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东县作登瑶族乡的梅林、平略等村落,流传着一支极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金锣舞,它不仅是田东地区布努瑶族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间艺术的瑰宝。
金锣舞的起源与当地瑶族人民对祖先的追思及对山神的敬仰紧密相连。在往昔,它仅作为酬神、祭祀及驱邪的仪式舞蹈出现;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与社会的演进,金锣舞逐渐成为了瑶山庆祝丰收、迎接新春的重要祭祀庆典。
当春节的钟声与农历五月廿九的喜悦交织在瑶寨上空,金锣的轰鸣便如同号角,唤醒了人们的热情与欢愉。金锣舞不仅是瑶民情感宣泄的重要方式,更是他们生产、生活及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展现了瑶民文化的深厚底蕴。
金锣舞以集体形式为主,参与人数灵活多变,从三五成群到数百上千人皆可。表演时,舞者会在活动场地中拉起藤蔓或绳索,将金锣串联并悬挂其上,或将其吊于竹架、木杈之上,确保金锣离地约一米五,以便舞者自由施展身手。
瑶族人民多居住于高山之巅,长期的山地生活与劳作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体态与步伐。在金锣舞中,“抬腿击锣”、“靠步点锣”、“双槌凌空飞旋”、“背击双锣”及“急转点锣”等动作,都融入了瑶族人民在崎岖山路行走时的习惯与技巧,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艺术的魅力。
如今,金锣舞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更成为了田东县重大节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保留节目。在梅林村这一舞蹈的发源地,男女老少皆能翩翩起舞,金锣舞已成为瑶山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深受田东人民的喜爱与推崇。
自1985年起,金锣舞便受到了国家艺术科学规划科研重点项目组的关注,并被列为重点开发项目。1992年,它更是荣幸地被收录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西卷》。2014年7月16日,瑶族金锣舞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