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41年秋,是斯大林和整个苏联的至暗时刻。

7月,白俄罗斯沦陷;8月上旬,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打开了通向莫斯科的门户;9月,乌克兰首都基辅沦陷。短短几个月,苏联损失军队数百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后,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到达莫斯科外围,德军开始集中兵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

当时的莫斯科于苏联而言,可不像南京之于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南京作为当时的首都,位于东部沿海省份,易攻难守。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抗日战争的后半程潜力在于中部和西部的争夺,即使丢了首都,也代表不了什么,战争才刚刚开始。

而莫斯科,作为苏联首都,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还是当时苏联最大的城市,政治、经济、工业、交通中心。苏联已经丢失了几乎全部西部工业区,要是再丢了莫斯科,即使不能说是战争结束,但至少斯大林和他的政府只能跑到乌拉尔山区去领导苏联人民打游击了。

所以,莫斯科决不能丢!

然而,形势极其严峻,德军在而后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又俘虏了58万苏军,仅有85000人突出德军防线。

莫斯科乃至整个苏联都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首都各行政机关以及外国使馆,都已陆续从莫斯科迁往古比雪夫。

关键时刻,斯大林又一次想到了朱可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前是否放弃基辅的问题上,朱可夫当众顶撞了斯大林,被贬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事后,西南方面军66万部队被围歼的事实,证明了朱可夫的主张是正确的,但是为时已晚。

此时,朱可夫正在北方战场上,保卫着同样岌岌可危的列宁格勒,斯大林很快将其召回了莫斯科。

二、

朱可夫到达莫斯科后,立刻施展他极富天分的组织和实干才能,采取了如下措施:

1. 积极防御

自7月起,苏联政府组织民众在莫斯科以西如火如荼地构筑工事,60万民工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妇女。此外,在莫斯科以西宽达750公里,正面300公里的纵深内,构筑了3道防线和9道防御工事。

朱可夫受命之后,着手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韦茨—卡卢加一线建立新的防线,并组建第二梯队和方面军预备队。

1941年10月9日,莫扎伊斯克防线指挥部获得了新组建的5个机枪营、10个反坦克炮兵团和5个坦克旅,编成第5集团军,加入了莫扎伊斯克防线,由列柳申科将军指挥。

1941年10月17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编为新的西方面军,朱可夫任司令员。

同日,根据朱可夫建议,在西北方向上掩护莫斯科的西方面军右翼部队第22,29,30,31集团军组建为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出任司令员。

莫斯科市民也被动员起来。

仅仅3天之内,就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到10月末,仅妇女儿童就构筑了700公里反坦克堑壕,挖掘了30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修筑了3800余个临时和固定火力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中——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地区展开的多次激烈战斗中,苏联红军对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将其阻止于拉马河、鲁扎河、纳拉河等地区。

2. 重整秩序

此时,处于防御状态的莫斯科城,被街垒、路垒、工事严密地封锁起来,食品因此严重短缺,莫斯科已疏散许多政府机关和最重要的企业。

在混乱的状态中,各种敌对分子和间谍开始活跃,散布危言,加剧了城市的慌乱。斯大林和朱可夫认为,如果任凭这种混乱持续下去,莫斯科将不攻自破。

1941年10月20日,国防委员会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域实行戒严,对所有散布危言耸听的敌特分子严惩不贷,当场枪毙。

当局命令居民在街道筑起防御工事,连克里姆林宫附近都不例外,组建新的民兵师,全城做好巷战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红场阅兵

面对德军的突然袭击和苏军的不堪一击,斯大林曾一度心情沮丧,但他很快从消沉的情绪中摆脱出来,重新振作,肩负起他身上的重任。

据说,在莫斯科最危急的时刻,为斯大林准备撤退的飞机和火车已经准备好了,但斯大林在火车站徘徊了两个小时,最终在朱可夫的劝说下选择留了下来。

11月7日是十月革命纪念日,以往在这个时候,都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但今年如此特殊,德军已兵临城下,敌机随时可能光临头顶,阅兵式还能照常举办吗?

斯大林询问朱可夫:“前线形势是否允许我们举办阅兵式?”

朱可夫回答:“此时如果能进行阅兵,毫无疑问将会大大提升士气,我会采取尽可能的措施保障阅兵式顺利进行。”

随后,大量的防空高射炮和飞机被调到了莫斯科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7日,在180万德军兵临城下、首都岌岌可危的时候,斯大林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在讲话中他发出最后号召:

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的战争!让我们伟大的先辈英勇的形象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消灭德国占领者!

这是一次极其悲壮的阅兵式,参加阅兵的队伍在克里姆林宫前检阅后,直接开赴前线。斯大林的讲话也极大地振奋了军队和老百姓的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

4. 远东调兵

11月15日,德军再次不顾一切地向莫斯科发动总攻。先头部队已冲到离莫斯科20千米远的地方,指挥官用望远镜已能看到克里姆林宫顶端的红星了。

斯大林打电话给朱可夫:“你坚信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吗?我怀着内心的痛苦在问你这个问题,希望你作为共产党员诚实地回答。”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问答,而是一位统帅在向一位大将询问一个国家的未来命运。

朱可夫答道:“毫无疑问,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但是至少还需要增加两个集团军和200辆坦克。”没有人知道,朱可夫这句承诺的背后,他肩负着多么大的压力。

当然,朱可失的承诺并不是信口开河。当时,苏军已经在莫斯科集结了大量部队准备反攻。同时,由于得到确切情报,日本在远东地区认定的主要对手是美国,暂时不会进攻苏联。所以,朱可夫从远东地区调回了几十个装备精良的狼虎之师,向莫斯科日夜征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组织反击

此时的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在苏军的顽强抵抗面前消耗过大,又无在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到11月上旬,在极端低温的天气下,坦克和其他车辆都不能动弹。

德军士气严重受挫,而苏军则士气高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41年11月29日,德军已成强弩之末,在各个方向上的进攻都已被遏制。德军的进攻一停下来,斯大林、朱可夫和铁木辛哥就立即计划冬季的反攻。

12月5日,朱可夫带领苏军在莫斯科地区发动大规模反击,他投入大量援军以对抗德军的攻势,包括新建造的T-34坦克和喀秋莎火箭炮,还有多个滑雪营,以及十多万以逸待劳的西伯利亚生力军。

此时,苏军的实力是,总兵力110万人,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1000余架飞机。德军共有170万人,13500门火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虽然德军兵力要多于苏军,但由于其战线过长,兵力分散,陷入被动。

到12月9日,苏联红军解放了罗加切沃,11日解放了伊斯特拉,12日解放了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15日解放了克林,16日解放了加里宁,20日解放了沃洛科拉姆斯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此时的苏军还未完全成长起来,因而未能全部完成所赋予的围歼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的任务。

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向军部队转入防御,莫斯科保卫战至此胜利结束,苏联最终挺过来了!

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胜利,终结了希特勒引以为傲的闪电战,在这之前,德军几乎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

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纳粹德国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其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由此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作为斯大林的“救火队员”,朱可夫自然是功不可没。

四年后,实力的天平倒转。斯大林说:“莫斯科的保卫者,理应成为柏林的攻克者”。于是,朱可夫统领的百万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成为敲开柏林大门的重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注号“韦老师讲二战史”,为您呈现更多鲜为人知的二战轶事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