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解放前上海棉纺织业原料供应的60%以上是美棉,如果美国切断棉花供应,必将瘫痪大部分的上海纺织厂,给解放后的上海经济和民生带来困难。美国政府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有足够的资本要挟人民政府。

为了打破美国人的幻想,建立独立自主的经济运转体系,新成立的人民政府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力争摆脱对美国棉花的依赖。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全国一盘棋的优势,中国缺的不是棉花,而是有效的沟通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全国性的调查发现,湖北有存棉60万担,陇海路沿线也有150万担,只要有一半运抵上海,便能使纺织厂开工到新棉上市。虽然这些存棉的品质低于美棉,但经过改良,可以满足短时间内的生产需要。

在外贸领域,由于人民政府缺乏外汇,便鼓励易货贸易,尽量用生丝、茶叶和矿产换取进口棉花,并拓宽进口渠道,从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不同地区进口棉花。为了减轻纺织企业的负担,人民政府还免除了棉花的进口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人民政府用省下来的外汇从英国进口棉纺设备,提高棉纺织业的技术水平,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纺织品,以满足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经过这样的多管齐下,上海棉纺织业逐步摆脱了对美棉的依赖,使美国人的阴谋破产,无法再以此来要挟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赢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不过,这个胜利只是暂时,更严峻的考验即将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中国实施全面禁运,棉花也包含在内,妄图摧毁中国弱小的棉纺织业。于是,扩大棉花产量、提高棉花品质,便成为新中国棉纺织业亟需解决的两大问题。

为此,人民政府在很多地区推广美棉种植,以实现对进口棉花的完全替代。有人说下个命令让农民改种美棉不就行了吗?这种说法是不懂得经济规律,如果种棉花的收入比不上种粮食或其他作物,是不会有农民愿意种的。

各地政府出台了优惠和扶植措施,以保证棉农的利益。江南很多地区向农民保证每斤美棉可以换6斤半稻米,相当于每亩地比种稻子多收300斤米,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的全国棉花产量超过解放前最高峰1936年的52%,而且品质也得到很大提升,纺60支细纱的细绒棉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完全可以满足棉纺织厂的生产需要。棉农们把这种高品质棉花称为“抗美棉”,以表达反对美国侵略朝鲜的决心。

到1953年朝鲜停战时,国产棉花基本上完成了对美棉的替代。美国人的禁运不但没有让中国人民屈服,反而使我们做到了自力更生,建立起不依赖任何人的工业体系来。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从解放到现在已经过去了70年,这个世界并没有本质的变化,禁运、贸易战等手段仍然是某些大国打击别国、攫取非法利益的手段。当年我们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都能站着战胜敌人,更何况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