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国家,华人被称为“老乡”
中国国家领导人将于11月13日至17日赴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
秘鲁是中国太平洋对岸的“邻居”,双方友好交往已有400多年历史。
秘鲁是华人最早到达的拉美国家之一。秘鲁人以西班牙语“老乡”一词称呼华人,中华文化早已深深融入当地生活。
秘鲁还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最早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同中国签署一揽子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
中秘同为环太平洋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和“全球南方”重要成员,两国相互理解,密切合作。进入新时代,中秘友谊跨越太平洋,如同陈年老酒愈久愈醇。
01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紧靠赤道线以南。北邻厄瓜多尔、哥伦比亚,东接巴西,南接智利,东南与玻利维亚毗连,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2254公里。国土面积约128.5万平方公里,在拉美仅次于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
安第斯山脉自西北向东南穿过秘鲁全境,将国土分割为西部沿海区、中部山区和东部林区三个自然地理区,自西向东分别形成热带沙漠、高原和热带雨林气候。首都利马终年少雨,被称为“不雨城”。
秘鲁是世界文明古国。早在公元前12000年,安第斯山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公元11世纪,印第安人以南安第斯山的库斯科城为首都建立印加帝国,在政治、军事、数学、科学等领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形成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的印加文明。
在古印第安语中,秘鲁意为“玉米之仓”。秘鲁还被称为“土豆之乡”“兰花之乡”,相传1万多年前生活在安第斯山区的土著居民就开始种植土豆,且种类繁多,占到全世界约5000种土豆中的一半以上。而在全球3.5万个兰花品种中,秘鲁一国就有近3500种。
受地理区域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秘鲁矿产、渔业等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其中,银储量位居世界第一,铜、铅、钼储量均位居前列,是世界第二大产铜国、产锌国,世界第三大产银国。森林面积约78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8%。秘鲁还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鱼粉产量居世界前列。
作为拉美第六大经济体,矿业是秘鲁经济的支柱产业,矿业出口占全部出口一半以上。农业是继矿业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2023年农产品出口额达101.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主要出口农产品有芦笋、葡萄、蓝莓、洋蓟、芒果、牛油果等。旅游业较为发达,有马丘比丘遗址、库斯科古城、纳斯卡地画、的的喀喀湖等名胜古迹。
受新冠疫情冲击,秘鲁经济曾严重下滑。据预测,该国经济到2025年方可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与其他拉美国家相比,其公共债务长期保持较低水平,国际储备相对充足,因此宏观经济基本面较为稳固。此外,截至2023年底,秘鲁已连续26年保持年通胀率仅为个位数,是拉美地区通胀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今年以来,秘鲁经济整体向好。据秘方数据,2024年7月秘鲁经济同比增长4.47%,并实现连续四个月增长。
02
中秘友好往来源远流长。秘鲁是华人最早到达和聚居数量最多的拉美国家之一。早在400多年前,就有在菲律宾的华人乘坐马尼拉大帆船抵达秘鲁,拉开双方交往序幕。1849年,首批华人劳工抵达秘鲁,辛勤参与沿海地区的铁路建设、鸟粪挖掘和农业种植工作,为秘鲁国家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此后,华人在当地繁衍生息,成为秘鲁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秘方统计,有中国血统的秘鲁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秘鲁人常亲切地将中国人称为“老乡”。
今年恰逢首批华人劳工抵达秘鲁175周年。175年来,华人将中华文化和技艺带到秘鲁,在当地产生深远影响。最初抵秘的华工向当地人传授农耕经验,从中国引进优良稻种,改善了秘鲁农业。至今,秘鲁人都以广东话发音、而非西班牙语叫法来称呼姜、白菜、菜心、苦瓜等多种中国蔬菜。在秘鲁时常可见名为“chifa”(广东话“吃饭”的发音)的中餐馆,向当地顾客提供“chaufa”(炒饭)等食物,中餐已成为秘鲁人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由清政府驻秘鲁公使郑藻如奉旨成立的秘鲁中华通惠总局,是秘鲁最大的华侨华人社团,其宗旨为团结在秘鲁的侨胞,维护华人正当权益。抗战期间,中华通惠总局倾力联合在秘华人成立了“秘鲁华侨抗日筹饷总会”,自愿捐款、认购公债、义卖筹款,一年多的时间里为抗日捐款100万美元。每逢中国农历新春佳节,通惠总局都会举办迎春活动,慰问华裔孤寡。
