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名字可能成为他们”重启人生“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载自公众号:答案如下

从老家出来的娟子、亮子到大城市打工后,大概率会被要求起个花名——外企的叫Sherry、Jack、Vivian,互联网企业的叫“阿庄”“铭凯”“石上柏”。有些公司要求不能重名,有些人甚至剑走偏锋叫“世兰”“天堂鸟”。

名字对个人来说确实很重要。如果你对自己的名字没有特别的不满,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长相跟自己的名字可能会越来越搭。

在这种时候,你最好别给自己取一个像“二狗”这样的名字,因为时间一长,同事们看你的眼神可能会像看“狗”。

2017年,以色列的学者们验证了“名字-长相”配对效应。他们选取了真实的人脸照片和姓名,将正确答案与其他四个迷惑项一同展示给被试者,让被试者根据人像照片选择他们认为匹配的姓名。

实验结果发现,参与者准确匹配真实姓名的概率是28.21%,高于随机蒙一个答案的概率(20%)。其中有85%的面孔,参与者对上名字的概率都高于随机选择[1]。

研究中所给出的示范题目,标准答案为2.Dan /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中所给出的示范题目,标准答案为2.Dan / [1]

国内学者重复了类似的研究过程,不仅让人们用长相去匹配名字,还用名字来匹配长相,都发现了类似效应的存在[2]。

说到这,问题来了:长相往往是天生注定的,名字也不是整容医生手上的刀,为什么你会长得越来越像自己的名字,以至于人家都能直接猜出来?

前面提到的“名字-长相效应”(即人们倾向于将特定的面部特征与某些名字联系起来),并不是人一出生就有的。有研究发现,相较于成人,人们对儿童的名字-长相识别的准确率并不高[3]。国内的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名字-长相效应在初中生阶段才有显现[2]。这也证明了,名字对长相的影响可能是随着成长逐渐形成的。

这主要和社会期待有关系。

在未见某人之前,我们会根据名字想象他们的样子。比如,一个人名叫王元,我们会预想他有一张圆脸。这是因为在念出名字时,大脑会同步复演嘴唇的运动动作。当发出一个圆润的音节时,嘴唇的动作可能会让大脑联想到相似的形状,进而影响大脑对面孔特征的处理[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研究认为,如果通过名字对一个人长相的想象和事实符合的话,可能会提高印象分[5] / Unsplash

除了样貌,我们还会根据对方的名字来进一步猜测对方的性格。例如,研究发现,在初次见面时,一个发音简单、生僻字较少的名字,可能会让人觉得更可信[6]。这是因为好认的名字让人们在初次接触时,觉得脑内信息加工更流畅,让人更容易对此形成积极的评价[6]。不少人觉得“ABB”式的名字太简单太土,但实际上研究发现,这一类的名字,会让人觉得名字所有者热情、友好且好接近[7]。

也正是因为名字的影响与社会期待息息相关,大家对名字印象联想的重要基础是相同的文化背景。

研究发现,当人们对他国名字和长相进行匹配,成功率会明显地下降[1]。举个例子,一个人叫“建国”,我们第一反应是,一个至少中年往上的面孔,这是共享的历史认识所决定的。但如果一个韩国爱豆叫“智敏”,我们没什么感觉,韩国人却能迅速地心领神会“这是一个非常大众的名字”——对标国内,叫“智敏”可能和叫“张伟”差不多。

因此,在面对其他国家或不同文化的名字时,我们的识别能力可能会失灵。因此,前面猜名字那张图,你猜不出来叫“Dan”也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发布的1959-2019年间不同年代我国男女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也就是各个时代的“大众名” / [8]

我的名字作为一个社会标签,它激发的社会期待,也就是他人对我们身份的认知与预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个人行为[2]。

当别人对你有了某种期待,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按照这种期待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打个比方,如果你叫“笑笑”,人们可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你性格活泼、喜欢笑。他们可能会经常开玩笑说这跟你的名字很配。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发现自己的笑容真的变多了,而别人对你的印象也渐渐变成了一个总是笑眯眯、看起来很可爱的人。

走入社会,名字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影响到业务的展开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入社会,名字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影响到业务的展开 / 图虫创意

这种现象在学术上被称作“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2]。

名字虽然无法直接改变你的五官,但你的发型、表情特征等,却有变化的空间。已经有研究证实,即使遮去五官,只是对发型进行识别时,名字-长相匹配的效应依然存在[1]。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很喜欢自己的名字的人,会乐于接受名字所带来的期待,例如说出”这个电影就叫我的名字啊,好巧啊”的韦一敏同学,应该就比较喜欢自己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短视频平台,一位网友在询问名为《你的名字》的电影时,将电影的名字误解为自己的名字 / 抖音

这类人可能会更偏好和自己名字有关系的东西[9]。如果你叫美心,你可能就会特别喜欢美心月饼。这种效应被称为“姓名字母效应(name-letter effect)”[9]。心理学将这种对自己姓名的偏好,用于测量“内隐自尊”,即对自己的认可和积极程度[9]。

因此,对于那些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及其背后含义的人,改变名字可能成为他们”重启人生“的契机。

例如,你想提升外表,真的可以考虑改名叫“吴彦祖”。今后在众人期待的目光里,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更加注重自己的发型、衣着和表情管理,这样一来,你每天离“海淀小吴彦祖”都更近一小步。

转载自公众号答案如下

亲爱的读者们,因微信规则改版

未被“星标”就收不到笨鸟的最新推送

也看不到我们精心挑选的封面大图

星标笨鸟文摘,让每一次阅读都有价值

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与您日日相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爱的读者们,因微信规则改版

未被“星标”就收不到笨鸟的最新推送

也看不到我们精心挑选的封面大图

星标笨鸟文摘,让每一次阅读都有价值

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与您日日相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ot Events

让每一次阅读都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