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这人做事,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儿。她说,要做芯片——还不等国家投钱,她自己拿100亿来干!不仅如此,她还打算接下来每年都投,三年后甚至计划砸出500亿。好像她就是要证明,芯片这事儿,不成功不罢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想想,也难怪。过去我们在半导体上能被欧美日甩出一大截,甚至连图纸都看不懂。当时人家教给我们,我们学都学不会。所以,他们才觉得放心——我们看,学,再去仿制,结果全搞不懂,什么都干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现在,真是大不一样了。我们国内的科研人才越来越多,工业基础也越来越强。国家的投入力度从没像现在这么大,研究半导体的方向逐步明确,解决产业链难题,只是时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晶圆产能同比增长了12%,预计2024年还将增加13%。这背后,不光是投入,还有对封锁的回应。被封锁确实难受,但也逼得我们加快脚步,一步步地追上去。看看现在的成果,从龙芯到中芯国际,再到新能源、电池、北斗卫星,我们好像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全世界:我们也能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传福那句话“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的杰作”,听着有股不服气的味道。但想想也没错。只要肯干,砸出技术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任老倒是提醒我们,“修桥修路砸钱行,芯片光砸钱可不够”。砸钱要有,但更重要的是,得砸进一大批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这些人才才能让我们真正站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老在采访里列出一大堆数据,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6万工程师,45%的研发人员——这些人撑起了华为。看得出来,他对人才的珍视。过去那种“产学研”分开的模式,在他眼里已经过时了。华为选择培养自己的科学家,因为不能等了。

不过,想实现这一目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国内基础科学的现状一直备受讨论。物理学家杨教授也曾提出,中国对英语的重视反而拖了理科人才的后腿。英语没错,可是在应试教育下,大量学生被英语分数牵制住,多少理科天才因此耽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美国早就重视数理化教育,还在全球抢人才。看看爱因斯坦,当年成了美国公民,美国物理学中心地位也因此稳了。有人感慨,这就是“人才垄断带来的技术垄断,再由技术垄断延伸到市场垄断”。人才,真的是最关键的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我们呢?在半导体领域,我们是追赶者,但这种被逼着前进的状态反而成了一种优势。砸钱、砸人才、砸资源,全社会的力量都聚在一处,这样的速度,换成二三十年前根本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