秘鲁华侨华人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等领域崭露头角,曾有多名华人出任政府部长,由黄氏华人家族创立经营的Wong超市遍布利马街头并深受民众好评。为对华人移民的特殊贡献和价值表示认可,今年5月,秘鲁国会将每年2月1日定为秘中友谊日。
中秘文化交流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两国人文交流的友好使者,例如已故秘鲁作家、记者安东尼奥·阿尔塞和他的女儿梅梅,秘鲁汉学家和翻译家吉叶墨。此外,秘鲁著名爱国侨领何莲香、前驻华大使陈路、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首任外方院长邓如朋等也为推动深化中秘友谊付出大量努力。
近年来,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秘持续推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媒体、智库、青年、司法等领域交流合作。自2009年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启动以来,15年间,中方已在秘鲁建立4所孔子学院,源源不断培养懂中文、懂中国的人才,汉语热、中国热在秘鲁不断升温。
03
秘鲁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最早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之一。两国于1971年建交,2008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长期以来,中秘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持续深化。2016年9月,秘鲁时任总统库琴斯基上任仅6周,首次出访选择中国。目前,中秘建有经济合作战略对话、外交部间政治磋商、经贸混委会、农业联委会、科技混委会等合作机制。
中秘经贸合作亮点纷呈。中国连续十年成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和最主要出口目的地,秘鲁是中国在拉美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资对象国。秘鲁还是最早同中国签署一揽子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两国自贸协定自2010年生效以来的14年间,秘鲁对华出口增长325.9%。中秘贸易总额占秘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秘始终享有顺差,且中国是秘鲁国际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今年6月,两国宣布实质性完成自贸协定升级谈判,持续提升两国间贸易的便利度和开放度。
中方主要从秘进口鱼粉和铜、铁等矿产品以及一些农产品,主要向秘出口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纺织品等。秘鲁商品也得益于自贸协定逐渐走进中国千家万户,秘鲁已成为中国蓝莓、牛油果的第一大供应国,藜麦、葡萄、玛卡、羊驼制品等在中国家喻户晓。近年来,秘鲁多次参加进博会国家展,并曾担任主宾国。
中国在秘企业有近200家,投资累计超300亿美元,涵盖矿业、电力、基础设施等多领域,为秘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早在上世纪90年代,首钢便投资秘鲁铁矿,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拉美投资实体的大型企业。中国五矿投资运营的拉斯邦巴斯铜矿,是迄今为止中企在秘鲁最大投资项目,也是秘鲁最大外资项目。中铝集团投资的特罗莫克铜矿项目,是中企第一个在海外从零开始建成的世界级铜矿山。
2019年,中秘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两国持续推进高质量合作发展。中企在秘鲁投资的首个电力项目——圣加旺3号水电站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秘鲁第六大水电站。中企参与建设的秘鲁卡亚俄绿色海岸公路项目全线通车一年多来,明显改善民众出行和物流运输,并拉动地区旅游业发展。中企承建的秘鲁首条通往印加古城遗址的马丘比丘公路隧道项目全线贯通半年多来,极大改善地区交通条件,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方式。
备受关注的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钱凯港预计将于今年11月完工并投入运营。钱凯港建成后,将成为拉美地区新的枢纽港和太平洋门户港,显著提升秘鲁国际贸易竞争力,大幅缩短秘鲁到亚洲的直航时间,如秘鲁与中国之间的海运时间将缩短约10天,使“从钱凯到上海”这句近年来盛行秘鲁的流行语成为现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