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24珠海论坛开幕。

在商业航天发展论坛上,中国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先生作了《关于推进商业航天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到商业航天发展现状时,报告提到,截至当前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达500余家。

其中,运载火箭企业49家(总体约20家);卫星研制企业约141家(总体约50多家);卫星营运企业约178家;卫星应用企业约154家。

此外,李国平总工程师还分享了针对商业航天发展中的问题和思考。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产业结构还需调整。

体现在以下几点:

  • 分布不均衡。多集中于上游星箭研发和制造领域,中游下游关注度不足。
  • 同质化竞争。部分火箭总体方案和运载能力相似,部分遥感卫星载荷配置雷同 (各种“XX一号”卫星等) 。
  • 卫星应用市场没有打开。尤其是面向个人用户应用没有打开,产业规模不大,盈利模式还需探索优化。
  • 总装厂、试车台、地面台站等遍地开花。
  • 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仍然不足。目前国内试车台共涉及9家商业航天企业,分布于8个省,投入使用25个,规划建设中8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产业生态还需优化。

具体体现在:

  • 安全意识不强。
  • 供应链不完善。
  • 耐心资本不足。
  • 外空可持续发展关注度不高。

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李国平总工程师介绍,在总体思路上: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航天强国建设为引领,将商业航天纳入我国航天发展总体布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商业航天的优势和特色,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商业航天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管得住” 又“放得活”。

基本原则:支持鼓励、规范有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规范有序上,应确保:

  • 遵循法律法规。
  • 符合国家战略。
  • 遵从外空规则。

外空规则中,既包括联合国的《外空条约》、《责任公约》、《登记公约》、《营救公约》等,还包括IADC的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行为准则和指南。

在持续发展思考上,首先应加强顶层规划,“能商则商”,包括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的完善和制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优化行业准入。

  • 加强科研生产活动许可,强化火箭、大型试验、试车台建设许可管理。
  • 研究载人商业飞行、空间物体再入的许可管理。
  • 优化卫星研制许可,取消重量500公斤以上卫星研制生产资质限制。
  • 优化发射许可流程,提高许可事项审批效率,加强实质性审查。
  • 强化商业航天项目核准,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区域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鼓励商业航天企业参与国家项目。

  • 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平等参与国家工程项目。
  • 设置商业航天发展专题,支持新概念、新产品、低成本等先进技术研发。
  • 拓宽政府采购商业航天服务的渠道。
  • 推动成立商业航天基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推进商业航天共建共享。

  • 推动国家投资的大型设备设施向商业航天企业开放。
  • 鼓励商业航天大型设备设施的集中统筹。
  • 鼓励体制内企业支持商业航天企业供应链供给。
  • 放开国家卫星数据,盘活存量数据资源。
  • 建立权威统一、开放共享的标准体系,包括强制和指导性标准。

第五,支持商业航天企业“走出去。

中国国家航天局已与50多个国家(地区) 和组织签订180多份政府间航天协议,深度参与17个相关国际组织,以及相关多边合作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亚大空间合作组织。
  • 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
  • G20空间经济负责人会议。
  • 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
  • 澜湄国家航天合作机制等。
  • 支持卫星出口、数据应用,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等。
  • 支持参与国家援外项目。
  • 鼓励参加国际公益业务服务 (charter)。
  • 加强宇航产品及两用品的出口审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六,严格行业监管。

  • 严格空间物体登记。卫星入轨、状态变化、延寿、离轨等严格登记。
  • 加强全过程安全监管。对研发、制造、运输、试验、发射、测控、运行、再入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管。
  • 保障外空可持续发展。加强空间碎片监测、减缓和清除,监督火箭钝化、卫星离轨等措施的有效性。
  • 统筹空间交通管理。

参考及引用:

https://m.itouchtv.cn/liveRich/101736?currentTag=4;

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海论坛;

国防科技工业局、航天爱好者网对文本亦有贡献。