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借着珠海航展的热度,俄罗斯军事技术合作局发布副局长米哈伊尔·巴比奇表示,中国对俄罗斯的防空武器、航空器和雷达设置很感兴趣,而俄罗斯方面,愿意与中国联合生产,在“特别军事行动”中经过检验的武器。我们总结一下那就是,俄罗斯方面认为,自己的一些武器,中国很感兴趣,这些武器不仅是技术上不错,而且还有实战经验。
那么俄罗斯军事技术合作局放出这样的消息,意图到底是啥?是为了证明俄罗斯在武器领域依旧有优势,还是说要争取中国的制造业支持,从而扩大武器产能呢?亦或是,单纯就是要把中国拖下水。
当然,这种政治问题,我们今天不讨论,只是针对俄罗斯官方提议的,愿和中国联合生产武器这件事本身,真的如这位副局长而言,对中国有很大的吸引力么?
首先,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自身的军事工业在近几十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防空领域,中国有着红旗系列防空导弹,从近程到远程,从低空到高空,构建了严密且先进的防空体系;在航空器方面,无论是歼 - 20 、歼-35这样的第五代战斗机,还是运 - 20 这样的大型运输机等,都彰显着中国航空工业的顶尖水平;在雷达技术上,中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等先进雷达技术也处于世界前列。这些都是中国自主研发且经过实践检验的成果。所以,俄罗斯所认为的中国对其武器的 “兴趣”,可能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强烈。
从技术层面分析,俄罗斯的一些武器在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上确实有独到之处,比如某些型号的防空导弹在抗干扰等方面有其优势。然而,中国在武器研发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标准,如果要联合生产,技术融合和标准统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就好比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架构,要将它们合并在一起,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调整和适配。
在生产成本方面,中国有着完整且高效的制造业产业链。相比之下,俄罗斯在制造业规模和成本控制上并不占优。如果联合生产,是要在中国生产还是在俄罗斯生产?这涉及到生产设备、人员培训、物流运输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而且,联合生产的成本效益是否能够优于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这是需要深入考量的因素。
至于实战经验,我们可以看看,俄乌战场上,现在的主流武器是啥,是低成本的无人机。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在生产这类武器的潜力有多大,相信不用我多言了吧。
客观来说,如果中俄真的联合研发与生产武器,我认为我们对俄罗斯军事技术“扶贫”的可能性更大。从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角度来看,中国军事装备发展注重前瞻性和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之间的数据链交互、战场态势的实时感知等信息化能力至关重要,我认为这是目前俄罗斯军队中最欠缺的一部分。俄罗斯的武器,整体而言无法满足中国军队对于未来战争形态的需求,但中国现代化武器,却能成为俄罗斯军队取经的对象。
当然,考虑到一旦中俄联合生产武器,西方国家可能会借此大做文章,在国际舆论和外交关系上制造更多的麻烦。例如,可能会宣扬所谓的 “军事同盟威胁论”,我认为至少目前阶段,我们对于俄罗斯联合生产武器,持保留态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