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刊登于《新华日报》2024年11月14日5版

秋末冬初,苏州大地处处“新”意勃发,令人欣喜。

企业车间,数字化改造加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迭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科研院所,一项项紧贴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快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产业园区,一个个重大项目稳步推进,产业新赛道上争先竞速……乘势而上,向“新”而行,苏州以扎实的创新实践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蓬勃发展的景象背后,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而法治为锻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提供了“硬核”支撑。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苏州正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营造更强的创新生态体系和更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加快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用制度夯实一流营商环境之基

“一流的创新生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让苏州长期备受海内外资本青睐,苏州先后被世界银行、《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和‘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在6月26日举行的江苏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新闻发布会苏州专场,苏州因其独特的营商环境而成为开放与创新、创新与产业、产业与资本结合最好的城市之一的发布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一流的创新生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这个关键词。苏州把高水平法治作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推进器”和“压舱石”,面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要求,苏州政法系统制定出台若干举措,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新”出“力”。

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苏州,深刻领会到法治化营商环境既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生产力、驱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首先要做好立法工作。紧扣新质生产力“以新促质”的核心要义和创新这个关键,苏州制定科技创新领域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苏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翻阅条例,创新集群发展、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科技创新用地需求保障等围绕科技创新的各类服务事项一目了然。

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苏州作为全国工业重镇、第六大经济中心城市,目前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85家,2024年1—8月全市专利授权量超9万件,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苏州获奖36项。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苏州为此启动制定《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涵盖著作、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数据等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条例还针对重点产业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引导,夯实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制度基石,激发新质生产力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高质量立法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基础,那么建设助企服务中心则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力实践。

民营经济占据苏州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统计数据显示,当前,苏州全市拥有民营企业超83万户,民营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万亿元。民营经济贡献了苏州全市50%以上的经济总量、6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和8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

正基于此,在今年7月21日第三个“苏州企业家日”举行的企业家创新发展大会上,由苏州市助企发展司法服务中心、苏州市企检服务中心、苏州市科技服务中心、苏州市企业服务中心、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苏州市便民服务中心、苏州市贸促会会员服务中心7家单位联合发布“心心益企”C2C(Center to Customer)服务宣言,为企业安心发展、创新研发筑牢坚实的营商环境基础。

“要让企业违法犯罪率和被侵害率‘双最低’成为苏州的魅力名片。”苏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爱军说。以苏州市企检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经过半年多时间探索实践,目前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中心针对企业需求和发展痛点,及时开展法治咨询,对有损企业安全感和发展信心的案件,及时依法办理,对涉企刑事“挂案”依法清理。同时,中心还强化跨区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涉企公益诉讼诉前磋商、社区矫正等检察协作机制,重点开展涉企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税收、电商直播新业态等专项治理,积极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面对科技不断迭代升级,一些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进入“无人区”,涉及法律问题亦无成熟先例可循的现状,检察机关如何为一线办案提供有力支撑?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寿樱介绍,“我们通过‘向线索要案件、从衔接找案件’等举措推动知识产权案件结构‘含金量’提升,并探索建立‘个案+类罪+行业’模式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办案指引,制定商标、商业秘密、著作权三类案件‘3项审查指引’,以‘检察套餐’精准发力,赋能一线办案。”

一份宣言,就是一份承诺,就是一份责任。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专家咨询团专家方世南认为,尊重企业家,最关键的就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苏州政法系统各职能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围绕如何服务企业发展、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出实招、办实事,既是对‘让法治成为苏州核心竞争力’理念的传承,又是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保障。”

以法治力量赋能产业竞速新赛道

6月15日,在华东地区首届直升机技能竞赛现场,一场由苏州高速公司、高速交警、交通执法、医疗急救、消防、航空救援等单位联合开展的空地联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演练,让高速公路突发事故拥堵救援不再是难题;

7月19日,一架装载10盒心脏急救药品的专业无人机,耗时11分钟抵达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总院,送药配送距离缩短44%的同时,配送时效提升60%,为急救患者争取到宝贵时间;

8月15日,在苏州低空经济昆山现场观摩会上,顺丰长三角创新总部项目签约落地;

9月中旬,苏州交投集团首批20余处低空飞行器起降点启动建设。

从盛夏到金秋,有关苏州发展低空经济的热闹场景不时吸引着众人眼球。随着一个个应用场景顺利落地,苏州发展低空经济的路径愈发清晰。

以低空经济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苏州如何能够一飞冲天?答案是健全政策体系、筑牢法治根基。围绕低空经济、智能车联网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今年以来,苏州市司法局持续以法治规范市场秩序,主动谋划、全力推进立法制规工作,组织开展低空经济立法调研并形成专题报告,多次召开低空经济立法制规工作推进会,指导起草部门开展条例的起草、调研等工作;加强对《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苏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苏州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苏州市促进智能车联网实验室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推动完善政策引导和支持机制。

