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虚度爱情》实拍图
我对爱情这件事的真正有意识的探索,是从离婚之后开始的。
我和前夫是少年夫妻,从大一开始相恋,经过激情之爱和旷日持久的痛苦撕扯后,在我们35岁的时候彻底分开。去离婚的那天我们依然保持着只要在一起,就轻松调侃的气氛,民政局的办事员抬头看了我们一眼,了然于胸地说:是要买房吧。
我们笑笑,谁也没有说话, 我心中想,如果是买房就好了。
办完手续,我们有说有笑地走到门口,各朝各的方向。我没有立刻打车回家,而是朝家的方向慢慢走。一边走,一边想,作为一个孤独的人,作为一个单身妈妈,我仿佛被抛掷在危机四伏的旷野丛林中,冒险开始了。在这场冒险中,我什么都没有,唯有倚靠自己。
摄影/二花
离婚后,新的恋情很快就展开了。依然不能给我带来任何安全感,我总是在半夜惊醒,就像一艘轻薄的小船漂浮在黑暗的海面上,看不清要往哪个方向行驶,也随时可能被巨浪掀翻坠入海底。
随着生活慢慢展开,夜晚惊醒的时刻变少了,我大概也逐渐适应了旷野丛林的生存之道,手上的武器虽然不锋利,靠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和不算太差的天资,多少也能保证自己和女儿的生存无虞。
恋爱一段接一段地谈,形形色色,长短不一。离婚时,担心过单身妈妈不好找对象,后来发现纯属多虑。
我曾经庆幸过,初恋就结婚,虽然少了很多体验,却也轻松,不用一直换人,磨合,耗费那许多精力。很多次和前夫吵架到热血上涌,半夜奋写离婚协议,过了两天却又和好的时候,心中是舒了一口气的,觉得幸好,幸好,不用换人了。没想到,该还的债还是得还,别人是结婚前不停地换男朋友,我是离婚后不停地换,感情这门课,我还是得补课。
在又一次恢复单身后,我坐到电脑前,打开一个空白文档,想要写下这么多年我在情感和两性关系中的觉察,因为不想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无意义的轮回。与此同时,我像一个在学习中频频遇到问题的困惑生,采访了很多看上去很清醒的爱者,试图从他人的答案中,弄懂爱情这件事。
这本书的写作持续了大概一年。在这一年中,理论结合实践,我在情感的旷野中逐渐舒展了起来,偶尔沉重,大部分时间却也能自在地游乐。
之前看《本真不可见》,里面说到《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沙漠化”理论。生命的关键在于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无意义、灵魂干涸、虚无与虚妄不实,等等,直至向往之能量在心中复苏。“寻觅一口井的漫漫征途比饮水本身更为重要”,人们不仅想知道靠什么活着,比这更重要的是,他们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活着。
用非常直白的语言翻译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追逐的过程就是意义。
在我的“中二”年代,写过一句话:“这一生,除了爱,我什么都不想要。”写完之后觉得这句话可能会把别人吓到,觉得我太过“恋爱脑”。但是现在想想,其实也没有错,对我来说,人生最大的意义仍然是爱,除了爱,我一无所求。只是何为爱,如何去爱,怎样才能得到爱,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理解。同时,爱以多种面目存在,两性之间是爱,老友之间是爱,母女之间是爱,于书写,于万事万物都是爱。在一起是爱,分离也是爱,爱不一定是沉重的,也可以是轻快的,豁达的。
摄影/二花
爱情的另一层意义,是在漫长的寻找过程中,逐渐了解自己是谁,想要找怎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打破自己的疆界,不断渴望而后失望,再继续起身往下走。意识到水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星空下走向泉水的漫漫征途,是看到自己在皎洁月光下的孤独身影,那样微小,又那样强大。
至于有没有找到那个人,已经不重要了。
*本文摘自《好好虚度爱情》
【作者介绍】
伊登
休闲学硕士,资深媒体人,写作者。 人类情感观察者。
【相关图书】
(点击图片可购买)
《好好虚度爱情》
伊登/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乐府文化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一本关于“爱情”的“野生社会学”访谈录。
本书作者伊登是休闲学硕士,资深媒体人。
通过访谈“爱情课”导师梁永安教授,及佟晨洁、米周、白略、宽宽、林贝等十来位身处爱情不同阶段——单身、恋爱、婚姻、相守、分离等但依然相信爱情的人们,观察他们在爱情中的不同处境,倾听他们对爱情的看法,讨论现代人对待爱情的不同方式,从 而理性探讨爱情这件最感性的事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