观

智能文化旅游

智慧旅游,也称智能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

01

热点聚焦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数字化技术引领文旅消费新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增效,数字化新技术驱动优质文旅产品与服务供给,文化和科技不断碰撞出新火花、新路径,催生出一系列广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新型文旅消费业态。

与时俱进,“文艺+科技”切合消费方式新面貌。与传统文艺作品消费的单向性不同,如今文化消费的互动性和社交属性更加明显,高体验感的文艺作品颇受关注。新消费模式与受众接收方式的贴合度成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环。互动短视频、互动小说等文化产品愈发受到欢迎,艺术各界在互联网的传播下艺术创作得到更多目光和肯定。在消费趋向个性化的如今,新的文艺商业模式更加贴合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供需两侧的良性互动。

以文兴业、“文艺+科技”赋能文化艺术新活力。文艺创新项目迭出,是科技发展对于传统艺术思维和表现的一次变革与重塑。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数字化采集与智能化生产壮大龙泉黑胎青瓷产业活力,AI篆刻技术促进古文字艺术传承与应用,数字孪生平台项目优化龙门石窟智能运营,文献批量脱酸技术助古籍文献“重获新生”。数字文化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5G、人工智能等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文化产业的各个角落,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继往开来,“文艺+科技”提供文化传播新机遇。文艺作品借助科技以更喜闻乐见的模式出现,大批消费者被吸引,沉睡千年的传统艺术作品在数字时空苏醒,传遍神州大地。要抓好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建构内容多样、覆盖广阔的现代化文化产业链。培育发展好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顺应移动化、可视化趋势,集成运用各种新技术,探索文化表现新形式、文化表达新路径,构筑起文化发展新高地。(人民网)

人工智能为戏剧舞台增添科技“灵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时代的戏剧舞台空间是人类情感和想象力与高科技融合的全新产物,它以科技智能为人类创造增添翅膀,让现代戏剧舞台飞得更高更远。然而,“人机”协作的目的不是削弱“人”,而是以科技的“灵韵”丰富人、滋养人、成就人,遵从内心的方向,不断求新、求变,实现自我超越。

百年前,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瓦尔特·本雅明曾将传统艺术品中蕴藏的本真性和个体化的艺术特质,命名为“灵韵”。如果借用此概念,可以说今日AI科技的介入为当代戏剧舞台艺术增添了新的科技“灵韵”:有着源于人类又试图突破人类自身限制的造物之“灵”。

AI介入舞台创作前期策划,是对人类突破创作思维局限的一种助力。AIGC(AI-Generated Content),是一种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方式,它通过已有数据寻找规律,通过适当的泛化能力生成相关内容。AI创新设计融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为设计方案提供优化建议,共同创造创新解决方案,提升创意设计效率和效益。AI打破传统戏剧“场”的概念,实现了从策划筹备、排练制作到合成演出的全程化转变。在舞台的表达形式上,AI介入对舞台空间中交互影像的动态捕捉,实现了人类与剧场的交互。AI推动创新设计向着更具用户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方向发展,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彰显当代艺术的交互性与融合性特点。

AI时代的戏剧舞台空间是人类情感和想象力与高科技融合的全新产物,它以科技智能为人类创造增添翅膀,让现代戏剧舞台飞得更高更远。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虽然AI技术为现代戏剧舞台增添了科技“灵韵”,但它的立足点在于“协作”,它的着眼点和难点仍然在于创作者本身对于工具的把握,以及艺术理解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提升——“人机”协作的目的不是削弱“人”,而是以科技的“灵韵”丰富人、滋养人、成就人,遵从内心的方向,不断求新、求变,实现自我超越。当艺术与科技不断碰撞,并在现代戏剧舞台缔造更多奇迹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守护好艺术的本体,避免舞台沦为技术的跑马场。由此,才能在“人机协同”这一技术理念的基础上,创造出彰显这个时代人文“灵韵”的艺术作品。(光明日报)

02

《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北京旅游发展的总体定位、目标和任务,首次提出将旅游业作为促进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意见》提到,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旅游强国建设先行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和全球旅游目的地。

