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海外网消息,欧盟开始正式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在这一情况之下,英国方面明确表示无意追随欧盟的此项决定。总台记者从英国汽车行业从业者处获悉,英国政府的这一做法是正确的,这一做法将有利于中英双方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尼克在英国伦敦从事某中国品牌电动汽车的销售工作,且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他称,中国电动汽车具备价格合理、技术先进的特点,在英国消费者里广受好评。而英国政府不打算加征关税这一情况,对中英两国的互利共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早在今年早些时候,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在接受访问之际就曾表明态度:“我们无意关闭英国经济的进出口业务。我们从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中获益,其中也包括与中国的贸易联系。”这同样也是新一届英国政府政策连贯性的一种表述。
自斯塔默担任英国首相之后,英国政府便多次宣称要强化与中国的沟通,进而改善双边关系。虽然英国受到国会强硬派的压力,在对华表态方面有过波动,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国会秉持“冷静务实的经济现实主义”态度来处理对华关系。此外,英国的财政大臣以及外交部的高级官员都曾表达过访华的意愿。
英国做出这一决定并非心血来潮。在英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其对中国制造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依赖。一旦加征关税,必然会抬高价格,进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英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绿色能源转型,而中国电动汽车在实现该目标进程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的这一选择同样反映出其对华政策的转变,在脱欧之后,英国更加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期望通过强化与中国的联系来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不久前称,中方不认可、不接受相关裁决结果,并且已经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诉讼。这一关税举措致使欧盟内部出现分裂状况。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警告,欧盟的这一决定不但会提升与中国产生贸易冲突的风险,而且会使消费者面临汽车价格上涨的情况,欧洲电动汽车的发展以及气候目标的达成或许会在“极为关键的阶段”放慢速度。德国《图片报》作出这样的形容:保护主义措施就仿佛筑起一堵墙来抵御大风,结果却发现挡住了自己的视线。
外媒称,英国对华态度转变为“进步现实主义”。正因为如此,在美国和欧盟先后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之后,即便美国可能会向英国施压,要求其对中国加征关税,但伦敦方面已多次重申“不跟牌”。这是为何呢?欧盟的诸多汽车制造巨头以及部分欧盟成员国政府在对华加税问题上的反应,就足以表明布鲁塞尔此举实际上是大错特错。而中国可能作出的回应更是让英国人感到担忧。
据相关报道,斯塔默担任首相之后,其“收件箱里满是外交难题”,而“纠正近年来对华政策的混乱”便是其中一个难题,这也成为了当下英国政府进行重要变革的一个方向。从外部因素来讲,英国已经发觉,近年来在与中国的接触和联系方面,自身已大大落后于其他大国,在G7集团中更是成为了“十足的局外人”,从而产生了危机感。从内部情况来看,经过近几年的曲折反复,英国也认识到,中英两国不应、也不可能走向彼此隔绝的状态,在英国国内,反思并呼吁开展对华合作的声音正不断增多。以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英国调整对华政策的背景。在拉米之后,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据说也正在考虑访华事宜。
英国外交发展大臣拉米于上月开启了为期两天的对华正式访问。当日,中国外交部长于北京同拉米展开会谈。拉米指出,英国政府致力于以连贯、相互尊重且契合双方长远利益的方式,强化与中国的对话合作,并有效管控分歧。拉米的此次访问是英国外交大臣在六年内的第二次访华,有分析指出,这一情况表明过去数年间中英双边关系处于冷淡状态。路透社报道称,今年7月上台执政的英国工党政府希望展现其在与中国接触时的认真态度,尤其是在经济与全球事务方面。
中英之间的紧密合作无疑对双方均具有诸多益处。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主任张力于5日在伦敦指出,随着过境免签政策、方便外国游客支付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从英国前往中国旅游的游客数量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
在2024年伦敦世界旅游交易会期间,张力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专访时谈到,中英两国彼此都是重要的游客来源市场。按照英国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每22名中国游客就能为英国旅游业创造1个就业岗位。2023年,到英国旅游的中国游客总计有36.8万人次,消费总额达到7.98亿英镑(约合73.68亿元人民币)。张力还表示,自2023年1月起,英国赴华旅游的游客数量便快速回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