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普菲尔德与辛顿,这两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巨擘,在2024年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殊荣不仅彰显了人工智能在当今世界的非凡地位,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辛顿在获奖前后,对语言学泰斗乔姆斯基的理论提出了尖锐批评,认为其误导了多代学者。特别是他在2024年4月接受尤利西斯奖章时的感言,在《当代语言学》同年第4期上发表后,在中国语言学界激起了强烈反响,促使人们深入反思语言学的发展方向。

大语言模型的迅速崛起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人工智能科学家的认可,无疑表明了人工智能对全球发展的深远影响。在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语言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璀璨明珠,通过大数据处理实现了语言的“自学”与“智能获取”,这是经验主义与数据统计在语言处理领域的巨大成功。

然而,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却与此大相径庭。他强调理性演绎、解释性和规律揭示,引领语言学从经验主义迈向理性主义。科学的本质在于探寻因果关系,而数据驱动的大语言模型则侧重于统计频率,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摒弃了语言学的规则。这种分歧在语言学与人工智能的交汇点上显得尤为突出。

历史上,规则驱动曾是语言智能研究的主流,而数据驱动则一度陷入低谷。如今,尽管数据驱动模型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不少学者预测其未来发展将遭遇瓶颈,语言智能需要数据与规则“双轮驱动”的支撑。这或许正是辛顿批评乔姆斯基的根源所在:两者分别致力于语言技术与语言科学,路向、追求与科学层面均有所不同,自然难免产生分歧。

乔姆斯基致力于探索人类习得语言的机制,而辛顿则专注于语言技术的应用。这种差异促使我们认识到,语言学与人工智能虽有关联,但各有侧重。语言学过去主要聚焦于语言本身,如同研究“鸡蛋”般深入;乔姆斯基则引领我们转向对“母鸡”(语言习得机制)的研究。而人工智能的语言处理,则是用“机器鸡”生出蛋来,这对语言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语言学需要反思并拓展其研究领域,不仅要研究碳基生命的语言(自然语言),还要验证、修正乔姆斯基的理论;同时,也要研究硅基生命的语言产品(机器语言)及其生成机制。通过对比这两种语言的异同、两种“鸡”生蛋原理的异同,我们可以得出更高层次的语言学概括。

此外,语言学还需关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场域。当前,语言学的应用领域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语言教学、翻译和社会语言规划等方面。若能在语言数据、语言智能等领域找到新的应用空间,无疑将为语言学开辟一片全新的天地。

展望未来,语言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是大势所趋。通过跨学科合作与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迈上新台阶,为语言智能的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同时,语言学也将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与升华,成为连接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的桥梁与纽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