在积极赋能产业竞速新赛道的同时,苏州还持续以法治力量保护老字号企业的创新发展。苏州元大昌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因商标被网店抢注而苦恼不已。姑苏区人民检察院获悉后,以此为契机,联合苏州大学法学院,全面摸排辖区58家老字号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调查发现“老字号”被仿冒造假、抢注商标“碰瓷”的案例屡见不鲜,16家“老字号”存在商标、字号被滥用、冒用情况,超过半数的“老字号”遭遇过商标“碰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姑苏区人民检察院牵头建立老字号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办案组,协同姑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主管部门,帮助“元大昌”等一批知名老字号企业解决商标被侵权问题。在此基础上,姑苏区还设立江苏省首个老字号商标品牌指导站,编制《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指引纲要》,推动实施老字号企业保护“一企一策”行动。

一向敢闯敢试的苏州企业,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还积极“走出去”,谋求更大发展,同时也面临新问题新挑战。苏州政法系统未雨绸缪,聚焦投资贸易、知识产权、商事保护等领域,主动接轨国际市场,完善政策举措,护航企业海外发展。

A公司是一家在苏州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公司,因客户产业链调整以及自身整体业务发展需要,公司计划前往越南设立生产制造型子公司,负责部分产品的生产和进出口。“公司‘走出去’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公司法律服务方北京市盈科(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天宏介绍,在帮助企业安全布局海外市场中,律师团队主要从中国对外投资的最新审核标准和越南当地的准入政策着手,确认企业项目在法律层面的可行性,针对企业项目出具详细的研究报告,并协助企业制作、准备其他项目所需要的法律文件。经过多轮沟通和多方合力,项目顺利通过审批。

作为外向型经济大市,苏州有着规模庞大的涉外经营主体,迫切需要高水平、专业化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苏州为此一直在探索实践,今年3月,苏州发布《关于建设涉外法律服务集聚示范区的实施方案》等,公布苏州市涉外法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推动高水平涉外法治建设,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为各类经营主体端出法治大餐

“在座谈会上我咨询了一个问题,会后民警多次上门,不仅给予融资方面相关指导,还帮助我们节约了建设成本。”不久前,对于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利企直通车”开进企业的做法,吴江区七都镇一家知名品牌地板生产基地负责人史先生由衷点赞。

用工难、融资难等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苏州市公安机关为此开通“利企直通车”,走进企业开展警企座谈等活动,主动了解企业诉求,及时回应并推动解决,实现警企之间诉求表达、问题处理、情况反馈闭环管理。吴江区公安局副局长沈卫东介绍,“利企直通车”充分整合各警种部门资源,成立“体检工作组”,为辖区规模以上企业“把脉问诊”,全面排摸苗头性、倾向性、系统性问题和风险,有针对性地向企业提出防控意见。

当前,苏州正全力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产业创新集群,为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苏州全市公安机关结合各板块特点,以多种形式的“利企直通车”“警企服务站”驻守在产能集中、需求相近的核心区域,实现助企服务“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此外,利用每月27日“爱企日”开展警企恳谈活动,同时通过“网上警务室”,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征求群众建议,做到快速响应、即时服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常熟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成立26个“经管家”服务站,服务5168家生产企业。不久前,他们在走访中发现线索,成功破获一起职务侵占案,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800多万元;太仓市公安局食药环侦大队以“德企服务站”“警企会客厅”为平台,邀请检察院、法院、市场监管等部门入驻,探索打造网络著作权保护“支撑点”,成功破获侵犯网络著作权案2起,为著作权人避免损失100余万元。

回应企业关切,各项举措落实落细,成效显著。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苏州全市公安机关累计走访企业3.2万余家(次),解决企业困难诉求1900余个,侦破侵企犯罪案件255起,挽回企业损失7100余万元。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5月8日,苏州数据资源法庭成立。至此,苏州已同时拥有知识产权法庭、破产法庭、国际商事法庭、劳动法庭、互联网法庭、数据资源法庭这6个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专业法庭,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一路领先。

司法服务无止境。苏州法院系统在市级层面和10个板块建立助企发展司法服务中心,明确提出要协同发挥好知识产权、劳动、破产、国际商事和互联网等专业化法庭的职能,为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司法服务。今年5月以来,中心累计线下接待企业130余次,开展线上法律咨询1.2万余次。围绕科技创新、房地产、跨境贸易、专精特新、服务业、安全生产六大领域,全市法院举行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系列活动,持续优化司法供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取企业需求、破解掣肘企业发展的问题,是司法服务企业的重要一环。最近,一则“法治新药救活百年药企”的消息在苏州广泛流传。苏州第壹制药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企业,承载了苏州几代人的记忆。但是,因为受到母公司债务牵连,资金链断裂,苏州第壹制药被告上法庭,资产被冻结。苏州法院联合债权人、金融机构、相关部门等多方力量对企业联合会诊,开出对企业进行“灵活查封”,保留基本运营资金;解锁发票,让企业可以正常供货交易;创新引进“共益债”,募集500万元购买设备的良方。

“这场‘大手术’,硬是把企业从倒闭的边缘抢救了回来。”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刘飞介绍,企业2023年营业额1.5亿元,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就达到9000多万元,回归到重整前的正常水平。此外,在参加药品集采时,第壹制药凭借着优质的产品以超高分成功竞标,自此满盘皆活,被新投资人以高估值成功收购。

如今,企业有所需、政法部门有所为,已是苏州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也成为苏州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在这里,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双向奔赴、共生共荣,交融激荡出生生不息的城市发展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