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北京市将主要从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健全产品体系,推动旅游业态升级;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强化载体建设,提升旅游产业能级;加强宣传推广,打响北京旅游品牌;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强化综合监管,优化旅游市场环境七个方面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要成为旅游强国建设先行区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可从以下四个维度入手:首先,利用北京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独特吸引力和强大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其次,通过融入旅游思维,运用科技和创意手段,创新性开发更多文化资源,将之转化为游客可亲身体验的项目、产品和服务,例如故宫文物的数字化开发,以及北京市各类博物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借助科技和创意增强吸引力,进一步巩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第三,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旅游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为北京打造旅游强国建设先行区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提供有力支持。最后,紧跟消费市场需求变化,致力于打造一个游客能深度体验、沉浸其中的国际旅游城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开发citywalk产品、网红打卡点、微度假目的地等多方面措施,为游客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北京深度体验。(中国网)

《天津市推进旅游资源普查实施方案》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部署要求,树立新形势下的旅游资源观,优化我市旅游空间布局,促进优质旅游资源向优质旅游产品转化,加快建设都市型、体验式、年轻态、人文韵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促进旅游资源在我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旅游资源普查,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展调查,进行分类定级和系统管理的过程。天津市旅游资源普查对象和范围,为全市范围内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为8大主类、23个亚类和110个基本类型。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完善具有天津特色的旅游资源类型。

天津市旅游资源普查采取“统一指导、分区普查”的工作机制。市文化和旅游局设立天津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普查工作,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资源开发工作的负责同志任副组长,财务与基建处、艺术处、公共服务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产业发展处、规划与资源开发处、市场管理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文物保护处、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革命文物处主要负责同志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和旅游局规划与资源开发处,按照全市一盘棋、标准统一的原则,加强对各区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指导,为各区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市文化和旅游局统一委托专业实施机构,具体实施全市旅游资源普查。

各区文化和旅游部门应设立本区旅游资源普查机构,落实属地职责,配合普查实施机构做好本区旅游资源普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

普查的工作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坚持守正创新,确保工作质量;三是发挥资源价值,推进成果应用。(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03

实践动态

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今天拉开帷幕,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齐聚梧州,乐游千年古郡,共赴文旅盛宴。

2024年广西汽车旅游大会暨“一键游广西”快乐新体验活动在梧州市苍海湖旅游区开幕,自治区副主席胡帆出席并致辞。活动以“汽旅新消费·美好新生活”为主题,设置一键游广西·快乐新体验、“向广西出发”自驾游、汽车旅游露营装备展等系列活动。大会首次引入低空飞行汽车等装备,旨在进一步探索“低空经济+旅游”产业。在“一键游广西”数字体验展区,广西文化旅游大会首次全周期使用的“一键游广西”线上平台,则充分体现了数字技术在文旅方面的广泛应用。

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嘉年华在梧州市政广场盛大开幕。启动仪式上,梧州作为发起城市,与广东佛山、中山、江门、茂名、肇庆、云浮共同发布了9条岭南城市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发展联盟城市旅游主题线路。

本次广西文化旅游嘉年华以“文旅大玩家”为主题,荟萃广西和大湾区城市文旅精品,精心策划“文旅奇市”与“灵感秀场”两大核心板块,全方位展现广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面貌、新成果,并配套开展2024年梧州·粤港澳大湾区粤剧名家名曲展演、醒狮展演秀、“潮流乐章”松弛音乐会、“桂风霓裳”广西民族服饰秀等一系列特色演出,通过别出心裁的“通关式逛展”互动,为游客打造全天候一站式“吃喝玩乐购”旅游消费新体验。(广西台新闻频道)

沈阳:以冰雪赛事引领冰雪经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阳精心谋划2024-2025年冰雪季赛事活动300余场次,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为辽宁省承办全国第十五冬季运动会营造浓厚氛围。

沈阳申办举办高水平冰雪赛事,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12月21日至27日,中国第一届男子冰球职业联赛沈阳站比赛将在沈阳开赛,这是沈阳市第一次组建队伍参加全国冰球职业联赛,通过高水平冰球赛事进一步提升沈阳市冰球运动的整体水平。

同时,沈阳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支持鼓励体育协会、俱乐部承办全国青少年冰球联赛、全国中小学生冰球挑战赛、全国大众冰球成人邀请赛、东北青少年冰球联赛等冰球赛事,让冰球爱好者们在家门口观看更多冰球赛事。

在开展大众冰雪活动方面,2024-2025年冰雪季,沈阳将谋划第二届雪地足球村超联赛、北陵公园冬季冰雪嘉年华、拾壹烟花小镇冰雪嘉年华、棋盘山冰雪大世界、浑南冬梦冰雪乐园、法库财湖冬捕节、康平卧龙湖冰雪马拉松、冰雪运动进校园等群众性系列冰雪赛事活动。

