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的时候,大家喝西北风都有冰美式般的口感。

起初这是个财务问题,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一个家庭是一样一样的。大家初始的概念是有钱了,可以通过补贴、减税的方式来给企业、居民降低负担、刺激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因为有钱所以可以给钱。其实进一步看,没钱的时候,整个经济体收入下降,这时候补贴对刺激积极性可能更重要,但是钱从哪里来呢?

其实借钱补贴、减税是个常见选项,既然都是借,与其把钱投入到建设、生产来创造税收,不如把钱给百姓,通过消费--生产循环多绕一圈,来获取财政收入。

赚钱和花钱的体感不一样,就好像对A在打牌的时候算大,但在“打牌”的时候又算小。

举个例子,11月1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交易契税、土增税、增值税的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关于住房交易契税政策

(一)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为14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14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

(二)第二套住房,面积为14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14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

二、关于有关城市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后相关土地增值税、增值税政策。

(一)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的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第一项,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继续免征土地增值税。

(二)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深圳市,凡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的,与全国其他地区适用统一的个人销售住房增值税政策,对该城市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

曾经的土增税税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的土增税税率

这块是给企业开发和个人二手房销售的税收减免,两项增值税以前是大头,房子越贵税收越多,现如今这行情哪里来的增值部分?建设项目不亏钱的算运气好了。这事跟刚发的2025年假日安排一样,多给了两天,是好事,但也不怎么迫切了,因为大部分人现在分为两种状态:

第一种:休了一两年长假了,根本不缺假期;第二种:在继续疯狂卷的企业勉强维持,或者灵活就业,总之手停口停,给假期也休不了。

从品学兼优的日子人,到品学兼忧的乐子人,大家对谋求调整的积极性显著的变保守了,

说到这类变化,有点徒叹奈何,我们甚至不纠结于那两天假期了,也不怎么关注交易中的税费了,但总算有些改变,此时才应意识到——争取到一些利益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假期这事民众的角度喊了多少年。更不要说触及核心利益的东西,那得到什么地步……

增值税的调整压力并不大,因为“增值”已经不是如今的地产主流,主要目标是“止跌企稳”,意味着对之前三年价格的下跌给出的观点是:不要继续就可以,之前已经跌去的部分是宏观层面并不固守的。

我们做个理想假设,要是前几年的某一时刻,恰好在建的房子基本上都被卖给了购房人,政策的弹性会不会像今天那么大。有时候你看财税是二次分配,其实也要看责任、收益的分配。

税收不足,那么增加补贴需要赤字,也就是政府借钱;或者少借点,因为财政的扩大其实是政府事权边界的扩张,容易出现大政府、小市场的状况。政府主导的补贴要是没有有效覆盖到居民怎么办?那是不是宁可让它少借一点?

所以你看,借钱与否,增加赤字与否,实际上是对政府责任、约束的博弈,要是混淆了否定赤字还是否定福利,还是增长赤字但没福利,以及不增长赤字也没福利这几个组合的区别。

减税与减少福利,也是美国两党在大选中的争议之处,主要反映在选民倾向上。当然各自阵营并非铁板一块,例如对减税的看法,对医保的看法,更强调市场的思维并不一定都鼓励竞争,而是政府少干预,可是少干预就意味着对医保费用高企、制药企业集体游说能力的放纵。

当初奥巴马医改,带来的问题是医疗支出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众对政府干预的支持,看似很奇怪,实则是相当多的人,并不希望美国版“统筹”,因为有人吃了税收福利,有钱的不想为没钱的买单。这里的“有钱人”并非特指富豪,而是也包括相当一部分普通中产。过去我发文章写过,美国的中产家庭可支配收入并没有明显增长,其中一部分人更倾向于减少负担,不要平均主义,因为这部分人在职场上更有竞争力,相对容易通过就业收入增长来覆盖支出,各自买商业险安好,宁可也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目前美国共和党争取到的相当一部分选民,原本是民主党的拥趸,现在他们选择反福利、反税收、反工会,似乎这很不“无产阶级”,普通人居然对看似有利的政策表现出如此不信任,说明哪里都有问题,缺钱还是缺乏约束,总有一个是代价。

这一点不分东西方,要么证明能约束花钱的方式,要么干脆别借。

直播课、财经知识分享、内部直播圈、专业垂直领域咨询,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盐会员群,解锁更多知识点和好朋友。

联络v:salt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