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仪征警方联合广东广州警方,成功捣毁了一诈骗团伙。该诈骗团伙以招募音乐节志愿者为名,非法获取并贩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利超过50万元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音乐节招募志愿者?警惕诈骗陷阱

今年6月,江苏仪征的市民小吴刷到一条“音乐节招募义工志愿者”的帖子,小吴立即报了名。随后,他收到了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信息,点开是一个投票小程序,小吴被诱导将小程序分享至朋友圈并寻求朋友帮忙投票。

然而,之后小吴并未收到任何有关义工工作的后续通知,直至接到警方的电话,才发现自己不慎落入了诈骗陷阱。

2

诈骗手法剖析

经警方调查,该诈骗团伙由7人组成。首先,该团伙搜集了全国300多场音乐节和演唱会的时间表,以此作为诱饵,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布虚假的志愿者招募信息。

随后以投票、抽奖为嘘头,通过虚假在线投票或抽奖等小程序,吸引受害人浏览点击外部商家投放的广告,以此获得引流的广告收入。

更有甚者,还可能非法获取参与者的个人信息。最终,这些信息被出售给第三方,埋下安全隐患。

3

“志愿者”概念的滥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案件的告破不仅再次提醒公众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也再次反映出当前社会中“志愿者”概念滥用的现象。

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明确指出:“本条例所称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

在央视网《演唱会、音乐节志愿者,志愿活动还是低价兼职?》一文中,王忠平博士表示,志愿活动不能为商业服务。如果是商业性的演唱会、音乐节,“此类工作可以叫兼职,但不能叫志愿者,更不应该去进行志愿时长认定”。

所谓的“音乐节志愿者”,可能只是第三方公司获取廉价劳动力的一个幌子。打着志愿者名义进行营利性活动,不仅严重损害了志愿服务精神的纯洁性,也破坏了公众的信任度

4

公众警示

广大公众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01

保持警惕

在参与任何形式的线上活动前,务必核实活动的真实性,尤其是涉及到个人信息填写时更需谨慎。

02

保护个人信息

避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

03

及时举报

如果怀疑遇到诈骗行为,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协助警方打击犯罪。

03

辨别真伪

选择正规渠道参与志愿服务,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个人信息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呼吁每位公民都应提高防范意识。

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维护好“志愿者”这一概念,让真正的志愿服务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

参考来源:央视新闻、扬州发布

分享,点赞,在看,助力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