沈阳拓展“体育+”“冰雪+”,不断创新,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大力举办集旅游、健身、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冰雪季体育赛事活动,满足人们多元化冰雪运动需求,有效促进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的发展,引领人们走向户外,走上冰雪,持续不断地掀起冰雪运动热潮,以冰雪赛事引领冰雪经济发展。(中国新闻网)

04

国际视

中肯旅游服务平台线上服务正式开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肯尼亚时间11月8日下午,在肯尼亚纳罗克郡举办的中肯旅游合作对话会暨肯尼亚“你好!中国”旅游推介会上,中肯旅游服务平台线上服务正式开通。活动由中国文化旅游部、肯尼亚旅游与野生动物部、肯尼亚纳罗克郡政府联合举办,旨在为促进旅游合作、促进民间交流和深化文化联系提供平台。

中肯旅游服务平台自2024年5月10日成立以来,已经吸引了超过来自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等领域的50家企业入驻,促成超千人的旅游订单,未来将继续扩大规模,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与更优质的体验。

该平台旨在为游客打通旅游全链条,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优惠优质的旅游体验服务,构建中肯旅游市场互惠机制,提高中肯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人民网)

第九届德国“中国曲艺周”在柏林首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柏林时间12日晚,第九届德国“中国曲艺周”柏林曲艺晚会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当地200多名华侨华人和德国友人共同观演。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曾颖如在致辞中表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德两国在艺术文化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合作,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希望曲艺这种根植中国民间、深受普通民众广泛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也能得到德国朋友们的欢迎,也期待德国“中国曲艺周”这一优秀文化品牌继续为中德文化交流架起友谊的桥梁。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孙勤航表示,曲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的表现方式,生动传达着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哲学。自2013年起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国曲艺家协会合作,迄今已在德国共同举办9届“中国曲艺周”。希望通过这种跨文化的艺术对话,进一步加强中德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和心灵相通。(中国新闻网)

05

数据洞察

2024年国际旅游业有望实现或超越2019年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国际旅行商大会在梧州市举办。来自俄罗斯、法国、英国、韩国、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16个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50多家旅行社、酒店集团、航空公司、旅游企业代表等参会。祝善忠出席大会并致辞。

2024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根据联合国旅游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得益于亚洲市场的全面开放和航空连通性和签证便利化进一步加强,今年1月至7月,国际游客约为7.9亿人次,比2023年增长11%,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96%。

这一显著增长表明国际旅游业不仅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就业和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和旅游业仍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形势,但整体国际环境和旅游信心都趋于乐观。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今年以来,中国入境旅游恢复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国际游客来华人数大幅增长。中国优质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越来越多国际游客的青睐,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正在带动亚太地区国家旅游业共同发展。

中国各地应不断创新和开发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新产品、提升入境游服务和产品的文化性、体验性、时代性和个性化,持续提升入境游客的旅游舒适度、便捷度和满意度,让国际游客“少障碍”“无障碍”地在中国进行深度体验。(中国新闻网)

前10个月增长8.8%,西部陆海新通道外贸持续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10个月,全国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总值1.15万亿元,同比增长8.8%,高出我国外贸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西部陆海新通道外贸持续发力。今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五周年。11月12日,“海关支持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进一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闻发布会在重庆举行。

在去年出台的15条支持举措基础上,海关总署当天发布新一轮15条重点支持举措。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副司长陈宗旺介绍说,新的举措主要聚焦通关便利、支持开放、服务产业、降低成本四个方面,与去年相比,更加注重通道的联动发展,更加注重打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模式,更加注重惠及企业的措施复制推广。

近年来,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红利,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提质增效。数据显示,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辐射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42个港口。运输货物从汽车、通机等工业品到水果、肉类等农产品,品类达1160余种。通道沿线对外开放口岸达111个,综合保税区达48个,今年前10个月,沿线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此外,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物流更加畅通。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海关监管中老班列6525列、监管中越班列1700列,同比分别增长36.5%、47%,跨境班列整体运行效率提升60%以上。同期,通道沿线省(区、市)出口农产品268.8亿元,同比增长12.3%,更多优势特色农产品“跑进”国际市场。(新华网)

图片 | 网络

清研智谈

清研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