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天又一名打工人因为加班猝死了

据了解,死者姓邢,今年39周岁,于2024年10月6日加入冠捷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负责纸箱折叠工作

入职前的体检结果显示他身体健康,没有基础疾病。但自从入职以来,加班已常态。

从10月6日到10月15日的8天中,他累计加班时间达到41小时,其中有一天的加班时间最长达11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后又曝光了一些扎心细节:死者是个派遣员工,没交任何保险、没签劳动合同。

劳务派遣再次成为践踏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挡箭牌”

而就在昨天,国务院重磅官宣,2025年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各增加1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体打工人喜大普奔,朋友圈消息刷屏。其实就在前几天,国家还出台了一项新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鼓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吧,既然是鼓励,那肯定难以落地。

毕竟,早在2015年,国家就提出落实带薪休假、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但时至9年后的今天,可能唯一落实的就是弹性休息了:

周末可有有无,上班有点、下班没点,人虽“物理”下班,但各种工作群聊要实时在线……

不过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不休假只加班的打工日常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

01 高居不下的工作时长

01 高居不下的工作时长

我们先来看看,当下打工人的工作状态:

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披露,2024年9月,中国打工人的平均周工作时长为48.8小时,即每天工作9.76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不难看出,近一年来,国人的工作时长最少都不低于48.5小时/周,即每天至少工作9.7小时,可以说是时刻保持了一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要说拼工作时长,中国打工人就从来就没输过,轻轻松松成为世界第一,而且还是断层式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平时工作忙,没时间旅游玩耍,所以只能去当冤大头,在公休节假日挤着人满为患的景点,花着高价的机酒钱,过着比上班更累的假期。

而正当中国打工人累死累活地为了生计卷天卷地卷自己时,幸福的冰岛人民已经正式开启了四天工作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15年至2019年,冰岛就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试验,将每周工作时间缩短至35-36小时,同时保持薪资不变。

最近,冰岛也公布了试验结果:四天工作制下的冰岛经济表现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超过了多数的欧洲国家,成为欧洲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冰岛的GDP增长显著高于其他欧洲国家和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2023年经济增长率达到约4.1%。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1.5%,是北欧国家中最高的。

为啥冰岛人民可以幸福快乐的“站着”把钱赚了,而我们即便天天996地舍命搬砖,日子依然被焦虑、不甘、疲惫填满,凭啥?

02 为啥这个班不能少上点

02 为啥这个班不能少上点

当然,首先还是因为中国人实在太多了,这是我们的基本盘,没办法。

从刚刚建国的4亿人口,飙升至当下的14亿人口,我们的劳动力资源确实是太丰富了。

正应了那句领导们惯用的PUA话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得益于大量廉价、充满纪律性的劳动力,我们成为了世界工厂。在20世纪全球化风潮之下,赚到了第一桶金。

伴随着成功加入WTO,中国经济也在改开后开启了加速度,一路从1978年的GDP世界排名第10飙升至当下的全球第二。

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经济真正开始一路狂奔也就是改开后这三四十年,距离实现真正的工业化其实也没几年。

换句话说,我们是靠着西方淘汰下来的落后产能发家的。

这也就意味着,这样的工作不需要劳动力有着多高的文化素养和技术储备,听话、肯干、守纪律足够了。

比如,同样是坐在办公室里搞行政,虽然谁都能干,但小私企和大国企的工资可能相差N倍。

而如果“能力”不能成为求职者间的分水岭,那自然要靠学历、出身、关系、资源等其他参数加持,从而决定这样一个稀缺岗位花落谁家。

反馈到求职市场,自然就是内卷升级。比学历、比简历、比证书……

归根到底,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人均资源很低,福利下限较低的国家。

如果你不拼不卷,古时候很可能就是没饭吃,现在可能就是找不到工作,社会的容错率一直不高。

与此同时,资源分配又是严重“倒金字塔”,越往上层资源越多,越往下层越少。这就导致,普通人对生活有种说不出来的焦虑,担心一旦被裁就找不到工作、还不起房贷、养不起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让出生没带任何buff的普通人,只能依靠任劳任怨和吃苦耐劳两大中华传统美德闯社会。

翻译过来就是只能持续内卷:任劳任怨的加班、下班不能比领导走的早、工作时间以外也要及时回复各种工作消息、996根本不在话下……

其次,中国真的太大了。

城乡之间、南北之间的经济发展是极度不平衡的。一二线城市已经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但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的人民依然过着刚刚温饱的日子。

