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电动机,可以凝集多少高科技?

今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布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最新科研成果——一只身长2厘米的机器昆虫。它身材极小,但本事极大,指甲盖大小的身体里植入了能源、控制、通讯和传感等领域内的新技术,不仅能实现快速机动,还可以准确定位特定目标,能够适应灾后救援、航空发动机检测等多种特殊作业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跨介质仿生吸附机器人、仿生软机器人章鱼臂等成果之后,北航的这款机器昆虫进一步证明了机器人技术丰富的应用场景。而早在5年前,国家围绕建设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未雨绸缪”,鼓励高校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由于涉及多个领域内的学科,因此机器人工程属于典型的“新工科”专业,得到教育部的重点扶持

北航机器人工程专业开设于2018年,相关课程体系由机械、电子、控制、信息等多学科知识组成,主要培养具备“设计开发智能机器人”能力的高端人才。在最新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北航机器人工程位列全国第一,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可见,该专业“高端人才”的培养目标并非口说无凭,而是有国内首屈一指的办学实力作为后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够在短短6年时间里问鼎国内高校,北航机器人工程定有独到之处。目前,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高校不在少数,而由于各个学校的办学背景、优势学科和科研实力等各不相同,因此相关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也不尽相同,侧重点亦各有不同。

相比之下,北航的机器人工程更注重均衡发展,集中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两个学院的办学资源,分为机器人结构与控制、机器人控制与感知两个方向,除了学习软件与编程计算方法、人工智能算法这类比较普遍的课程外,北航还提供涉及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和微机原理甚至光学等领域的各类课程,以全面的知识体系为“高端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也是在为本科生的未来铺平道路,据悉,该专业毕业生未来的就业面相当广阔:通过北航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优势平台,毕业生可以进入科研院所、国企;在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从事智能制造、精密制造的工作;而军工企业则对特种机器人、无人机等有较高的需求;此外擅长电路和控制技术的毕业生,可以去华为、大疆等知名企业做硬件工程师......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机器人工程专业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专业,但北航对机器人的研究从上世纪就已开始,这一深厚的科研底蕴是机器人专业能够快速发展、取得社会高度认可的一大凭依。1987年,空间机构学及机器人技术专家张启先院士创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集教学、科研、开发为一体,如今已成为北航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主要依托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所一方面建有“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共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服务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平台;一方面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与“机械电子工程”两个博士点,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承担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任务。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科技奖19项,年均科研经费超三千万元,吸纳了不少保研的优秀本科生。在某种程度上,研究所也为相关本科生指明了一条高质量就业方向。

从传统的制造业到新兴的智能领域,机器人的价值愈发凸显。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将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作为该专业首屈一指的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值得同学们作为第一志愿。

关注“高校百事通”,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