也是说,你要是一天不开工,你今天可能就没饭吃或者吃不饱,生活里也没有什么“结余”。

所以外出务工人员所在的制造业工厂,无论是工厂主还是在里面打工的厂哥厂妹,都不希望工厂放假

因为放假就意味着没钱赚,毕竟低端制造业是没有什么附加值可言的,干的就是脏活、累活。

看看疫情那几年的光景就知道了。

所以这样的基本面也就决定了,当下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为了能生活得更好,甚至是活下去,工作时间是唯一可以换取RMB的资源,长时间的休假是奢侈的。不敢休、也休不起。

03 经济的下半场

03 经济的下半场

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已经走到了拐点。

疫情冲击、少子化、老龄化、逆全球化、债务危机等等,这共同组成了一曲“旧时代”的挽歌。

对应的逻辑就是:人口红利不再、外贸难以独扛大旗、房地产已经哑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看改开后这四十年的发展,我们靠着西方的产能转移、人口红利以及房地产和大基建扛下了经济赶超的上半场。

但显然,下半场的玩法已经改变,我们需要重新解题。

高科技推动加消费拉动无疑将成为拉动下半场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之前那种使劲卷不消费的模式,肯定走不远,而且会进一步导致生育率的暴跌。

高科技拉动很好理解,就是国家一直在说的产业升级。

但产业升级,可能只惠及一部分人,也就是一些高精尖人才和行业从业者,比如互联网行业迎来大爆发后,传统行业却在节节败退。

所以这条产业升级之路一定是道阻且长,大概率需要一代人来承接。

而且产业升级之后,更重要的是要让全世界买单,这样才能用赚到的钱从全世界买回来更多资源、更好的消费品,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这说的是外需,中国的角色要从世界的加工厂,转变成为高精尖技术和产品的供给者,提升稀缺性和附加值,以掌握定价权。

而提升内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国民购买力。无论是我们自己生产的,还是进口的,都要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有消费力。

但我们当下的卡点恰恰是在于,大部分人收入太低,买不起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所以才要卖到全世界各地,过度依赖外需。

一旦国际局势发生动荡,或者西方国家再次转移产能,又或者国外经济普遍疲软,就会导致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东西外销也销不出去。

所谓产能过剩,说的正是国民的购买力追不上国民生产速度。

虽然打工人们自嘲牛马,但现代化国家不是靠牛马建立起来的,而是靠着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既是上班的主体,更是消费的主体。

如果每个人都过得跟牛马一样,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打工打得团团转,那大概率是没时间没精力也没欲望消费的,幸福感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已经成为拉动下半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04 未来一定会越来越松弛

04 未来一定会越来越松弛

那如何让普通人幸福起来?冰岛已经告诉我们了:有钱+有闲。

让大家有钱有时间去旅游、去下馆子、去消费升级,而不是下班后连脑子都不想动,只想在家躺尸刷短视频,脑子越刷越退化,情绪越刷越emo。

因为高速增长的时代确实结束了。不是机器开足马力,工人加班加点,企业的利润就能day day up。

从上到下,我们要破除对“增长”的迷恋,找到在低增长时代的生存之道。

因为在这个时代,机会将大幅变少,财富积累会变得非常缓慢,再伴随着学历贬值,让奋斗的性价比暴跌。

所以这两年肉眼可见的是社会思潮在转向,00后们也早就厌烦了那些充斥着成功学味道的爹味说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往那种激励模式,或者说画饼模式不再适用于年轻一代的打工人,劳资关系或者说工作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其实,不难看出,国家近两年也调整了很多策略,纠正以前一些措施存在的问题。

刚刚发布的2025年放假安排正是最好的写照,增加公休假日,减少拼凑式调休,让劳动人民能真正劳逸结合。

其实,早在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中就曾提出建议:2030年实现4天工作制,还顺带给令人深恶痛绝的调休提了一个解决方案。

这份报告提出的“做四休三”制度指的是在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可以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天的工作制(总计每周工作36小时)。

这样,国家就可以取消每年通过前挪后借而形成的黄金周或小长假制度。

那什么时候劳动生产率才能达到“一定”水平?2030年能否真的迎来更多的休假和四天工作制?这一切可能只能交给时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松弛这条“主旋律”是一定的。毕竟,中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步入next level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